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与被找之间
有时,孩子回家以后面对的事情或家庭气氛,超过我们所能想像。离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去阻断与责骂。孩子离家跟翘课,应该是一种“求救”的讯号,一种不知所措的逃避。
市立美术公园,座落于城市的一端,承载着丰富的美感与人文味,也流转着许多慌乱的年轻岁月。许多结婚新人喜欢到这里拍婚纱照,但也有许多翘家翘课的孩子,选择这个地方,当作栖身之所。为什么呢?这里既不遮风也不挡雨的,孩子还是喜欢待在这里。
“找小孩”是我这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找久了,自然对小孩常去的地方了若指掌。走下小芬常去的网咖,老板早认识我这个看起来像是警察,又像是老师的人了,一见面就直接告诉我“小芬今天没有来”。转身要上楼的同时,看到墙上贴着对未满十八岁孩子的“禁令”。不知这些孩子对这些字眼,有着什么感受。
已经算不清楚这是小芬第几次翘家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待在外头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看看下午的这个时间,如果不是待在这家网咖,大概就剩下美术公园跟速食店这两个地方了。其实,除了小孩常去的“频率”之外,还有一个推算的“基准”,就是小孩有没有摩托车。有摩托车的孩子四处跑,没车的孩子只能在熟悉的社区里绕。
走在美术公园里四处张望,除了几个骑着脚踏车的小孩之外,一片空荡荡的。找完公园里的凉亭、板凳和各种可能的角落,大概得花二十分钟的时间。找不找得到很难说,但这次是落空了。找了一张椅子坐下,觉得自己好累。倒不是脚酸疼的累,而是一种心里的累。即使找到了孩子,他会跟我说什么,而我又要跟他说什么?
记得一次小芬说过,他们晚上如果没地方可去,或是走路走累了,就会在公园的椅子上睡一晚。看看这椅子,想着孩子蜷缩在这里度过一晚,心里会是在想什么?天气冷时怎么办?也许想,两个人作伴聊天,很快就会天亮了,捱着就过去了。但是,天亮了之后呢?
孩子怎么不回家呢?对很多亲子关系不良,或者过去有家庭暴力阴影的孩子,“回家”对他们而言是困难的。我们常不加思索的说:“这些孩子在想什么?有家不回,成天在外鬼混。”有时,孩子回家以后面对的事情或家庭气氛,超过我们所能想像。离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去阻断与责骂。孩子离家跟翘课,应该是一种“求救”的讯号,一种不知所措的逃避。
可以伸出手臂,试着为孩子遮风挡雨;也可以找着了孩子,问问他:“这几天好不好?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相信孩子,相信他能渐渐发展照顾自己的能力,相信懂得外头风雨的孩子,有一天一定会相信自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