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7月25日讯】 ■自由时报记者曹玉玲╱特稿
■警察张家辉个性冲动火爆,最后却立下大功。
杜琪峰的新片“大事件”嘲讽当今媒体是如何容易被当权者或抢匪操弄,甚至电影的英文片名“Breaking News”(突发事件 )根本就是个电视新闻名词。
类似题材 好莱坞也有
“大事件”不是第一部探讨媒体在犯罪事件扮演角色的电影。十年前奥立佛史东的“闪灵杀手”,在辛普森杀妻案发生后推出,片中嗜血的媒体(由小劳勃道尼饰演 )一路跟拍一对疯狂情侣(伍迪哈里逊、茱丽叶露易丝 )的屠杀旅程,甚至两人已被媒体捧为英雄人物,尽管手法稍嫌夸张,却是对媒体批判的极端例子。
三年前由劳勃狄尼洛主演的“千钧一刻”也探讨类似主题,如果“闪灵杀手”是“媒体”对犯罪事件的主动介入、将过程有如“真实电影”般从头到尾实况报导,那么“千钧一刻”的主动权则在于“罪犯”本身。他们将犯罪实录贩卖给媒体,不但因此大赚一笔,还成为全国名人。当饰演警探的劳勃狄尼洛,最后被两名外籍罪犯捉到,当成千上万的纽约人挤在时代广场的大型电子看板前,即将目睹狄尼洛是如何被罪犯凌虐致死的画面时,媒体的角色、SNG新闻直播的道德命题,又再一次令人彻底反省。
美国普普艺术家安迪渥荷在六○年代就曾说过:“在未来,人人都可以出名十五分钟。”“大事件”和上述两部电影一样,同样探讨媒体、罪犯、警探三方的角力拉锯。只不过这次握有主动权的是“警方”,然而自以为聪明的“警方”却万万没有想到,“罪犯”也不是笨蛋,你怎么操作媒体,我就怎么学你。
批判焦点 集中警察和媒体
迥异于上述两部片的是,杜琪峰对警察、媒体的批判,显然要胜过抢匪,在本片两伙抢匪既不是十恶不赦、也无意成名,看看任贤齐在网路上故意不露脸、再看看他如何和人质一家人和平共处,就可知道一向擅长拍警匪片的杜琪峰,这回对抢匪有着高度同情,传媒的无知、被两造势力牵着走,才是他真正想探讨的。
宣传“大事件”时,每回杜琪峰总会被记者问到:“听说你在片场很凶,常常发脾气大骂任贤齐和陈慧琳?”杜琪峰总是义正严词地回答说:“那是媒体说的﹗我大声骂人是习惯。”杜琪峰显然对于香港传媒的八卦能力感到无奈,有感而发地说:“我认为传媒的操守,在香港好像全没有了,娱乐圈新闻常出现乱讲现象。”
场面及运镜 让人叹为观止
“大事件”和杜琪峰过去的作品一样,同样节奏明快、同样在商业电影的架构中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不同的是,本片他更强调“真实性”,电影开场一段七分钟一刀未剪的警匪追逐镜头,无论是场面调度或流畅的摄影机运作都令人叹为观止,让观众宛若置身案发现场。
为求真实性,杜琪峰在本片也尽量不用特效,连一张从空中掉下来的报纸都精准地用吊钢丝来完成。杜琪峰说:“我希望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强些,但又不是纪录片风格,又有点像是新闻片,我觉得新闻是突发性的,希望电影能带出实际的现场感受。”
电子媒体在台湾,力量之强大绝不输欧美或香港,前阵子敏督利台风重创中台湾,电子媒体才发生SNG可笑的错误报导。“大事件”只是一部好看、优质的商业电影,它的影响力有多大、能否唤起媒体和观众的反省,最终仍不是创作者能决定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