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失去了家国,天祥的身上就随时暗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在必要时自刎所用。当时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天祥随时准备出逃,只要逃的掉,他誓为家国社稷的保全,再度竭智尽忠、死而后已。
当时(1276年)元军责令南宋朝廷派使去元都送投降书,另派一条囚船押送文天祥。这条囚船从大运河行驶到无锡附近,当地黄埠墩﹙是大运河中的一个小岛﹚的百姓得知文天祥在船上,各个抚岸痛哭,长跪囚船,并用石块投掷官船,痛骂南宋小朝廷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群情汹涌,感动了囚船上的文天祥,他痛哭失声,于是作诗一首,至于此诗至今还矗立在黄埠墩的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呢。
就在押送天祥前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的路上,天祥一行人冒着极大的风险真的在镇江幸运脱身了;当时文天祥的船只虽马上被元军巡船发现,可是巡船追捕时却因为搁浅无法行动,眼睁睁的看着天祥的船渐行渐远,这天意要天祥自由,于是开始了他颠沛流离到处打游击战的苦战生涯。
文天祥一行人首先到达了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在边境的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之下,真州的昔日同僚却认为天祥已是降元的奸细,要擒拿他就地正法,这边境的守将苗再成进退两难,只好忍心把文天祥骗到城外强驱离开。无奈何悲愤的天祥只好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了扬州城下。然而此处的宋军已经明令要捉拿天祥,所以更是走投无路,盘查严密,形势紧张,他们流离无方,既要躲避元军,又要躲避宋军。文天祥于是决定离开扬州,去寻找更南方的二王行在﹙即益王赵罡和卫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说巧不巧,当他们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竟然又遇上了当时押解他们的元兵队伍的搜寻。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当时匆匆而过,竟然没能发现眼前就在路边伏着的他们;才侥幸逃脱,好不容易到了高邮,随从已是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身心俱疲的天祥因连日疾行双腿已伤,他咬牙力撑靠一群樵夫挑担子帮助,才勉强到达高邮的。谁知高邮方面的这些守军完全中了元军的反间计,无奈何的天祥还是无法进城,只得再向泰州(今江苏泰州﹚摸索前进。经过这样沿路元军出没,宋军抓补,还有强盗抢劫的历程,德祐二年(1276年)闰三月,九死一生的他终于经过了这两三个月日夜惊惧、不成人形的逃亡,扬帆入海,回到了南宋最后占据的地方。
同年景炎元年(1276)五月他辗转到达了福州,希望能够挽狂澜于既倒。端宗仍然拜文天祥为丞相,督师江西。当月端宗﹙即益王赵罡﹚在福州登位,延续国祚,文天祥此时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可是张世杰这个人开始专制朝政,至于前任宰相陈宜中这个人也还在南宋行朝之中左右时局,所以天祥为争取时效,只好自己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高举义旗,招募义军,以图复兴,因天祥忠坚声望不坠,很快又组成了一支督府军。但是,流浪王朝里的朝臣还是异议不断,隐患迭现。十月,文天祥开始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可叹天祥受任于如此败军之际,奉命于如此危难之间,无论他如何夙夜忧勤,还是战斗失利。在元军的强势攻击下,最后保家卫国的南剑州也落入了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也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名存实亡的南宋眼看已是名实俱亡!@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