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民大腕面对面 冯小刚:我很反感说假话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1日讯】(中华网6月10日报导)拨通冯小刚的手机,约好不见不散。说话得简洁,不能没完没了,因为他是忙碌的大腕。在北京大西洋新城“冯小刚工作室”,与冯小刚面对面,感觉很亲切,没有甲方乙方似的生疏。眼前的冯小刚说话直接,似乎很难把某半句话藏到肚子里不说,甚至缺少一种自我保护的圆熟与世故。无论表情还是性情,你看不出他有久经镜头“考验”的痕迹,与邻家大哥并无二致。
关于成长———一个“山中无老虎”的单位给我创造了快速成长的机会
记者:在影视这个行当,你虽不是科班出身,却创造了不俗的业绩,你看来很幸运。
冯小刚:可以这么说。转业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我非常重要的创作起步阶段。那时中心一半以上都是复转军人,都很年轻,那里的气氛不是论资排辈,是谁能干就让谁干。如果在电影厂,一个大学生从场记、副导演到独立做导演,起码要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山中无老虎”(笑)的单位给了我快速成长的机会。我干了三四年的美工后,就开始写剧本。《编辑部的故事》筹拍时,我报名参与编剧,写了11集。记者:回头再看《编》剧,感觉你的电影一直延续着这种语言风格。
冯小刚:我喜欢这种语言风格,它是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语言。当时看王朔的小说,影响挺大。我们一生面临诸多的尴尬,有些可以用玩笑、幽默来化解。
记者:当年《编辑部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后来你与郑晓龙合作的《北京人在纽约》更是红遍中国。
冯小刚:当时《北》剧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是60%,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想像。媒体也开始注意到这批人,我作为其中一个,自然也被注意到了。拍了《一地鸡毛》之后,我开始不满足,想拍电影。我想,是这些经历奠定了我进入电影行业的基础。
记者:喜欢你的观众很多很多,你觉得他们喜欢你什么?
冯小刚:电影给观众的是一个通道,一个宣泄的通道,这种宣泄不是负面的东西,而是一种情感上的。我的电影有个特点:它与中国社会共同成长,它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共鸣。十年后,你想看看十年前的中国社会什么样,在我的电影里都能找到。我不是远离生活的创作者,而是泡在生活里的创作者。
记者:在这个行当里,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勤奋的人,有天赋的人,孜孜以求的人很多很多,为什么你就“成”了呢?
冯小刚:我这个“成”好像不具有普遍性,有点歪打正着,顺着感觉就干下来了。我不迷信经典。我诚实,不怕人说没文化、没品位。观众接受,对我就像强心针一样,希望能一路高歌走下去。
关于个性———我特别反感说假话、虚伪的话
记者:你的电影,调侃也好,煽情也好,常常会给人带来些出人意料的效果,有些天马行空的味道。你的个性也这样吗?
冯小刚:我这人比较敏感、感性、容易冲动,不是一个思前想后的人。我特别反感说假话、虚伪的话。做事情可以不怕苦、不怕累,前提是喜欢。我热爱工作,我觉得激情特别重要。
记者:你似乎很少或者不愿意正面描述和表达自己,是因为个性呢,还是觉得那样让你不自在呢?
冯小刚:其实我骨子里还是充满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不好意思的表情)可能因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文革”,浪漫的东西就“藏”起来了,羞于表达,觉得自己一大老爷儿们,不好意思。现在时代又回来了,价值观又变了,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很颠簸、很矛盾,两种东西都掺杂在一起了。其实我的电影不能算是喜剧,只是说了一些实话,反而形成了喜剧的效果。
关于艺术———我要求自己一定得对得起观众的票钱
记者:导演是个特别个性的职业,你觉得,你的个性给你的电影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冯小刚:平民化。平民化不是说只拍老百姓的吃喝拉撒,而是你要有一个平民化的态度。不是高高在上,也不要认为自己比观众的思想情操高多少。只是你拍的电影是他们喜欢但又没想到的。不是他没你聪明,只是他不做这个工作,你只是找到了一个讲故事的新方法。
记者:你的作品总能抓住一些老百姓生活和心态上常见的东西来调侃,很传神,也很夸张。一部电影看完,大家肯定会记住片中几句经典的对白。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冯小刚:我的题材,有的看似荒唐、变形,但它是生活中来的。就像一棵树,看似奇怪,但它的根在土地里。这个土地是真土,挖一锹下去,有断了的树根、被切成半截的蚯蚓、裹着泥土的石头子,抓一把很潮湿,闻一闻还有一股孕育着生命的气息。比如“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就是我们一个制片人说的,把它放到电影里,一个古老的故事就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另外,我习惯换一个角度去看事情。比如,大家都是从窗里看窗外,我就想,能不能从窗外往窗里看?
记者:有件事我特别感兴趣。你说过,“过去盖起的艺术宫殿中,没有我的位置,我只好在这宫殿的旁边,自己搭一间偏房”是这个话吗?我觉得这话挺有意思,今天很想再听听你的说法。
冯小刚:我不是科班毕业,更不是影视世家子弟。我是这个系统之外的人,但我可以再辟一条路,然后建设自己风格的房子,也吸引很多人,并努力把它建得很辉煌。在宫殿里,有很多大山一样的人物。我就像一棵小树,选择了栽在大山间,那里有阳光可以照耀我。总有一天,小树也会长成大树。那时,我也会有自己的影子。
记者:围绕你的作品,一直有各种各样专业性的评论。你怎么看待这些声音?特别是那些“不”的声音?
冯小刚:我不能说我不在乎。但文艺批评也不能用一种标准衡量所有作品。你得清楚自己要什么。这么多年是观众一直在支撑着我,你想想观众在我心里有多重要?我要求自己一定得对得起观众花的票钱,不能让他们上当,要让他们看了轻松。(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宏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