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7月22日讯】东山再起───以青岛为祖籍,创立王氏鼻祖
定远舰总兵、管带刘步蟾自杀殉国后,定远舰士兵或战死,或落水,最后生存者跳海,有随海漂流者,更有大部分人被其他舰艇救起,继续战斗的;做为生存者的老三,没有游回其他舰船,毫无疑问地,就成了逃兵。自然在株杀之列。这一点,老三是清楚地想到了,于是同另外三名官兵商量,为今之计,是先活命,然后等事情平息之后,再做处理,或回部队,或回故乡。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麽简单。定远舰出事以后,来远、威远也相继被炸沈。此时,外国教习浩威(HoWie)等人,与民族败类道台官牛昶炳等,不仅拒不执行丁汝昌沉船和突围命令,反而胁迫丁汝昌投降!
丁汝昌拒绝投降,终于三月二日服毒自杀。随后牛昶炳起草降书,并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印鉴,向日军投降!
至此,甲午海战,以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次后,清朝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清廷使中国蒙受如此奇耻大辱,自然对投降官员不会放过。丁汝昌被挖坟扬尸,其家人惨遭流放株连。其余投降者、逃跑者,全部斩首。所受害者,不下千人。
这时的老三,已经改名为王兰金。把船老大尊为义父,时刻伺机返回部队。但消息传来以后,他们分外震惊,从此打消了回部队的念头,一心一意帮助船老大捕鱼为生。
随着青岛港口的开放,大批外国轮船来到青岛港,或寻找给养,或进行贸易,有些使用年代久远的外国轮船,也就地卖给了当地人。王兰金是清廷派往英国、德国学习的留学军官,当然懂得英语、德语,利用这个机会,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新工作。
起初,他替英国、德国轮船当翻译,做些其他交易,生活开始有了小小的富裕。后来,他发现有个外国轮船,使用了几十年,到青岛后,再也无法航行。当时的青岛,若说修修渔船、木船,还是可以的,但若修理轮船,那是根本无能为力的。船主只好把船卖掉或干脆不要了。
王兰金当然懂得船舰了。于是同别人合伙,干起了买船、拆船的生意。这一行当,在青岛叫包葬。原因是,既然要丢弃,那麽船上或船员过重的行李、垃圾,就自然丢在了船上。而有些行李内,放有世界各地的名产,船员无法带走,于是就成了买船人的物品了。
王兰金把贵重物品整理好后,用车拉到集市上出卖,而旧船,能修好则尽量修好,转手倒卖,又可以赚一笔大钱。而修不好的船,则雇夫把它拆毁,或卖废钢铁,或卖机器;总之,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王兰金已成为一名腰缠万贯的商人。为了安定的生活,他在青岛市台西一带,买地置房,在台西纬二路、纬三路一带的几乎所有房产,都是他那个时节建造的。
他在纬三路和纬四路的中间,专门置了一套新四合院,把它送给了救他生命的船老大王海兴(名字早已忘记,就以此名代替吧),并且从此不让义父出海,一直由王兰金供养,直至去世。
王兰金就是同他的三名隐姓埋名的跳海战友们,在青岛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他们同时在台西盖了自己的房子,同样在青岛娶妻生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青岛人。
王兰金把台西纬二路、纬三路一号做为自己的住宅,其他住宅,留做以后备用。
有钱以后,他先是娶了张氏姐妹二人,即:张湘波、张湘云。这两位湖南破产商贾的女儿,后来又从胶南找了一位李氏,最后是收了丫环果杨氏做了四姨太。先后育有四男、七女,成了台西一带有名的王氏大家族。这十个子女,后来全部大学毕业,成了台西一带的神话。
王志超,原名王殿元。1907年1月8日出生于台西纬三路一号。是张湘云所生;在张湘云生出第三胎、我的五姑王淑秀后,得产后热,病逝。她的子女,后来全部被其姐张湘波抚养成人。王志超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王正,原名王志毅。为张湘波所生,她一生中,一共生有四名子女,王正是她的长子。
父亲王志超与王正年龄只差两岁。他们兄弟两人,同在西镇小学(即今日之青岛二十五中,云南路),感情最好。
孩提时代的他们,应该说是一对贪玩的小活宝。王正经常旷课,用弹弓打云南路上人家家中的苹果等水果,然后拿来同王志超分享。而王志超则经常向母亲骗钱,供两人玩乐。哥俩的顽皮,在学校是出了名的。
在王志超升入三年级的时刻,班里换了一位男老师,这位老师知道王兰金在台西一带是著名的富户,于是,未上任之前,首先拜访了王兰金。他告知祖父,王志超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必须严格管教。在征得了祖父的同意后,便开始走马上任了。
第一堂课,是复习论语;当老师背过身体,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父亲偷偷地走到讲台,在老师的背后,准备画王八。可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老师早已知道他心怀鬼胎,当他正准备动手之时,老师猛一转身,抡起教鞭,便在父亲的额头上狠狠地抽了三下。当时父亲就躺到了地上。
老师并不管他,而是继续上课。下课以后,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然后脱光自己的上衣,给父亲看。老师说:“贪玩、好闹,这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总得有个度。你到了直接侵犯师道尊严的地步,是不能允许的。你看看,这就是我的师父在我身上留下的记号!……今天这三鞭,是给您留下的记号,希望你能记住一辈子!”
