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指责《易经》阻碍科学遭轰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9月23日讯】刚刚在北京结束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结果遭到国内众多易学研究权威学者的批驳。
据北京科技报报导,杨振宁在演讲中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并且此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曾讨论过近代科学为何没在中国萌生,我觉得和《易经》有很大关系。”
杨振宁认为,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受《易经》的影响。而近代科学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发展的。
杨认为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但是国内易学专家称杨振宁的观点“有很多常识性错误”。
著名的易学专家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钧教授认为,杨振宁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杨振宁说周易只有归纳,而没有推演。可是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本“普世之书”。从这个角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推演”。
另外一个目前属于国内易学界泰斗级的人物(不愿透露姓名)认为,杨演讲中牵扯到易经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杨振宁说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周之前的甲骨象形文字就有单音字出现。
其实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反思从李约瑟就已经开始。杨振宁的观点基本是李约瑟的一个延续。另外,杨振宁说易经没有演绎法,所以导致科学裹足不前。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古希腊时期就有一大堆演绎法,比如演绎逻辑和形式逻辑。但是为什么也没 有产生牛顿呢?他并不否认中国近代科学精神的缺失,但是把原因归结于易经,“显然有失公允”,容易误导对于古代哲学的认知。他认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 已经有很长历史,认为天与人是同一性的,人首先是个自然物。而西方哲学的观点,讲究主客观,西方传统,近代科学,讲究人和自然是对抗的,这涉及东西方思维的差别。况且,“只有思维方式还不够,关键是社会条件”。
另一位周易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萧汉明教授介绍说,十六世纪以前,中国在技术与科学方面的发展一直远较欧洲卓有成效,然而近代科学为什么首先出现 在伽利略时代的西方,而不是在中国?这其实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这个问题萌生过浓厚的兴趣。
由于杨振宁特别注意到《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与影响,又由于杨振宁以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向度为唯一尺度,所以杨振宁得出上述结论。《周易》是否对 科技采取拒斥的态度?萧汉明教授认为,如果考察一下公元前四百年前后问世的世界性名著,那么有哪一本书曾经明确无误地宣称过它对科技具有促进作用呢?回答恐怕只有《周易》。
萧教授介绍,《周易》的确不具备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思维路向,它所重视的是取类比象的分类法与易象的模拟功能。从传统医学看,当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迅速被传统医学汲取,但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至今还受到西方的排斥。这是由东方与西方两种不同思维所决定的必然的历史现象。
杨振宁说:“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个是两回 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萧教授认为,杨振宁此说抓住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特征。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传统医学注重四季气候变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从这个基点出发,如果中国医学有自身的独立的近代进程,那么它也决不会抛弃由此得出的一切相关结论。由此可见,如果中国有自己的近代科技之路,那么它决不 会出现与西方完全雷同的发展向度。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