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专题报导
这是1957年台湾塑胶公司高雄厂聚氯乙烯(PVC )产品出货时,用“黄牛”来运货的实况,如今,台湾黄牛已被瑞典进口的SCANIA拖车头给取代,但当年的黄牛,却成为今天台塑人不朽的回忆。
台塑第1座工厂,位于高雄市中山三路,紧邻高雄港,这一车车载着一袋袋PVC塑胶粉的牛车,准备开往港边装船出口;没有现代卡车轰轰然的引擎声,这些精壮的牛只依然显得意气风发,台塑50年历史的功劳簿上不仅有它们的一笔,同时也见证了台湾经济如何创造奇迹。
从黄牛到拖车头的50年间,台塑企业资本额,从新台币500万元扩增到2003年的集团总资本额4186亿元;生产线由日产PVC粉4公吨小工厂,蜕变为横跨能源、石化、塑胶、医疗、纺织、生技、电子等领域的跨国企业,当年超迷你的小工厂,如今变成全球最大的石化集团之一。
2003年时,台塑20多家关系企业海内外资产总值达1兆6113亿元,1年营业总额8838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毛额(GDP )的9%,税前盈余906亿元。今年受惠于油价上涨,盈余更上看1600亿元,并拥有台塑、南亚、台化、福懋、台塑石化、南亚科技等6大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5000人,这样只有一个字眼可形容:巨人。
事实上,最早的台塑企业并非以“台湾”为名,1954年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所创始的台塑公司,中文名称是“福懋”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lastic Co. );当时企业使用“台湾”这个字眼,还心存疑虑,但台塑董事长王永庆认为:台湾就是台湾。
3年之后,王永庆向经济部重新申请公司登记,中文名称改为“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塑”之名其实是在公司设立3年之后才形成;台塑堪称是台湾第1个搞“正名”的企业。
刚起步的台塑,营运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台湾根本没人知道什么是塑胶;那时候菜市场拿来包猪肝的材料是荷叶,塑胶袋是什么东西,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木材仍是门窗建材的主流,用塑胶根本没人想过。
于是,即使1天只有4吨产量,台塑产品依旧滞销到爆仓。
但台塑却能从这样的环境中,反向操作,一口气将日产量提升10倍,然后打开外销的市场,再回头养活工厂;当年大概没有几个人能想像,当初这家摇摇欲坠的小工厂,今天会变成一方之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