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29日讯】中共倾命一博“铜期货”
不久前,在新加坡的中石油公司因为期货交易给中国政府造成了几亿美元的损失。今年十一月上旬,中共又博命伦敦“铜期货”市场,一时间国际上铜价大涨,同时流传着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中国国储局中国交易员刘其兵大量作空期铜,结果形成了大量的损失。消息传出后,国际上非常震惊,海外记者就纷纷质询中国政府,结果中国政府否认了事情,还说他们没有刘其兵这个人。国际上一听中国政府的否认,非常吃惊,很多机构,包括期货交易公司感到非常担心,因为中国政府否认交 易员的存在就意味着众多的期货公司要承担数亿美元的损失。他们就纷纷拿出了证据,说明中国确实有刘其兵这个人。几天之后,中国政府改口说,刘其兵正在休假,他们也找不到他。国际社会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大家问:国际社会上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政府怎么能找不到他,而且还允许他继续休假?紧接着,国际社会上 的几家大的期货公司联合一起派人到北京与中国政府交涉,中国政府看着隐瞒不下去,就又改口说刘其兵是个人行为,与政府无关,政府已经将他逮捕。但国际社会更是奇怪,因为铜的交易,每份合同都是几百万美元,而一顿铜的价格也是近四千美元,他个人怎么能有如此大的能力去购买几十万吨的铜,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储存国,全国也不过是130万吨。
就在中国政府对交易员刘其兵的反复推脱之间,中国国储局公布了三次消息,一是说中国国家储备的铜有130万吨,足够国家使用,另两个消息是分别放风要向国际社会分别出口2万吨铜及六万吨铜。不过,这几个消息并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好的结果,反而是铜价 更加高涨。国际社会全力逼迫中国政府要按期交割期铜。
面对现实,中共不得不面对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于是,11月23日,国储局第三次以公 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储铜的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价再次创出4255美元/吨的新高,上海期铜的两大主力合约沪铜1月和沪铜2月更是双双 触及涨停,分别创出37770元/吨和37430元/吨的历史高点。这意味着,国储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面临的损失增大,三次抛售现铜平抑铜价的操作失利。在国储局2万吨现铜拍卖当天,上海期铜各主力品种纷纷下跌,主力合约沪铜1月和沪铜2月更是一度触及跌停。当时,市场认为中国对铜价的调控已占据上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在国储局和国际投机基金之间展开的战役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在此基础上急剧升级。
为什么中共会倾力博命,明智面对的是全球的金融投机商,但还要如此博命,这里面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准备出口铜去交割,要在12月23日前将几十万吨铜运到英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中国政府在遇到这次期货交易失败之后,第一想到的办法就是耍赖,想通过否认交易员刘其兵来摆脱责任,在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就说找不到他了,到了后来,看到国际社会很认真,就把他逮捕,说是他个人的行为。结果,这个交易员刘其兵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焦点。
湖北籍的刘其兵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 1990年他从该校国际金融系毕业后不久,就来到国家物资储备局系统工作。他是1969年生的,今年三十六周岁。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到发生国储抛铜事件 时,刘的职务已是国储所属国家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属处级干部。该中心为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和从事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刘可谓是国储十年来精心培养 出的首位核心交易员。据透露,刘在1995年获得了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为期半年的实习机会,刘其兵协助建立了连接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国家物资储备局的电脑网 络。1999年到2000年期间,刘被国储派往伦敦进行培训,当年培训他的一位教员认为他很谦虚,很有亲和力,是个既聪明能力又很强的人。既然刘其兵为国家物资调节中心进出口部主任,那么,他是不是中共所称的非政府官员,国储巨就与之没有关系了呢?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说刘是国储的交易员,也不能说是 操盘手。他只是国储委托办理物资交易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物资调节中心是一个事业法人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国储局没有关系。