父亲震惊地发现,老师身上,有明显的十几道鞭痕的伤疤,这才从此以后不再胡闹。从此,父亲额头上的伤痕,一直伴他走完人生的道路!
这是父亲七岁时,发生的故事,他经常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但他确实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从来也没有打过我们一下,尽管有时,我调皮的上房下海,他也就是发发怒而已,从来也没打过我。
自从受到老师的鞭打以后,王志超似乎变了一个人。每天,第一个到教室,课堂上再也不胡闹,而是认真听讲,同时完成教师给的一切作业。他也喜欢玩,但是总是在完成自己作业以后再玩。
台西,在当时仅仅是一个小小渔村。即便是整个青岛市,也仅仅开发不超过四十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外国资本的进入,这里先后出现了以橡胶业为主的众多橡胶厂和七个棉纺织厂。工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农民和城市闲散人员,于是台西一带开始涌进众多以日照、五连和江苏赣榆的农村农民进城。没几年的时间,台西开始人满为患。
于是,当时的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压力,便在台西圈出十块地盘,建了十个能容几百户居民的大杂院。人们通常称呼“十院”。是地地道道的大杂院。更是真正的贫民窟。杂院里的人,干什么的都有。祖父感到了安全受到威胁,于是产生了回天津老家的想法。
就在这一年夏天(1914年7月),祖父带着父亲,经济南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天津。清朝政府的确是垮了。但是,同青岛一样,也是市面很乱,祖父并没有理会这些,而是雇了一台马车,直奔东沽而来。
东沽倒没有太大的变化,旗人们依然玩鸟、赌博、闲逛。来到家门时节,看到门口再也没有往昔的气派。祖父心中不禁蒙上了一丝凄凉。此时,曾祖父已经过世,正房除了放有曾祖父的香案外,没有任何摆设。显得阴森森。
从厢房里,走出了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她是曾祖父的第四房姨太太。祖父向她见礼的时刻,她立刻认出了这位离家几十年的孩子。老人不禁热泪满面,立刻叫人从院内其他厢房叫来了大爷爷、四爷爷。祖父同兄弟见礼后,按照祖宗的习俗,首先是要烧香拜祖,然后亲人齐聚,共话离情。
此时,祖父才从大爷爷嘴中得知:当年祖父跳海逃生以后,清廷曾经把他做为阵亡将士,向曾祖致发慰问状和抚恤金。然而,没过多久,便有人举报,当年军舰停锚的海域,是太平洋暖流经过的海域,一共有三十七人跳海,其中二十五人游回到其他舰艇上,重新战斗。后来又有四名被浙江渔民救捞的官兵从陆路赶回北洋报到,朝廷是从这四名官兵中得知祖父可能没有战死的。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朝廷都在等着祖父他们返回。然而,时间一长,他们便被认做是投敌或者逃跑。于是下发了通辑令。
曾祖父受此惊吓,一病不起。临离世时,告诉大儿子:“老三若返家,告诉他:我没有他这个儿子,让他改名换姓,永远不要回来!” ……曾祖父为官多年,怎能经受如此奇耻大辱?!
