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一生 快乐上学去
上不上幼稚园没关系
20几年前,父亲被朋友倒了几百万,家中生计吃紧,四个孩子中,只有小弟上过幼稚园,还是三叔叔出的钱,说是和小堂弟两个可以作伴,可是我想他是体恤我们家中的情形,用这个理由让我们可以比较没有负担的接受,这份温情,每每想起,仍是感念在心。
话说回来,当时年幼的我,压根儿不懂什么是幼稚园。记得母亲回忆说道,她第一天带着我到学校时,看着我一副怯生生的样子,连厕所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她站在窗外看着我们上课,当老师问到有谁上过幼稚园时,大部分孩子都举了手,没念幼稚园的反而是少数,而我也是那少数之一,她心底便担心着我以后会不会跟不上人家。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上不上幼稚园对我来说没什么影响,小学生涯平平安安的度过,还不时的拿些奖状回家。
不上幼稚园,输在起跑点?
不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念幼稚园或托儿所,似乎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了。父母们自身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状态,加上媒体的不断渲染,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点,犹如当年我的母亲一般。只不过,20几年来台湾社会状态和家庭结构、功能等,已经有大幅的变化,我虽没有幼稚园同学,但有年龄不一的邻居玩伴和三代同堂的众多亲戚,不像现在的小孩,多只有电视和电动的陪伴,缺少了人味儿。而这一点,也是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幼稚园的原因,他们期待孩子可以及早适应团体生活,而这却是双薪家庭或单亲家庭难以提供的环境。
但是,即使在学龄前即如此高就学率的年代,在我身边,还是有不上幼稚园的孩子,这些孩子却是两种不同命运的安排,一种是家长完全的忽略,以隔代教养的家庭居多;另一种则是家长全心的照顾,宁可辞去工作,安心的陪伴孩子走过那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童年。
开学前的家庭访问
如果您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班上来了几位没上过幼稚园的孩子,会不会让您觉得困扰呢?就像国中一年级的英文老师,面对的学生,有的已经可以用英文对答如流,有的要从ABC开始教起,面对这种落差,真的是对老师的考验!然而,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这可能的变数呢?
台北市新生国小已将开始推行小一学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了,学校也邀请学者家办理相关研习,将家庭访问的案例提出与老师们分享与交流,获得成效不错。
这样的一个动作,其实难度并不高,但需要老师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如果能在孩子开学前,就了解这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些习性,并与家长作良好的沟通,相信对孩子与老师之间的适应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即预防胜于治疗的概念吧,建议老师们可事先多了解孩子们,以免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折冲与谋和。
跟孩子说话的方法
就像我那没送孩子上幼稚园的朋友说,一日当她参加学校日家时,孩子的老师迎面走来,尚未等她开口,便开始诉说她以前曾经因被质疑骂学生而被家长提起告诉的事情。原来是朋友的孩子前几日在学校因找不着某个东西,被老师一问,情急之下不知如何回答便哭了起来,老师担心孩子回家会告状(事实上,这孩子回家根本没提起这件事),便主动谈起这件事。
刚好朋友也是教育专业工作者,便笑笑的跟老师说,她不会去告老师的。她了解她的孩子,便也提供了一些她平常和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例如,这年纪的孩子心里有想法,但可能口语还表达不出来,所以问什么都会说不知道;也有时候他们会把“忘记了”的事情通通说成“不知道”,这时候,她会想办法提供将问题聚焦且具体,让孩子容易回答。
例如说,第一天放学回来,她问孩子,你们班有多少人?你知道同学的名字吗?等等,孩子都说不知道,可是,改成问:坐在你左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坐在你前面的是男生还是女生等,这些孩子可以明确表达的问题,一个一个来,朋友也问了孩子“你怎么这么厉害,上学第一天就知道了同学的名字?”孩子回答说:“老师叫同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啦...”,所以,其实在这个过程,也可以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形逐渐拼凑起来。
经过她这么一说,这个老师感兴趣要她多说一些,她好学起来可以跟这些小萝卜头们好好沟通,一场可能的亲师冲突,便在善意的交流中化解于无形了。
编后语:您若有让小一新生和老师们彼此快乐适应的良方,欢迎投稿分享喔!
原载于: 〈台湾〉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