在发改委的网站上,有调节中心的简介:“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为发改委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企业登记名称为国储物资调节中心;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国储局是国家的事业单位,事业法人和一般的营业性组织有所区别,其具有社会服务的性质,从本质上来看,其不构成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者政府的一个单位。如果政府授权其代表政府行为,那么其就代表政府的行为,关键看其所从事的行为是否代表政府的授权。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看,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与国储局有没有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英国的期货公司在决定是否接受一名客户的代理业务时,公司合规部门首先要对客户的资信、背景进行充分调查,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实地调查。按照LME的规定,中国国储局或者国储调节中心作为政府或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本身不具备参与LME期货交易的资质。有三家伦敦金属交易公司在对刘其兵进行合规检查后,以此为由拒绝了代理刘的金属期货业务。代理刘其兵进行伦敦期货交易的公司是Sempra金属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都长期开 展业务。如果刘确实从事了未经授权的交易,最终无法履约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落到代理其业务的期货公司、清算公司(LCH)以及交易所身上。LME会员要求一定是本土注册的公司,因此,国储局在海外做期货没有自己的通道。知情人士透露,LME仓单肯定不是以国储局名义开的头寸。国储调节中心是国储局做期货的代言人。在做外盘时,合作伙伴包括五矿等,做内盘主要是走中粮期货的通道。
从直属关系上说,国储中心隶属发改委,与国储局无直接隶属关系。但国储局 官方网站显示,现国储调节中心法人代表王会民是国储局党组成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16424 万元。国储调节中心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本身自己可以决策的,此外,也接受储备局的委托(有合同关系)。过去国储局一直想参与市场,但作为战略储备,是不能参与市场的。由于当时每年的供求是当期准备,战略储备不是当期,所以成立另一家公司,由国储中心承担国家的调控任务。国储调节中心参与铜交易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储调节中心和一些行业企业做铜的时候,这些企业会向中心借一些铜,当时中心的一个原则是认铜不认钱。“所以不管价格高低,都认铜。”最早做铜的时候,国储调节中心也做投机,因为效果不错,就通过收购一些交易所会员来做。1998年前后,期货业全行业整顿,国储物资中心也因此一度沉 寂,只在国内现货市场做一些业务。2002年底,出现了新一轮铜价暴涨行情,国储物资调节中心的身影随之又开始在国内出现。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国储对国内铜期货市场显现了巨大影响力。国储一直在国内做多,从前年开始在国内做套利,“国储局在国内可以说是赚大了”。可是,有个重要的法律漏洞还在里面,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一位官员说:“国储中心做不做外盘不在他 们的管辖之内,他们只监管目前已经批准的31家有资格做外盘的企业”。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储中心在中国是个不受任何法律监控和制约的,可以赢利赚钱的政府 性质的企业。而事实上,在中国只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负责承担国家的调控任务的特殊单位才能有这样的特权。
