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春,第九度来美国,台湾正值大选前夕,统独之争方兴未艾,民主前途一片叆叇;我漫步在华盛顿D.C.杰佛逊纪念堂畔,瞻仰一代民主导师,内心澎湃,久久不能自己。
华盛顿D.C.虽然没有罗马的雄伟,不如巴黎的华丽,但是它在雍容大方中透露出一股高贵的气韵;尤其是在这里,我可以一再的沐浴民主的洗礼,每一次都有新的兴奋感。我爱华盛顿!
要聆听华盛顿的“交响曲”,必然要先从纽约港的“前奏曲”开始。当人们从一片汪洋中,进入碧波万顷的纽约港时,迎面而来的,就是庄严与美丽的化身的自由女神像。她慈母般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渴望着自由民主的疲惫的游子;祂身高151呎,庄严宏伟无可比拟,是1886年法国国民为了庆贺美国独立革命成功所献赠的礼物;祂的基座上,刻著名诗人爱玛.拉沙拉斯的一首诗:“把你那些疲惫不堪的、一贫如洗的、渴望自由而聚集来的大众交给我!把你那狭窄拥挤的陆地上被遗忘的、可怜的人群交给我吧!如果你把那些无处可蔽风雨的人们送过来,我将站在黄金的大门口,为他们高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自由女神立于美国的大门口,有了这样一尊铜像,使那些崇楼杰阁的摩天大楼,全成为陪衬;那些纸醉金迷、城开不夜的生活,全有了寄托;祂是美国国魂的象征、美国人民的偶像,这一切与华盛顿的一切相互呼应,互为表里。
华盛顿的中心,是在那一片两、三公里见方的绿色草坪MALL(意即广场)的四周,MALL的中心,即是高达555呎,峻伟崇高的白色华盛顿纪念塔。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一样,华盛顿市也有这么一条法律:在华盛顿,任何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华盛顿纪念塔,以示对这位开国伟人的崇敬。它以坚定、纯洁的姿态耸立着,象征着华盛顿的人格和勋业顶天立地,永垂不朽。
以华盛顿纪念塔为中心,东西向一直线,东是国会大厦,西是林肯纪念堂,遥遥相对;南北向一直线,南是白宫,北是杰佛逊纪念堂。
这五座玉洁冰清的白色美丽建筑物,构成一个十字型,是华盛顿的心脏,也是美国心脏。
我来到林肯纪念堂的时候,正好是雨过天青的下午,阳光从云层中射出,照得纪念堂如冰雕玉砌,真是美极了!
纪念堂的型式,有着希腊雅典神农庙的影子,一座大厅被周围宽廊上的三十六根多拉克式巨柱撑住,象征当时美国三十六州之团结;堂内正面坐着数倍于真人大的白色大理石林肯像,正在低眉沉思,仍带着他生前的满脸忧戚,仿佛到今天,还未放下他对人民的关怀与对国家的责任。堂中一无装饰,只是两壁刻着他那有名的两篇演讲词;因为他的伟大,已无需要再多藻饰,而人们对他不灭思念,则凝聚在他身后墙上的两行小字:“在这圣堂里,正如人们心中,他为大众保住了团结,亚伯拉罕林肯的遗爱,被奉为神圣直到永远。”
走出林肯纪念堂,沿着樱花夹道小径,可以到达杰佛逊纪念堂。这座纪念堂是圆形的,其型式使我想起罗马的万神殿,有一种雍容大度气慨,与杰佛逊的风范足以相称。
杰佛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是一位不朽的群众领袖;他笃信人权平等、主张民主自由,传颂千古的独立宣言,就是他写的。他与华盛顿一样,在第二任总统任满后,婉谢各方的好意,拒绝再度参加竞选,立下不朽的典范,视富贵如浮云,他自撰墓志铭:
葬在这里的是独立宣言的作者,维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人,维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汤麦氏.杰佛逊。
根本不提曾经当过两任总统。在这纪念堂里,除了雕像之外,墙上刻着他不朽的名作,也是人类共同的瑰宝:
我们认为这几条真理是显而易见的,即一切的人是生而平等的,一切人都由上帝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有生存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们为了要保障这些权利,于是有了政府的设立。政府征得它管辖下的人民的同意,获得它应当具有的权利。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它一旦破坏了上述的目标时,人民自有权利去改革它或废掉它,而重新建立一个新政府。其所根据的原则,及其权力组成的形式,务必使人民认为最可能帮助他们去获得安全与幸福。
位于杰佛逊纪念堂右面,又一栋纯白色的宏伟建筑物,就是美国最重要的一栋房子,那就是国会大厦,因为它代表着民意,代表着立国精神,它代表了全民来管理政府,使政府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全民谋福利。这是美国先民先贤流血奋斗所得到的最大成果。
国会大厦居华盛顿最高的地势,是华盛顿最壮观的建筑物,建筑物两翼张开,似乎是要翼护着广大的人民;中央则是一个大圆顶,圆顶有三层,每层四周都是圆柱排列,美丽无比。到了顶上,又耸起一个圆塔,塔顶竖立一尊铜像,这座铜像高与天齐,应该是美国最尊贵的人了;但是令人震撼的是:那既不是华盛顿,也不是杰佛逊……,那是一位无名的罗马女奴像,她代表着——被压迫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站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尽情的眺望一座座美丽神圣的殿堂;能够亲眼看到这些自由民主的花朵,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耳边不禁又响起林肯的声音:
“……一栋分裂的家它是不能久立的,我相信,若这个国家一半处于奴役,一半处于自由,也将无法长存于世……”是的!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一位华盛顿,但是我们的林肯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