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3日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昧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间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迳。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误信有些浅人的话,以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无法详说)。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话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西方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份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美国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社会,不变点新花样、新产品,便没有销路。学术界受此影响,因此也往往在旧东西上动点手脚,当作新创造品来推销,尤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然。不过大体而言,美国学术界还能维持一种实学的传统,不为新推销术所动。今年5月底,我到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审查中国现代史长期聘任的专案会议。其中有一位候选者首先被历史系除名,不加考虑。因为据昕过演讲的教授报告,这位候选者在一小时之内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这个流行名词。哈佛历史系的人断定这位学人太过浅薄,是不能指导研究生作切实的文献研究的。我昕了这番话,感触很深,觉得西方史学界毕竟还有严格的水准。他们还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实实地去读书的。

  这其实也是中国自古相传的读书传统,一直到30年代都保持未变。据我所知,日本汉学界大致也还维持着这一朴实的作风。我在美国三十多年中,曾看见了无数次所谓“新思潮”的兴起和衰灭,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能维持着认真读中国书的传统,彻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数人将为时代风气席卷而去,大概已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来源:本文收于作者的文集《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张文川╱台北报导〕日治时代曾是红艺旦的九十一岁高老阿嬷,日前饿病六天,被邻人及时送医挽回一命,在病榻与生而未养的亲生女儿见面,竟一度不愿承认女儿,七十一岁的老女儿只能含泪而退,母女之间纠缠七十载的心结,迄今尚未化解。

      前日,老阿嬷住院第二天,女儿首次至医院探望,医院志工以报喜讯的心情,带着七十一岁的阿嬷来认九十一岁的老阿嬷,没想到老阿嬷脸上却未见喜色,志工问她认不认得女儿?老阿嬷摇摇头,场面一冷,过了好一阵子,拗不过众人的满面狐疑,老阿嬷才点头认女。

      陪伴的孙女转述,面会时的气氛并不好,老阿嬷又搬出“八字不合”来数落,把妈妈骂得直掉泪。

      为什么会这样?算命仙的一句话,决定亲生女儿的一生,也造成今日母女形同陌路的结局。

      老阿嬷育有两女,是她与参药行日商相恋的结晶,但因非婚生子女,当年被视为忌讳,一出生就备受压力;而二女儿出世时,算命仙一句“此女命中克父母”,又以女娃双掌都是断掌为佐证,笃信八字命理的老阿嬷深信不疑;小女孩出世就被送给在万华摆摊卖鱼丸的摊贩当养女。

      不料,长女却生病夭折,老阿嬷试图向鱼丸摊贩要回次女,但对方不答应,高老太太只得再认养一位养女。

      亲女儿还没学步就来到新家,从小就被设定为婢女,工作要跑第一,吃饭要闪一边,更别提读书识字。

      母女连心,老阿嬷并非绝情之人,亲生女儿从小就知道生母的存在,受委屈时也会跑回亲娘家诉苦,但母亲担心被对方怀疑拐跑已送出门的小孩,每次都不假辞色地说会被她克死,连忙把她骂回去,见一次骂一次。

      也许是骂习惯,最后连高老太太都相信骂的是真的,终于母女决裂至今。

      亲生女廿岁时由养父母凭媒妁之言出嫁,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必须独力扶养子女,为了生活而拚命打杂工,曾在艋舺大观戏院门口卖黄牛票、摆摊卖碗粿、钉教科书,总算把二女二子拉拔长大。

      亲生女说,她最苦的时候,生母还是过着她的好日子,几乎不会主动与她联系,双方的关系就仅止于血缘。

      老阿嬷晚年独居,但每逢过年过节、儿女嫁娶,亲生女都会包个红包给她沾沾喜气,外人看来这离“孝道”还有段很长的距离,但不为人知的是,几乎生女每次送礼都未获得好脸色看,这使生女心寒。