在这次事件中,刘其兵做空的铜大约有 20万到60万吨之间,具体的资料没有人知道,期货交易商也没有透露。刘其兵在LME抛空了10万—20万吨的铜,刘抛空铜期货的数量大约为10万吨,除 此之外,他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期权交易,业内俗称“结构性期权”。从行业内的角度上看,10万吨铜并不可怕,结构性期权才是最致命的。LME市场上确实存在这种结构性期权,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权组合,企业可以进行买卖。比如说,在同一个确定价格上,或者接近的价格上同时卖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在卖出的一瞬间是具有对冲关系的,风险不是很大,保证金收取比例也很低。但是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有卖出的看涨期权将有可能被执行,而卖出的看跌期权会被放弃。这样,卖方只能收取买方的权利金,如果权利金不足以弥补实际的价格上涨空间,这就可能发生巨额的亏损。随着价格上涨加速,这种风险将会成倍放大。这种结构性期权投 机性极强,有对赌的成分。目前,伦敦铜价已经达到4200美元以上了,如果刘其兵确实进行了类似的操作,所面临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了。20万吨看空的铜可能损失一到二亿美元,但结构性期权的买卖损失可能会超过五亿美元以上,如果我们按照高的指标和目前国际商业逼空中国的现状上看,他的实际损失可能高达十亿 美元以上。按照LME的交易时间列表,期权最后交割日为1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即12月21日。12月的第一个周三即7日将是期权宣告日,刘到底持有多 少头寸?这些头寸到底会造成多少损失?届时可能会水落石出。海外的金融投机商人也非傻瓜,他们很明白中国政府目前的处境。他们面对中国政府放话大量出口现铜的情况下,还是抬高铜价,逼迫中国政府承担损失。刘其兵做空数量到底有多大,现在也仍是个谜。然而,不管刘其兵抛空量有多大,与整个LME期铜 12月21日到期的空单量相比,恐怕都是九牛一毛。就算刘做空量达8000手,即20万吨,9月份时LME期铜价格大约是3500美元/吨,按目前 4200美元/吨计算,刘的损失也就是多头盈利的大约1.4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41894手即将到期的空仓量,这一损失将超过7.3亿美元。可见,基金 逼空目标并不仅限于刘的仓位,而是整个空方。
十一月十八日,中共发改委在其网站发布了《主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形势及展望》,对2006年铜价做出了利空的预测,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铜的供需缺口将为25万吨,而2005年缺口高达60万~80万吨。政府官员说:“目前的铜价确实很高,作为铜的需求大国,高铜价对我们的生产、加工和贸易非常不利。如果这次能够和国际基金对撞成功,我认为是对中国非常有利的事情。”从这个中共最高经济委员的官方网站 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这样一个资讯,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进口国,面对铜价上升,中国政府需要打压铜价,所以需要和国际社会上的国际金融投机基金进 行博名对冲。如果成功了,将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利益。从这个观点上,我们可以清楚点看到刘其兵大量做空铜期货行为的中共政府的国家背书。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国内铜业巨头江西铜业在LME7万多吨的期货空头头寸已经有了巨亏经历。分析人士 指出,作为铜纯进口国家来说,在资源被其他利益集团所掌握的时候,尤其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盲目地预 测价格高位是非常危险的。已经疯狂了近2年的国际期铜牛市中,最近屡屡爆出退场新闻。一个多月以前,汇丰银行突然宣布停止全球基本金属现货和期货业务,当时LME圈内怀疑,这是汇丰期货业务巨亏所致。但汇丰有关负责人解释称,高层因 这一块业务获益不高,所以决定放弃LME交易。不过市场人士称,多头的凌厉攻势迫使汇丰选择了退出。与汇丰前后退出市场的,还有三星和LG。选择了与基金大鳄对决的国储调节中心命运又会怎样?在此次对决之前,国储调节中心在国际铜市上已损失了很多。截至10月初,国储调节中心和其 他公司以每吨3000美元以上的价格在LME和COME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市场大量抛铜的行为,直接损失达3亿美 元左右,成为最大空头。如果按照10月底LME价格,国储局方面已经亏损5-6亿美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刘其兵的事件,国储局无论如何也是摆脱不掉了,至少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这样的现实,这就很难怪中国国储局的官员要找替罪羊推脱责任了,据说,有位国储局的主管官员私下表示:这件事闹大了,没有办法向国务院汇报了。一下子损失几个亿,数额太大了。但问题出来了,中国总要解决问题,你不解决,想用耍赖的方式把责任推脱掉,但这关系到国家 的声誉和未来中国在国际期货甚至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声誉,上次出了中海油,中国政府的金融信誉及等级就已经面临着危机,现在中国政府再公开的耍赖,这就很难了。所以海外都关心着这一事件的最后发展。
国储在外盘肯定是输了,关键是输多少,如何体面又不被过多轧空的出局,这考验着国储的技巧。国储毕竟有中国国家意志做后盾,并不是那么容易任人宰割的,基金相信也会清楚这一点。斗则两败,和则双利,国储与基金很可能在LME的撮合下,坐上谈判桌。
