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被风沙撕裂的生态防线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29日讯】地大物博的内蒙古每年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不毛之地。一份资料显示,90年代,全国沙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内蒙古占了2000平方公里。内蒙古何止是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完全是国土的生命防线!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佳句,至今仍然满足着我们的自尊心。事实上,在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真正达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程度的草原屈指可数。
在乌兰察布盟的一些地方,种在山坡上的土豆籽常常被风吹到山下;人死了10多年,被一场黄风连棺带骨给扔了出去,也早已不是什么奇闻……当地有个家喻户晓的“段子”─“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就刮六个月。”
我们一直在讲地大物博。50年代初,内蒙古人均耕地10.7亩,目前这个数字已下降到5.33亩,虽仍保持全国第一,但其中80%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亩产低于100公斤的几乎占了一半。目前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0.5亿亩,荒漠化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全区土地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退化速度。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它维持着北方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然而,它却正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退化。退化的结果,美丽的草原不是化作肥美的耕地,而是变成沙漠。
打开内蒙古的资源地图,西部的阿拉善基本被围困于沙漠之中,中部乌兰察布、通辽市、赤峰市正面临严酷的沙化困扰,造成数百万人在贫困中挣扎。锡林郭勒草原几年前就已鸣响牲畜超载的警钟,无垠的草原已经黄沙闪烁。今年的沙尘暴强中心就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令其大部地区能见度为零。
由于过度垦殖和对土地的掠夺式利用,乌兰察布盟沙化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占全盟耕地面积的73.6%,而且沙化面积每年仍在以2.5%的速度增加。当年开垦出来的耕地处于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态。
在万般无奈的情势下,乌盟1994年做出一项决定:5年时间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退耕还林、还牧,到今年末,要退掉1000万亩耕地。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当代乌盟人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科尔沁草原已经出现4800多万亩沙地,占通辽市总面积的一半多。强烈发展的沙漠面积达600万亩,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外扩延。到80年代中期,全盟已有70万人吃饭告急。一项声势浩大的生命线工程─治沙屯田工程在沙区全面展开。几年时间,全盟在沙漠、沼泽和丘陵山区造田上百万亩。而40年前,科尔沁同样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驰名草原。
东部的呼伦贝尔被誉为唯一一块“绿色净土”,目前在世界上也属于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但是,那里正形成一个大粮仓,农村、牧区、林区的开荒种粮热潮还一时难以彻底遏制。西部的悲剧正在那里上演。
在飞机上俯瞰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一些几年前还是树木茂密的丘陵,现在已经像剃头一样在被“刮”光,取而代之的是庄稼。毁林开荒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尽管呼盟行署划定了禁垦区,但在一些地方的开荒种粮者眼中,这项政策不过是一纸空文。
据新华社报导,呼伦贝尔市近些年增产粮食超过16亿斤,80%来自扩大耕地面积,20%是提高单产。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掠夺式经营。1997年,呼伦贝尔市发生了一次近于“龙卷风”式的沙暴,海拉尔区碗口粗的树木被拦腰吹断,许多居民房上的瓦被掀飞,并造成多起伤人事故。
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其他盟市,乱开滥垦现象也十分猖獗。目前全区超垦面积已近700万亩,超垦率突破10%。在城市,土地管理的中心环节还停留于最基本的保护层面。
前些年,各地一哄而上,大办开发区,掀起“圈地运动”,一些决策者以为在乱草滩圈一块地就能引来富豪巨贾,结果劳民伤财,虽多次剪彩仍不见人迹。因为这些“面子工程”被附加上许多“深远意义”,一些好端端的土地一直被废弃在那里,无人敢于问津。开发区的收益到底如何,各地官员自然心知肚明。而当年的弄潮人,有的已经连升数级,有的已经锦衣而退。
沙尘暴带来的困扰与警示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连日风沙弥漫,将刚刚步入春季的北京的天空涂上昏黄的颜色,将大地蒙上一层细细的粉尘。这是一场席卷了大半个内蒙古,并波及华北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的沙尘暴,同1998年4月使北京地区下了一场泥雨的那一场沙尘暴一样,都源起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沙尘暴天气较往年足足提前了半个月。风景秀丽的江南也下起了“泥浆”。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气象灾害,我国古代称之为“霾”,表示尘沙自空而降,是一种天昏地暗、白天也要点灯的风沙天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而加剧,沙尘暴随之成正比,越发频繁地发生。
1997年,塔里木盆地在4至6月间先后刮了三场沙尘暴,其中的一次,仅尉犁县3天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就降尘25600吨;
1983年,新疆石河子垦区遭受沙尘暴袭击,25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1986年5月,一场10级大风席卷新疆和田,农作物受灾2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1993年5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场强沙尘暴,造成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505万亩农作物受灾,38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1995年5月15日,甘肃省一场特大沙尘暴使降尘量高达1243.1万吨,相当于省内最大水泥厂15年的产量;
1998年4月,西北12个地、州遭受沙尘暴袭击,46.1万亩农作物受灾, 11.09万头(只)牲畜死亡,1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与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50-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其实,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毫无疑问,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来自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的挑战。
西部开发再也不能走“先破坏后保护”的路子。西部开发必须先保护生态,先治理环境,并且将环境保护贯穿于开发的始终,还后代一个林茂草丰、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color=#ffffff>(//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