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彦上海特稿)纵然中国大陆辐员辽阔,似因商机无限吸引外资竞相涌入,同样地也对台商形成莫大诱惑,但多位台商指出,如果计划转战大陆,宜先自我评估究竟有何优势,以免盲目感染大陆热,结果铩羽而归。
大陆近年来不断以宏观调控措施遏制投资热,再加上多项行业形成饱和或过度扩张,引发国际杯葛,例如纺织、钢铁、基础型电子产业、塑胶业、建材业等。
但是,同时又见到大陆各地以洽谈会、招商会等形式吸引外资,尤其是对台资的吸收强度,至于前瞻性是否诚如官方所勾勒的美景有待商榷,先做好“停、看、听”的预备工作,才是进军大陆必要的前置作业。
以最近几次大陆地方性的招商活动为例,号称两岸经贸合作出现层次不断提高等新趋势,粗窥内容又有所谓的台商集中性投资项目,乍看下不禁让人产生“前景看好”的错觉。
若进一步推敲却可发现,即使不是所有项目都有利空出尽的风险,但也能轻易辨别有些行业正是大陆当前面临的外贸冲击焦点,或是宏观调控措施下的抑制项目,例如纺织、建材等。
大陆方面或许对台商与外商存在些许差别待遇,例如提供优质环境、相关配套服务等,或是特地为部分行业划设的专业区等,但是,某些行业过度饱和形成激烈竞争,造成削价以求进而导致利润骤降的现象均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如果有意转战大陆的台湾企业人士,本身未细加分辨,只是贸然听信一面之词,或只是一味以成功案例自我激励,“别人能、我也能”,能够赚钱固然可喜,但过于躁进恐怕会落得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但这并非意味官方公布的资讯全不可信,而是不可尽信,反倒是任何投资讯息,任何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该引以为鉴。
有台商认为,“以前人为镜”绝对必要,尤其切忌“闻喜不闻忧”的心态,在大陆不论是草创阶段或已立足,都要时时掌握市场脉动,以免事败后搥胸顿足懊悔不及。
一名陈姓台商就以亲自经历说,到江苏开设塑胶制品工厂前先耗时三年做市场观察,设厂后营利颇丰,更是庆幸三年来投资在前置作业上的时间、金钱没有白费,可是,类似的大陆民间企业后续大量兴起,难敌低价竞争只好关厂。
他说,台商欲到大陆发展,一定要先设想自己有何优势,基本条件应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三方面,仅备其中一项绝对不宜。
综合台商经验和实例,早期,台商最自恃的资金优势,如今风光不再,因为大陆民间企业甚至国营转投资企业所拥有的资金实力,远远超过一般台商;此外,大陆企业还可向银行低利借贷或募资。
对大陆企业而言,只要有心,资金不成问题,因为资金来源管道相当多元。一名台商说,资金方面反倒使台商居于劣势。他假设说,大陆民企本身如果自有资本额仅一千万元,却可能因多方筹募资金做出一亿元的大厂,台商不然,几乎都是有一分钱做一分事。
所以,衡量所谓台商必备三大要素,人才与技术面才是真正足以为恃的优势,但也要有大陆同质性企业可能“后来居上”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