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史籍记载: 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 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鹘”、“畏兀儿”,以后才改为“维吾尔”, 沿袭至今。
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是他们的传统宗教节日。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闻名遐迩的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意为《十二部大曲》)是他们的艺术精华。维吾尔族人喜闻乐见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色。
火焰山与葡萄沟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有一座色若鸡血、东西延 绵百余公里的山岭。炎夏,只要进入盆地,一眼就会看到它像一条红色的巨龙卧在浩瀚的戈壁滩上。在烈日的照射下红光灼灼,若云若雾的蒸气袅绕山间,宛若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加上黄褐色旷漠和蔚蓝色天空的衬托,显得更加奇特壮观。这就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西天取经受阻,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扇灭火焰,保驾唐僧西行的火焰山。
火焰山,当地人称为“克孜勒塔克”(意为红色的山)。维吾尔族民间相传,火焰山是被龙血染成红色的。其实火焰山山体主要是中生代第三纪红色砂岩组成,所以呈暗红色。
火焰山所在的吐鲁番盆地深居亚洲内陆,四面环山,低凹闭塞,位于盆底的艾丁湖还低于海平面154米,整个盆地所承受的巨大光热很难散发出去,盛夏这里仿佛是一个特制大火炉,热浪滚滚,燥热难 忍。地表砂子常达70℃,最高曾达80℃,所以故有“砂窝里煮鸡蛋,石板上烙面饼”之说。
然而,就在火焰山下,却有一个绿荫浓郁,流水潺潺的绝妙去处,那就是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驰名中外的葡萄沟。八九月份是葡萄的丰收季节,山坡上,谷底里,成簇成串的葡萄,有圆的、马奶的、红的、白的,也有 绿中泛红、红外着粉的。晶晶莹莹,像玛瑙、似翡翠,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十分让人陶醉。在这绿色的世界里摘葡萄的维吾尔族姑娘,衣着显得分外艳丽,身影更加婀娜多姿。
其中,名贵的无核白葡萄不仅供人食用,而且有医药功能。它小而甘,无核,一棵秧能活上百年,耐旱、耐盐碱,果实穗大、粒小、多汁、含糖量高,适于鲜吃,晾制葡萄干等特点。在这里还可看到山岩上一座座类似帼帼笼的大荫房。人们把鲜葡萄挂在荫房中,约40天左右,就成了嫩绿透明,甘甜柔腻,无核白葡萄干。
(资料来源:世华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