      高老太太的亲生女,如今也已是七十一岁的花甲老妪,提起与老母的过去,只有不愉快的记忆,但她说,心中没有怨恨,只有满腹辛酸,只要子孙体谅她、亲友别误解她,就已足够。

  • 有一种书读来就有花香隐隐﹐清风吹过﹐月映江河。字里行间的芬芳淡淡地散开来﹐身心皆十分清爽。正如与有一种人交谈一样。
  • 曾仁全先生所撰《杜导斌的“狱中札记”》发表后,引出安魂曲先生的《点评杜导斌的 “狱中札记”》。在国内论坛上转载的该文中,安魂曲先生指责我与贪污受贿犯同流合 污。对安魂曲先生的文章,实话实说,我一向不认真拜读。在我映象里,安魂曲先生常 有独到见解,但多限于所谓“急智”,其为文可观处不多,多掐架而少从说理上深入展 开,情绪化多于理性,建设性少于破坏性。这篇也一样。只因关系到自己,才读一读。 第一遍读得相当马虎,未解出我因此文而无端承担的道德风险。读后认为,写自由曾先 生去写,评自由他安魂曲去评,意在风虽不止,树却欲静。本想就将此事忘掉。读书人 对事关名誉的事大概是天生敏感,也许是安魂曲先生文中某些字眼让我留下的映象很深 ,不经意间脑回里的资讯处理器又绕回到这篇小文上,总觉得某些地方咯在喉咙里,便 干脆重读了一次。重读后便决定写作此文,以将有关事实作个澄清,顺便将我之所以如 此的道理讲个明白。
  •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欧波,,湖州(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出身宋室官宦书香之家,幼小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才华洋溢,书、画、诗、文,甚至音乐、佛学、篆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全才,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书、画最为深远。
  • 中国的现代启蒙来自传统读书人的觉醒,但他们很难完成从传统读书人到现代知识份子的角色转变。之所以如此,既有国情的限制,也为读书人自身的局限所累。民族主义、忠君意识和幕僚人格,使之误读自由主义且进退失矩。
  • 中华读书报3月20日的“文史天地”版刊登了《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一文,我对此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戴逸先生商榷。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确有作为,作出过一些重大贡献。主要功绩是将汉、唐、元以来的中国版图从此固定了下来,为多民族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以“改土归流”为代表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大大加强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国家意识、统一观念和大民族归属感等民族文化心理,促进了多元的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至于其他几项,按照比较历史学的观念,即不仅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纵向比,更要将对像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还需要透过表象进行实质比,则颇可商榷了。

  • 我叫李福臣,家住榆树市培英街,我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控告榆树市公安局将我女儿李淑花于2003年10月份迫害致死一事。下面我将事情真像说一说。
      
    李淑花从1996年开始修炼法轮功以来,身体健康,什么病都没有了,也不吃药、打针了。家里生活幸福,两个孩子很活泼,在小学读书。
  • 20年前,龙娃和凤妹脚跟脚地降生到红水沟相邻的两个小院子里。龙娃早落地10分钟,就当了哥,凤娃迟落地10分钟,就当了妹。因了这10分钟的年龄差异,龙娃从5岁起就懂得对凤妹的保护和照顾。而凤妹,也天然地接受并享受这份呵护与关心。两人一同玩泥娃娃一同在山涧里嬉戏,一同读书一同赶集,即便在分男女界限最为严重的初中,他们的关系也没疏远过。他们就这样一路关心一路爱护着一路成长起来。
  • 许多研究显示,使用萤幕媒体越久的儿童,越不喜欢阅读书本。 为了降低新科技和新传媒对儿童发展带来的冲击,广电基金从明天十2月二号开始,一直到十2月八号,举办“寻找黄金屋,多媒体时代的儿童阅读文化”推广活动,从研讨会、讲座、儿童绘本书和数位学习出版品展售等系列活动,将阅读和数位多媒体科技结合,迎接数位时代来临。
  • 上海一项调查显示,上海人均年读书量为6至10本,读书指数828.2,居全国首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