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环球好评

王雷:高考之痛 教育之病 民族之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18日讯】一、何谓“高考之痛”?

《扬子晚报》报道:高考成绩公布后,南京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在前两天的志愿填报现场,平时不错的考生看着到手的成绩,和家长们一起黯然落泪。今年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面前: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面对“高考之痛”再次降临,连日来,很多人都在反思。

原来,“高考之痛”就是高考成绩不好,从而领导痛失面子,学校痛失生源,学生痛失机会!

对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来说,高考成绩就是政绩,就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就是职位升降的砝码;对于学校来说,高考成绩就是声誉,声誉就是生源,生源就是财源。对于学生及其家庭来说,高考成绩就是大学的门槛和以后就业的保障,就是全家的希望和孩子的一生……高考成绩不佳,能不痛乎?

然而,我们知道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必然要根据分数高低淘汰一部分人,分数永远有高中低,这正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所追求的,也就是说,每年高考总要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学校和一部分学生面对“高考之痛”!现在问题是,谁也不愿意让它降临到自己头上。阿弥佗佛,让它降临到兄弟城市吧,阿弥佗佛,让它降临到兄弟学校吧,阿弥佗佛,让它降临到兄弟班级吧,阿弥佗佛,让它降临到我亲爱的同学身上吧。

我想到,高考之前“直播南京”节目播出的一条电视新闻,说是这段时间南京各大寺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是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当我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一群群中年男女把香火高高举过头顶,一脸虔诚,轰然倒地,磕头如倒蒜的情景时,我的视线模糊了,我感到揪心的疼痛,而这种疼痛在高考过后又不期然而然的降临到南京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头上。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

二、“素质教育”惹的祸?

“素质教育”?说实话,我现在都不好意思提到这个词,它已经完全被糟蹋了!校长和教师一方面比谁都清楚,谁搞素质教育谁倒楣,另一方面,谁又都可以说自己搞的是素质教育,在对付各种检查评比时,在为自己辩护时,在往自己脸上贴金时,在得了好处又卖乖时,在做着婊子还想立牌坊时。下面我们来听听何永康教授是如何理解“素质”的:

“就高校招生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高考:1、5门课的“总分”,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准;2、艰辛而漫长的备考,可以显示一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灵韧性;3、临场答卷,可以监测一个学生的快速应对能力,有无“山”的沈稳和“水”的灵动;4、作文的高下,更是考生人生经验、思想感悟、文化修养、知识底蕴、表达能力、表述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诗情和灵感、专注和开拓、借鉴和创造等等的综合显示,故分值最高(60分),故科举时代一篇华章鸣金榜……”

这个“素质”的确够全面、够综合的,又是基础知识水准,又是心理承受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和心灵韧性,还有思想、修养、想象、思辩、诗情、灵感、专注、开拓、创造等等。我看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关门了,要训练特种兵只要到我们这儿来读三年高中。事实上,确实有人把我们的应试训练成为“魔鬼训练”,但我弄不懂,我们要这么多“魔鬼”干什么?

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尽管何永康教授感慨道:“人啊人,你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姓甚名谁,是‘何等人物’!”意思是说,谁也不要自称懂得“素质教育”,(而他却可以从应试训练中挖出那麽一大堆素质来!)但我还是要说说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简单地讲,应试教育是工具的教育,是技术主义的教育,是非人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人的教育,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思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等都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提升;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既然是对人的教育,就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人和尊重人的基础上,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各种需求和个性,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爱护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宽容他们的每一次错误,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人看!相对于这个标准,可以说,在现今的中国没有一个学校是搞素质教育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倒是同意何永康教授的看法:“所以,任何一个学校在谈论‘高考之痛’时,都不要自称‘素质教育’搞得如何如何美妙。”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没有教育”,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三、名校的日子不好过?

