【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二十四日电)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今天表示,动物保护运动已成世界潮流,但部分国人对动物的看法仍停留在古老观念阶段,现行国中小学教科书甚至出现对动物的刻板印象,农委会希望唤起正确的动物保护观念,建立人与动物、环境间的平衡和谐关系。
农委会委托中华民国环境教育学会,针对目前 3大教科书出版社所编印的国中小学教科书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有 573处提到动物,而且常见动物介绍或使用动物作为例子,显见国人与动物的亲近,但书中部分内容对动物存有刻板印象。
农委会归纳教科书中的动物迷思可分为 7大类,包括:文学中的不合宜、以动物作道德教育、观察动物行为、传统与风俗、刻板印象、科技与动物。
农委会举例指出,白居易的诗“慈乌夜啼”,以慈乌失母夜啼及反哺行为劝人及时行孝,但事实上,现代生物学家从未观察到这种现象,推测可能是杜鹃科鸟类在其他弱小鸟类巢中下蛋,诱使代为育儿,造成小型成鸟喂养大型雏鸟,雏鸟被诗人误认为是老迈父母。农委会建议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达道德教育概念外,也可说明真正的动物生态。
此外,农委会发现书中常会出现流浪狗住在脏乱角落或垃圾堆中的图片,农委会担心会带给学生“流浪狗与脏乱共存”的刻板印象。农委会建议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及解决流浪狗问题,修正对流浪狗的负面印象。
农委会并指出,自然科课程常有饲养动物题材,例如,观察蚕宝宝生长,但课程结束后,这些动物常让家长、学生与教师无法处理,甚至可能被弃置或野放,破坏生态。农委会鼓励教师带学童到野外,在真正的自然环境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