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2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采访报导) 中国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有七类中国年轻人有业不就。但也有海外人士认为,中国目前更大的问题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据上海《劳动报》日前的报导,这七类不愿就业的年轻人包括:第一类,学历低、技能差的。他们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但又嫌工作苦、收入低,而不愿就业。他们占不就业人数的30%左右。
第二类: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岗位过于挑剔,索性不就业。人数约占15%。
第三类:下岗的年轻人。他们总以过去的工作与新工作相比较,新工作如果不比原来的工作好,就不就业。他们大约占10%。
第四类:以各种理由自动离职的人。所占的比例在10%左右。
第五类:“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大约占到15%。
第六类: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的人。9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他们自恃学历高,能力强,所以频繁换工作,但往往因“一眼之差”,把工作弄丢了。这类人占10%。
第七类:甘愿让父母供养的人。他们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有能力供养他们,所以不急于就业。这类人占10%。
但是,旅居法国、关注中国劳工问题的蔡崇国先生指出,所谓“有业不就”的问题,与目前中国的高失业率相比,微乎其微。
蔡崇国:“我想每个社会都有这样一批人,就是要在自己喜欢做和做工来维持生活之间找一个平衡。在中国失业人口多,我们可以看到统计的数据,首先是在大学生里面的失业人数很多,据说到今年、明年有差不多百分之四十到一半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实际上是很多人要找工作。中国社会主要是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个是不可争议的。”
美国网上杂志《中国时事》的主编伍凡先生也指出,中国的所谓“有业不就”现象比起大批人失业的问题,简直不值一提:
伍凡:“中国各地的地区比如像上海、北京、广州之类的,比较富裕的并且是家庭也比较富裕的一些子女,他们会有这种倾向(有业不就)。如果他家里是穷的,是一个下岗工人,他能不做事吗?但是这个在中国来讲不是一个普遍性的,是一个极少数个别地区的问题,不是一个大问题啦!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多数地区是就业不充分,大学毕业后百分之三十的人就业不了。”
上海《劳动报》引述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马杰的话说,这两年大学毕业生“赋闲”状况严重。2002年,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请零点公司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16岁到25岁之间失业、失学的青少年高达63,000名;其中,中专、职高甚至大专(学)学历的知识型,“赋闲”族占有相当比例。
有专家指出,现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共同特征是: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一直受到“小皇帝”一般的呵护;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成长起来,没有实际的职业技能;很多人缺乏就业危机感,不愿意吃苦受累。
对家庭而言,许多青年失业者依靠父母养活,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上海市卢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今年2月中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生活,在有青年失业的家庭中,平均每个家庭要负担1.2个失业人员的生活。
旅居法国的劳工活动人士蔡崇国先生表示,目前,在中国成千上万的青年人苦于找不到就业机会:
蔡崇国:“中国的失业率高是因为企业不足,企业开工不足又是因为购买率不高、工资低,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和股份制改制以及倒闭破产的过程,是地方政府和很多企业根本不顾工人的就业状况,只想降低国家地方的财政支出,甚至只想在这种企业的改制当中中饱私囊,使地方的失业增加。”
上海《劳动报》的文章说,大量年轻人没有工作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首先,一旦人们对教育投资回报丧失信心,对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导致国民素质下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