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九日电)西安太乙路市政管道改造工地最近出土六百多件隋唐陶俑和陶模残体,中国文物专家初步断定,出土地为隋代至唐初窑址,出土文物为研究和考证隋唐窑址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新华社今天报导,这些残片出土地点位于西安市区,遗址为隋唐时的平康坊,紧邻隋大兴城繁华商业区都市会(唐代改为东市)。这些残片出自十多个灰坑,灰坑散布在宽一点五公尺、长约二十公尺的管道沟边,距地表约三至四公尺。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窑炉中的红烧土。
出土的陶俑残片大体可分为人物俑、动物俑、窑具。有头戴小冠的文吏俑头、头戴笼冠帽的仪仗俑头、仆人俑头、大鼻阔嘴的武士俑头等。仕女俑头中,发式有盘桓髻、半翻髻、蝴蝶髻、回鹘髻等;多数仕女俑头眉目清秀、娴静优雅、雍容华贵。人俑身残件达一百多个,其中不同服饰、不同姿势、不同尺寸的约四十多种动物俑类中,有昂首张口嘶鸣的马头残件和卧羊、卧猪、卧狗、孔雀、陶狗等残件。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博专家王长启说,中共建政后西安周围发掘过数十座隋唐皇室贵族墓葬,目前还没有发现隋代烧造陶俑的作坊,从这些陶俑和残片可以断定是隋代到初唐窑址的遗物。隋唐厚葬之风盛行,陶俑需求量大,工匠采用模具成型。
这次发现的四十多块残模,全是用红色黏土高温烧制,从这些陶模中可以窥探隋代工匠的制陶技艺。王长启认为,这些已出土的遗物,足以证明隋唐平康坊有烧造陶俑的大型作坊和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