促使基金坐上谈判桌的关键因素是:国储既可能拒绝对该部分空单负责,造成交易违约;也有可能承担下责任,却又全面交割。而这对基金都是不利的,基金不过是求财,如果造成官司纠纷,可能到手的利润会被拖延;而交割的话更是不利,手拿20万吨铜,固然可以等涨了再抛,但一占资金,二占库存,还将面临风险,毕竟谁也无法保证铜肯定上涨。所以如果利润合适,基金也乐意和谈。而目前基金拼命拉升铜价就是在为谈判增加筹码,毕竟这就是基金的主要手段。
关于铜期货的国际博羿,对博双方将面临的结局有3种:
1、没谈拢,国际投资基金继续拉,中共国储局不认账,LME最倒楣,这也是LME最不愿意看见的,还将面临长期的诉讼。而中共国储局的名誉受到很大损失,而基金也不一定能马上获得全部利润,这是个三败的结局。
2、没谈拢,基金继续拉,中共国储局交割,LME是没事了,国际金融基金却最不乐意了,用8亿美元的代价收藏20万吨铜,利润无法马上体现,大量资金被占用,而潜在风险巨大。而中共国储局要能够得到国家的首肯,出口20万吨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基金把人逼急了,平仓损失太大,那交割又变成理所当然了。这是两败。
3、对博双方各用手段,但最后还是回到谈判桌前,以某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平仓,国储接受已有的损失,却避免了自己平仓被更多的轧空,鉴于亏损已经形成,也可以接受。而基金也可以马上美滋滋的数钞票,比逼仓少点,却可以更心安理得,又卖了个人情,少了些不确定。双赢。而平仓后,LME铜价迅速回落。
但无论如何,中国政府承担相当大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了。这三种方案中只有第三种结果对中国最有利,损失最小。但未来中国政府的信用和企业的信用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海外各种金融企业对中国的审查也会更加严格。
事实上的中共并非理智,对体制内生活的人而言,失败一次就是永久性的。寻求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的利益并不一定是件好的决策。往往博命一拼反而能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不是个人的时候,这种选择就成为了通常最容易接受的选择。中共国储局在采取了推脱,抵赖之后,已经无法面对巨大的国际压力之后,不得不选择了出面迎战的姿态,而中共最高层在经济会议上也不得不选择由政府出面承担最终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而中共经济官员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了博命。尽管中国国内铜需求量极大,但中共国储局还是采取了降低国内铜储备,在国际市场上抛售铜的做法来挽救自己。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共国储局放风可能已经将12月21日到期的铜展仓至 2006年或2007年时,LME3月期铜出现了120美元的下跌。紧接着,国储按计划向现货市场拍卖2万吨铜,虽有部分最终流标,但国储仍然宣布30日 再拍卖2万吨,打压铜价,以图减少损失,继续与国际金融基金抗衡。事实上,在中共大量抛出铜的同时,铜价格确实有所回落,二十一日的LME期铜价格最低探至4015美元/吨,较纪录高点下跌了230美元。但就在不久之后,国际金融投机基金大举联合,又将铜价推上新的高峰,全面逼空中共国储局。
中共国家储局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出铜的结果是,国内外价差将逐渐恢复。国内价格这根被高度压紧的弹簧终于爆发了能量,被压抑的买方力量也得到了暂时的释放,反套盘似乎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不过是否能够延续补涨行情,这取决于国内现货铜资源的宽松与否,取决于国储是否继续向市场释放库存。
在内外价差扩大的状态,中国国内冶炼厂的利润被大幅压缩,对于拥有国内铜矿的冶炼商来说,经营压力还不明显。但是对于完全加工进口铜精矿的冶炼厂来说,就已经快到亏损的边缘了。笔者曾进行了简单计算:其大致盈亏平衡点在37300元人民币。目前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从规模效益来看,冶炼厂以精矿加工的 产量并不会缩减,铜精矿进口的数量也不会下降。目前的价格让高含铜量废铜以及阳极铜的进口受到阻碍,会变相导致国内铜供应总量的下滑,不过短期内国储每周 继续释放2万吨库存,现货资源短期内还可以维持。
但是内外价差过大堵住了进口精铜的通道,也会使得废铜以及阳极铜这些原料进口受限影响国内精铜产量,当国储释放量再也无法弥补进口缺失数量时,内外价差必然产生回归,而回归的第一步是敞开原料进口通道,变相增加国内供应量。中国在这次国际博命中的损失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损失的已经不是中共的国储局,而是分散在各地的具体企业和百姓。
不过,需要透露的是,八家LME期货公司已经秘密地和中国国储局达成协议,尽管国储局反复推脱责任,但中共中央高层会议已经决定全部承担这次国际博命的经济责任.这也是为什么国储局在先行否认与次有牵连之后,大举抛售国家储备铜来平抑国际铜价,以期减少损失的原因。
十二月,国家金融投机基金仍将继续保持疯狂,但中共国储局能否真的减少损失这依然是个迷。
——原载《动向》2005年12月号(//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