南京的一些名校不服气:我们确实没有像一些县中那样搞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

首先,“加班加点”本身没有错。科研人员有时为了完成一个攻关专案,特别是到了关节点上,他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加班加点;工人为了突击完成一项生产指标,也会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农民为了抢收抢种更是义无返顾地加班加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和为什么要干,所以,尽管苦,但他不觉得;尽管累,但他觉得值!有时,我得到一本好书,我会废寝忘食,你想不让我加班加点也不行,我喜欢,我愿意,你有什么办法!这时,我是自由的!除非我老婆逼着我睡觉,而这时,我又是自愿放弃我的自由的!但为了考职称而加班加点的背英语单词,我就烦,我感到我是被奴役和愚弄!你逼着我加班加点我也不干:妈妈的(借用阿Q的话),这劳什子(借用贾宝玉的话)我不要了!

所以,加班加点不等于应试教育,不加班加点也不等于素质教育。只要背离了人的成长规律,剥夺了人的自由和尊严,无视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把国家意志、长官意志、师长意志和家长意志粗暴地或巧妙地强加到学生头上,无论你多上课还是少上课,多布置作业或少布置作业,安排学生活动还是不安排活动,给多给少或不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至于你把它叫做“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或“应试素质教育”什么的,那是你的事。

名校的尴尬在于,它不好意思搞“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而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非如此又无法消除“高考之痛”。它不屑于别人的高升学率,但在所谓“县中”的应试教育群雄竞逐、四面楚歌的形势下,在家长的不满和生源危机的压力下,本来就没什么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原先的文化积淀和传统底蕴在庸俗、浅薄、势利、丑陋的世风侵袭下所剩无几,名校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话要说回来,凭什么名校就要过好日子?何谓名校?就是凭借先辈们创下的名声来跟其他学校抢生源吗?现在抢得不那麽顺手了,就酸溜溜地说人家搞应试,你不是搞素质教育吗?怎么又兴师动众地跑到人家那儿考察学习,想偷偷地学人家一手两手,但又不好意思明目张胆,于是拐弯抹角说要狠抓教学质量。是啊,干什么活都有个质量问题,说抓质量总名正言顺了吧。什么质量!说到底,没有质,只有量,就是数量,就是名牌大学的录取人数和本科录取人数还有本科达线率。

依我看,名校应该在本地区所有普通学校录取结束以后,把剩下的学生全部吸收过来,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让他们健康健全的成长,使他们的精神、人格和学识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才是名校应有的风范!

四、“高考之痛”源于“教育之病”

按照何永康教授的说法,中国人口众多,高考必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高考又是目前甚为珍贵的一方“净土”,应当维护和坚守!他还说,我国目前高考取“总分制”划分数线,并不是“分数至上”,因为他在教学中发现,“600多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00多分的,400多分的就是强于300多分的”。但何教授不应该不知道,高考可不是100分一个等级,而常常是1分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400多分到500多分里面不止两个人,恐怕有数十万人吧。但何教授不敢说“601分的学生就是强于600分的,600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99分的,599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98分的”,看来,他的勇气还是有限度的。且不去管何教授“总是乐观而浪漫地推想:待到今天这些凭‘总分’考入大学的孩子长成后,中国的科技、文化将会是何等辉煌啊”,我要说的是,“高考之痛”真的是必要的吗?这种类似黑社会抢码头式的火拼真的“应当维护和坚守”吗?基础教育这样搞法世界上还可以找到第二个国家吗?这还算是教育吗?

