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天白云下,辽阔的大草原犹如一片碧绿柔软的地毯,无数朵盛开的野花散落其间,微风拂过,但见马群、牛群、羊群在牧草中悠闲地移动,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地坐落在草原上,好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蒙古人世代生活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也是一个酷爱歌舞的民族。元朝宫廷就有很多舞蹈,分文舞、武舞两大类,如“武定文绥之舞”、“内平外成之舞”、“崇德之舞”、“定功之舞”。
蒙古人能歌善舞,尤以舞蹈久负盛名,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使得蒙古的舞蹈节奏鲜明,热情豪爽。蒙古女子的舞蹈大多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有抖肩、翻手腕等动作,体现草原姑娘热情奔放的性格;而男子舞蹈时则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捷,给人以剽悍勇敢、雄健有力的阳刚之美。著名的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等。
盅碗舞、筷子舞源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鄂托克旗和乌审旗一带。“盅碗舞”亦称“顶碗舞”,属于迎宾舞,蒙古人热情好客,因而以这样的方式来欢迎来宾及晏客。一般由女子在节庆欢宴场合即兴表演。
表演时,舞者头顶碗或盘,双手各拿一对酒盅,在伴奏下轻磕酒盅,翩翩起舞。舞蹈动作上以上身姿态变化为主,头与颈轻微摆动,手臂的动作以柔韧的摆、提、压、挑为主,十分丰富多彩。动作除原地坐、跪、立的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和扭动外,也有以轻盈飘逸的舞步圆形疾走或旋转的,舞姿优美,体现出蒙古姑娘热情奔放的性情。
2004年,国立台湾艺术大学16位学生编排了一支华丽耀目的蒙古民俗舞蹈“乳香飘(又名盅碗舞)”,说的是一群蒙古族美丽的姑娘们头顶着盛满美酒的碗迎接远方宾客的风俗景象,舞姿曼妙、服饰鲜艳,另充分运用画面变化,调换位置,动静结合,用飘然尘下的舞步,端庄稳重、以华丽气质取胜。
2005年,她们又推出了另一支蒙古民俗舞蹈“舞欢宴”, 利用筷子串成敲打清脆、错落有致的道具,表现出草原上蒙古女郎欢欣迎宾的豪迈情怀,舞者在舞动筷子时俐落的身段与舞步,将塞外女子娇媚爽朗的形象表达得历历如绘。
这两支舞蹈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上演出,好评如潮。这群蒙古草原上豪迈欢舞的年轻女孩,又获邀在新唐人2006年新年晚会上表演,怎不令人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