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骆驼是一种奇特而灵异的动物。它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充满出人意料、使人惊讶和令人赞叹的特点和品质。骆驼至少在4500年前就已经被驯化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当今的非洲和亚洲,仍然有骆驼在干着这样的工作。如果当初没有骆驼持续的来来往往的艰苦跋涉,中外邦交史上辉煌的“丝绸之路”将失去它耀眼的光芒,甚至其历史地位!
骆驼有两种:主要居于阿拉伯的单峰驼,可长到725公斤;多见于大戈壁的双峰驼,可长到1000公斤。如此庞大身躯,却极其罕见的走“顺风旗”(左边两足同时走,右边两足也是),造成身体左右倾侧,坐在它背上的人感到象坐船,因此赢得“沙漠之舟”的称号。
大而柔美的眼睛有两层长而浓密的眼睫毛遮挡风沙和强光,视力非常好,加上粗长的脖子和高昂的头,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鼻子可随意开合,嗅觉极端的灵敏,可以发现距离很远的水源。大漠驼群中的骆驼往往带着驼铃。听过驼铃声的人都会记得那种浑厚、纯朴、互相呼应的韵味。与现代音乐比,似乎比较单调,但在沙漠中它却是打破单调、沉闷气氛的天籁!
骆驼的驼峰里充满脂肪,是食物匮乏时的能量来源;骆驼能在10分钟内喝进相当于自己体重1/3的水,然后渗透到血液中保存起来,还能调节体温,在高温下不出汗。这样,它能在一周内不吃不喝而不影响自己负重跋涉的速度,在两月(或更长)时间内不吃不喝而不危及自己的生命。它可以消耗掉自己体重的40%而不危及健康,其它动物20% 就可能毙命。
骆驼可以背负450 公斤的重物,但远途跋涉时通常只给它200 公斤左右的包袱。每天负重远行,消耗巨大能量,骆驼却是动物中最不挑食的典范。它几乎什么都吃:沙漠里坚韧而带刺的灌木及其枯枝败叶,人或猛兽吃剩的干骨头,甚至主人丢弃的破帐篷!它们都能用肉食动物才有的尖利牙齿,粗略的咬碎后吞下肚去,再利用走路的时间细细反刍。
当一只骆驼再也不能从地上站起来时,它的主人就只好卸下它身上所有的包袱,分散给其它骆驼驮着,舍下它继续赶路。它会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望着昔日的同伴们渐渐远去。由于极端的耐饥耐渴,它要在那里躺很久才能彻底抛下那人间的躯壳。如果有人或动物从周围走过,它就抬起头来,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对方。
对着这眼光,不但人类不忍加害于它,就是非洲的狮、亚洲的虎,乃至极端凶残、同类相食的狼,都不愿对它发动进攻。它们宁愿呆在附近,时不时的叫一阵,直到确信骆驼的灵魂已经离弃了自己庞大的身躯,才一拥而上,感激的享受骆驼无私的遗赠。骆驼的弥留眼光,是终身奉献而不求回报的灵魂特有的光,它能从最凶恶残忍的心中挖出那千年尘封、万古泥埋的善念来,使最残忍的动物都显现出善行!
【诗】
大漠群驼
文思格
瀚海茫茫喜渡舟,黄涛滚滚永昂头。
千斤重担双峰挺,万里风尘一路悠。
灵鼻已知甘泉近,驼铃互慰古道愁。
历经九死形神壮,踏尽流沙是绿州!
【浅释】
瀚海:明代以后,此词专指戈壁沙漠:把大沙漠比作浩瀚无边的大海。渡舟: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黄涛:黄沙在风暴后形成一层层沙浪。昂头:是骆驼显着的外形特征。千斤重担:已经不是夸张,因为骆驼可能背负900斤。双峰挺:这里咏的是双峰骆驼,但其它方面没有区别。风尘:大漠风沙比风尘还厉害。
悠:这个字道出了骆驼从容不迫、坚忍不拔的走路风格。灵鼻:骆驼的鼻子名副其实是灵鼻。古道:骆驼走的都是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道”,但这里显然是双关。历经九死:不是夸张,大漠中本来就经常有生命危险。形神壮:描述骆驼的形貌和神气。
咏物诗使用双关词,往往能增加内涵和韵味。本诗之所得,就在于使用了许多双关词:渡舟、黄涛、昂头、重担、挺、风尘、悠、灵鼻、甘泉、驼铃、古道、形神、流沙、绿州,等等,都具有双关的意义。点明了这一特点,不用细细讲解,读者都能理解原诗的字面意义和喻义。
【正见网2005年10月21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