现在,我们似乎认识到了教育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的政治家们无不把教育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小布什政府一上台就提出了他的教育改革规划,宣称要让每一个美国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几年,可以说是轰轰烈烈:高考改革、招生改革、课程改革、并轨、扩招、减负、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手段、示范高中评估等等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我们透过表面的繁荣和热闹,看到的是什么呢?传统的教育体制纹丝未动,陈旧的教育思想坚如磐石,高考招生改革没有实质性突破,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素质教育始终流于口号,现在更是沦为挡箭牌和遮羞布,应试教育则如烈火喷油,鲜花着锦,摧枯拉朽,高歌猛进……

当前的教育改革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严酷的国际竞争形势让我们乱了方寸吗?我们是不是发现连印度的万人大学生比例都远远超过我们,就心急火燎了?当我们看到有13亿人口的中国半个世纪来居然没有出现一个世界顶尖级的科技人才,就坐立不安了?于是,招生指标一扩再扩,像办工厂那样办教育,像搞活经济那样刺激教育消费,甚至走产业化道路。其实,少几个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成千上万的人不能接受完全的基础教育,才是可怕的事情,而基础教育又搞成这样一种轻狂浮躁、急功近利的局面,才是这个民族的悲哀。其实,顶尖级人才如爱因斯坦者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一个国家的建设最终还是依靠这个国家的人民。不致力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而是企图以牺牲这个素质来培养世界级精英,其动机是可怜的,其思路是荒唐的,其结果是凄惨的,正像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

教育有病,人知否?

五、“教育之病”与“民族之灾”

“高考之痛”源于“教育之病”,而“教育之病”实乃民族文化之病!

我们的文化是从来不把人当人看的,当然也就从来不懂得尊重人,有人说我们不是有尊老爱幼之类的传统吗?但这儿的“尊”也好,“爱”也好,都不是指向个体的人本身,不是指向那个个体的独立人格,而是指向他的身份、地位、社会或伦理关系等等。中国人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他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了,“人”就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这种倾向很可能与中国文化中不存在西方式的个体灵魂观念有关。”(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红楼梦》第33回写到一起惊心动魄的家庭暴力事件。我们知道贾政和宝玉这一对父子矛盾其实质是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选择什么人生道路的问题。对于贾政来说,效忠朝廷、建功立业、孝顺父母、光宗耀祖,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不容怀疑和否定的。不走这条路,就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发展下去就是杀父弑君,天诛地灭。这就是贾政为何如此气急败坏甚至要置宝玉于死地的原因。

我们看到,贾政在教训儿子时的确是动了真情的,他确实是忧心如焚、恨铁不成钢啊,中国的父亲们大概对此都有过切肤椎心之感吧。作为父亲,他不能容忍儿子走上“邪路”,他教训儿子究竟有没有错呢?如果贾政没有错,那就是宝玉错了?宝玉错了吗?他只是不愿意走贵族家庭为他安排的那一条人生道路,他要过自己的生活,这有什么错呢?那究竟是谁错了?我的理解是社会,是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错了,那个社会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错了。

错在哪里?错在违背人性。这个违背人性的制度和道德为什么能够持续数千年?这跟专制制度的本性有关。专制制度是一种极其丑恶的制度,它不遗余力地摧毁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本性,把人改造成非人,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自身也成了非人。专制制度造就了专制人格,这种可怕的人格表现在专制制度下的所有人身上,也就是说它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专制一下,父亲对儿子、丈夫对妻子、婆婆对媳妇,阿Q对小尼姑等等,不管你的地位多低下,不管你受到怎样的剥夺和奴役,你总可以等到那一天和找到那样的人可以让你来剥夺和奴役一番。更要命的是大家似乎都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所以专制制度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性中恶的因素,大家都挣扎在人性之恶的泥潭中,互相伤害,结果全变成精神麻木、人格扭曲的非人。

而这种伤害常常以所谓“负责”和“爱”的名义而理直气壮地进行着!

人有病,天知否?

当西方人在19世纪宣称上帝死了的时候,我们的孔子已经早2000年就杀死了上帝,后来,到宋明时候,我们的先哲又把人给杀死了。

把人救出来,这本是教育的任务,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似乎担心人还死得不彻底,要继续砍杀。

这才是“高考之痛”的实质,它揭橥了“教育之病”、“文化之病”和“社会之病”,向天地良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和不幸……

──转自《新世纪》(//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