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儿童节目中有一首歌,歌词内容说:“花朵,最美丽的时候是当它被送给人的那一刹那。”告诉着小孩子“给予”的美好。每一次听到孩子们唱这首歌,我都不禁微笑,为歌词中宣示的美好与孩子小小心灵中所可能被歌词感染到的同理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怀疑这个社会是不是已经变质了,尤其是社会新闻中,天天充斥着的负面消息:欺压诈骗、杀人放火等,看得叫人怵目惊心。尤其当父母的,在不确定将来整体环境会如何败坏的情形下,常常担心着该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我曾经听过一对父母说:“有了小孩后,我真心只希望天下太平。要不然真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了。”有的妈妈更直接的说:“我就是担心我的孩子太柔弱,将来会吃亏。”
其实,真正能够使世界和平,能够叫孩子不吃亏的,并不能寄望别人变好,或者是要求政局一夕之间忽然有所改善。最实际的方法应该是从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培养一个慈悲善良的孩子,正是改变这个社会的重要第一步。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整个社会都教育出善良的孩子,谁还需要担惊受怕呢?
试想,如果孩子成天只想着怎样不吃亏,成天只想着怎样会有好处可以拿,这个社会只会充斥更多的尔虞我诈,怎么可能会有和平的一天呢? 真正能够“给予”,是一种心灵的富裕,只有当你“有”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给”。
民间有个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人同时到了天上,正准备投胎转世的时候,命运之神问他们:“你希望你的一生是手心向上还是手心向下?”第一个人想着:“当然是手心向上啰,可以拿得多一点。”他心里想的是怎样多“得”一点。结果他转生成乞丐,一辈子手心向上,向人乞讨。第二个人回答:“手心向下。”因为他想着这样可以“给”别人更多,结果他转生成大富翁,一生帮助了无数的人,受人敬重。
经常默默行善的现代父母也不少,“为善不欲人知”是他们经常奉行的一句话。然而,若想要培养出具有善心的孩子,研究显示,在孩子早期时便让孩子参与家庭成员所涉及的慈善助人活动,孩子在他们成年以后也最有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
美国“儿童”杂志列出了六个方法让家长有意识的抚养小孩成为愿意为慈善奉献心力的人:
第一,直接跟孩子谈谈你当义工的经验。如果有可能的话,带着孩子到你服务的地方见识见识,让孩子直接体会你的善行善意。
第二,让从事公益活动变成孩子会感兴趣的活动。当家人聚在一起讨论捐款或到一个公益组织当义工时,应该要让孩子体会到那并不是一件苦差事。我们常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应该让孩子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第三,留心任何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机。例如电视上出现为风灾募款的活动,别忘了解释这些募款活动的用意以及方法。在解释给孩子听的时候,别忘了不是只有奉献“金钱”才是有善意的行为。奉献你的时间,奉献你的想法,使公益活动进行得更顺畅,也都是种“贡献”。
第四,将“给予”变成一种家庭活动或是家庭传统。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圣诞节原本用来买礼物的钱省下来,直接让孩子选择捐献的机构,用孩子或家庭的名义,奉献买圣诞礼物的钱给慈善机构。这样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第五,指出具有“无私”概念的媒体。包括书籍或是电视电影。像是由谢尔.希尔弗斯坦 (Shel Silverstein) 所写的“The giving tree”(中文翻成“爱心树”) 。便是很好的材料,适合与孩子讨论书中的涵义。
第六,建立一个家庭“给予”账户。例如可以跟孩子讨论如何使用他们的零用钱,提供机会让他们奉献自己的心意。像是允许他们拨出零用钱的一小部分放入这个账户,等到这个账户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全家(包跨小孩子也可以成为决策人)可以开会讨论,决定这笔“给予”的捐赠对象。
这六项建议,提供了基本的方向让为人父母者参考。当然,每个家庭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习惯与能力,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当我们唉声叹气于整个社会充满着暴唳不平之气时,想想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善良、愿意付出的心,坚持朝着善良的方向走,教育一个懂得“给予”的孩子。等于给了孩子一个更富裕的未来,不管是在精神上或物质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