祖父听完以后,含泪说:“大哥、弟弟不孝,但弟弟跳海以后,确实再也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并不是不想同日寇决一死战,而是身不由己的漂着的啊!……”说到此时,已泣不成声:“我被渔民救起以后,也曾经想过重回部队,报效朝廷,但虑及到当时未能及时参加战斗,怕朝廷怪罪而又无法解释,后来听说,丁总督丁汝昌自杀后被从墓地挖出,斩首扬尸;弟弟虑及家人受累,所以一直在外闯荡至今!”说完,祖父便向大爷爷跪下了。
虽然已是民国,但是外敌面前,身为一名官兵,不能重返战线,这是这个吃朝廷奉禄的家族,所不能容忍的。在祖屋小住几日,得知大爷爷因民国以后,断了朝廷的供给,只得在镇上教书、卖字为生的困难,于是主动从大爷爷处,领回了他的14岁的儿子,同样改了王姓,一同回了青岛。
祖父不仅一直没有恢复祖宗姓氏,而且告诫父亲:“这一切已经过去。你们的祖父,就是王海兴!”而跟父亲一同到青岛的大爷爷的孩子,便正式成了父亲的大哥,他的名字叫:王殿甲。
此后不久,四房姨太太的胶南乡下的同乡,因为家乡欠收,跑到青岛以算命为生,祖父看他生活困难,于是立下字据,把他身边的儿子收了过来,取名王殿坤。他们二位,就是我的大伯父、二伯父。后来,大伯父同我父亲,都考上唐山工学院,二伯父和四叔都考取了北京大学电机系。南京政府成立之时,大伯父当了南京市水利局长,二伯父后来经商,滞留在了台湾。四叔投靠延安后,回到山东,搞地下情报工作;一次回青岛时,被沈鸿烈的特务跟踪,幸亏祖母张湘波,以祖父在西镇一带的威望,把四叔保护起来。建国以后,调任中央四机部,后随毛泽东赴苏联谈判,并留莫斯科,学习两年,从苏联带回了当时有三间房子之大的中国第一台电子电脑(即电脑),从1956年起,一直担任中国电子计算研究所的所长,直到1981年元旦,因高干医院(北京三0一医院)护士失职,吊针流速过快而未及时处理,引发心脏病而猝死。这一切,都是后话了。不过,我们上一代的亲属中,最最引以骄傲的,当属父亲王志超和四叔王正了。王正,可以骄傲地称做:中国电子电脑之父,在张劲夫所发表的“历史应当记住”的纪念两弹一星文章中,王正有幸名在其中。他们这一代,对得起把他们抛弃的祖宗,对得起中华民族历史,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至于祖父是不是逃兵,我不敢妄做评论。但是,我有过一次从三米跳台落水的经历。那是在我14岁的时节,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漂浮着两个跳水台。出于好奇,我爬上了三米跳台,上去以后我害怕了,可是突然大浪把跳台掀的前后摇动,我被摔入水中。当时我什么也不知道了,被同学拉回岸边,足足有三十分钟,才从昏迷中惊醒。其实,我并没有淹着;我自八岁开始游泳,根本也不可能淹着。据同学说:落下以后,我本能地躺到了水面上,什么话也不说,随着水流漂向深处。当同学发现我时,已经漂到了小红旗的警戒标志。是同学游过去后,把我拉回岸边的。
从这一点上说明,当人受到突然惊吓以后,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会游泳的,躺到水面上,依靠求生的本能进行自救,而不是出于意识的自救,应该是完全可能的。想一想吧,祖父跳水的时间,是一月份,正是严寒季节,在这种情况下,不用说别人,就是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死了。冰冷的海水能容得你生存吗?!──然而,是太平洋暖流,使祖父的生命得以延续,最后被渔民救起!……这是天意啊!……
祖父于1925年,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当年,父亲考取了青岛大学的工科学习。祖父临去世时,把置下的八个四合院分别给了四名妻子各一座,另外四座,给了父亲兄弟四人。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台西三路祖居,只成了他们四家时的“临时旅馆”,纷纷忙于工作或参加革命去了。王家大院,再也没有往日的喧哗!(//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