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10日讯】不久前,温家宝对年初以来“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决定暂不出台新的紧缩措施。温家宝还召集了一系列座谈会,向各方面解释和咨询宏观经济政策。温家宝在经济决策方面的风格与态度,与朱熔基刚愎自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态度的一个结果,就是大陆经济政策的言路比过去要开放。而对政治气候敏感但专业素质先足的大陆媒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近日,大陆主要财经报刊纷纷对温家宝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批评。大陆媒体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温家宝过于注重行政手段。在这个问题上,《财经杂志》总编胡舒立发表的社评最直截了当,社评的题目是“行政性调控须淡出,市场化调控当跟进”。胡舒立质问,既然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为何又“重走以行政性手段紧缩经济的老路”?胡舒立的解释是,温家宝受了“利率无用论”的影响。而此次投资过热,正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低利率的诱惑下,“不惜与中央政府搏弈”造成的。
批评集中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温家宝的“宏观调控”再次打击了大陆的私营经济。这一批评,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只不过在媒体上表达比较委婉。在大陆的上层,私营老板们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通过政协以及共产党的统战部门,向温家宝反映了他们的不满,施加了相当大的政治压力。根据大陆媒体透露,温家宝于7月20日对发展非公有经济作了批示,安抚士气遭到打击的私营企业主。8月2日的《经济观察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专题报导,标题是“民营经济96小时”。报导说,在7月25日至28日96小时里,大陆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专为民营企业打气的座谈会。经济观察报还发表了题为“提升民营经济信心是长期之举”的社评,对大陆当局对待民营经济,口惠而实不至的态度进行了婉转的批评。
大陆媒体的批评,听起来似乎有理,实际上并不公允,因为他们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温家宝的处境。温家宝并非在一张白纸上画图,他必须面对朱熔基留下的难题,面对大陆政治的现实。朱主持大陆经济十年,一贯主张增加国有资产。为此,他不仅反对私有化,而且利用国家对银行的垄断,对国有部门大量输血。眼看国有企业利润上不去,他甚至不惜让数千万工人下岗,也不肯把资金转向效率高许多的私营企业。结果,大陆国有资产的总量确实大大增加,但国有部门不仅负债累累,而且高度依赖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据周小川透露,中国大陆是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比例最高的国家,占GDP的比重高达百分之七十。当然,这些流动资金是不会轻易提供给私营企业的。
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的困境在于,如果他提高利率,则不仅会大幅度减少国有部门的利润,更麻烦的是提高利率会急剧增加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大大增加大陆的金融风险;而不提高利率,就只能选择使用行政手段来控制投资。那么,使用行政手段为什么就一定要伤害私营经济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屁股自然是坐在国有部门的一边。
坚信市场手段的人或许会说,这岂不恰恰证明应该用利率来控制投资吗?提高利率,不仅可以压缩投资,而且可以把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挤出市场,鼓励效率高的私营企业发展,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是,现实远非如教科书那样简单。此次投资过热,如胡舒立所说,地方政府与中央搏弈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一些私人企业之所以敢向国有部门长期垄断的重工业发起冲击,主要是背后有地方政府推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被中央杀鸡给猴看的江苏“铁本”钢厂。“铁本”的业主完全是地方与中央搏弈的棋子,他原本没有那么大的扩张野心,更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财经》杂志的宏观经济专栏作者宋国青曾经指出,调整利率总是有效的,除非借贷者根本就没有打算还钱。温家宝的难题恰恰就在于,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准备借钱不还,但是准备赖账的人有权又有势。只要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还是银行事实上的大客户,温家宝的难题就没有解。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