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瑞桢╱彰县报导
台湾彰化花坛乡白沙坑,
有个独特的字姓灯元宵民俗节庆,
传奇故事带着浓烈神秘色彩,
传说…与开台首位翰林院庶吉士曾维桢有关,
源起…至少161年前,灯笼串联成像小船灯排,
悠久热闹的排场阵势可比盐水蜂炮、平溪天灯…
——————————————————————————–
想一睹具有特殊人文色彩的元宵节灯会吗?不妨于黄历新年过后,来一趟台湾彰化县花坛乡白沙坑瞧瞧特有的字姓灯灯排绕境庙会,这项至少延续一百六十一年的传统起源于两则传奇故事,但依据最新的考证,这项地方民俗可能是在台湾早年的闽客械斗中,因族群融合而擦撞出来的特殊地方文化。
灯笼上写姓氏 名为字姓灯
白沙坑是彰化县花坛乡白沙、文德和长沙等三村的旧称,当地约有三千五百户的居民,每年黄历新年过后即沉醉于筹办灯排绕境的喜悦,他们捐钱或自制特殊的灯排,每座由廿三个不等的灯笼串联而成,外型很像一艘小船,每个灯笼则写上灯主姓氏而称为字姓灯。
元宵节当天晚上七时,居民抬着十二座灯排集合于当地信仰中心 – 祭祀福德正神的文德宫前,晚间八时开始遶行白沙坑大街小巷,灯排后方是皇帝赐给开台首位翰林曾维桢的信物,还有福德正神的神轿,直到翌日清晨才结束。
这项奇特的传统,地方耆老认为可与盐水蜂炮、平溪天灯相提并论,当地人更深信这项传统源于文德宫庙史内记载的两项传说。
庙史记载,清朝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白沙坑子弟曾维桢考取开台首位“翰林院庶吉士”功名,据传曾维桢在参加御前殿试之际,清朝宣宗皇帝看见曾维桢背后站着一位白发老翁,之后又立即消失不见,皇帝惊讶询问,曾维桢答复说,他仅携带家乡土地公香火以保平安。
土地公 穿戴翰林官帽服饰
清宣宗有感于这位土地公护祐家乡子弟的忠贞,于是册封白沙坑福德正神“与翰林同格”,该福德正神也成为台湾唯一穿戴翰林官帽服饰的土地公。
庙史记载的另一则传奇故事,是在道光廿五年(公元一八四五年)的元宵节,曾维桢与皇帝一起欣赏京城花灯时,突然思念家乡亲人而向宣宗辞官,宣宗器重曾维桢而不准,但也御赐白沙坑可在每年元宵节仿效京城举办大型灯会,以娱乐曾维桢的亲人,相传这就是白沙坑灯排绕境的由来。
不过,文史工作者近年赴中国考证,却发现上述两则传说可信度不高,可能是早年白沙坑仕绅与文德宫乩童虚构的故事。
据文史工作者蒋敏全考证,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并没有字姓灯与灯排绕境的文化,道光廿五年曾维桢在中国湖南石门县担任知县,并没有与皇帝一起赏游京城花灯,他认为皇帝册封白沙坑土地公“与翰林同格”,以及御赐白沙坑可仿效京城举办灯会等两项传说,纯属美化虚构的故事。
蒋敏全主张的另一种比较可信说法,是彰化县早年的经济活动中,从中国南方沿海到鹿港的“南船”,会运来草鱼、鲢鱼等淡水鱼苗,这些鱼苗挑到花坛乡内养大后转卖到彰化城,这也是花坛乡旧称为“鱼苗寮”之因。
据彰化县志记载,白沙坑早年是闽南人与客家人杂居之地,但主要族群还是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府的闽南人,这些白沙坑人常随着“南船”到中国广东省潮州府沿海,与当地客家人做生意买卖鱼苗,道光六年曾维桢考取翰林功名后,白沙坑人高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庆祝,于是援用中国广东省潮州府汕头附近客家人使用的字姓灯与灯排庆祝。
另外,促成这项文化活动的因素之二,则是台湾频传的闽粤械斗。据考证,曾维桢考取翰林的道光六年,位于现在彰化县内的“东螺堡睦宜庄”贼匪李通,窃取粤人黄文润猪只而互相拼斗,不料却演变成台湾中部的闽粤大械斗,彰化县粤籍客家人建立的客家人专属市集“永靖街”还被焚毁。
旧称平安灯 期许族群和平
在此民心动荡之际,曾维桢堂弟曾拔萃虽是闽南人,他以“恩贡生”身份出面安抚民心,还保护白沙坑及其附近的粤籍客家人,这项械斗虽让曾维桢无法返台省亲,但却让白沙坑闽南人与幸免于难的粤籍客家人彼此有了交流互信的机会,他们可能于道光七年或八年间的元宵节,开始了抬客家灯排的绕境活动,一来庆祝曾维桢获得功名,二来期许族群和平相处,这种灯笼旧称“平安灯”,灯上写的“合族平安”、“合境平安”的意义也在于此。
依蒋敏全的考证,白沙坑字姓灯灯排绕境的年代,可从庙史记载的道光廿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元宵节,再往前追溯到道光七年或八年(西元一八二六年或一八二七年),加上今年的元宵节,可能已举办约一百八十年之久。
这项传统最令白沙坑人骄傲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空袭台湾而实施灯火管制时,盐水蜂炮与平溪天灯都被日本政府勒令停办,唯有白沙坑字姓灯灯排绕境变通在白天举办,不仅写下绕境未曾中辍的纪录,也缔造“白天打灯笼”的奇闻。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