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一生中曾写了很多的随笔偶记,既不必有什么传统的包袱,也少了严肃的使命感。却多了些温暖亲切,宽和成熟。也成了他极为人所喜爱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荇读音:姓)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明了“夜游”的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时的东坡正因“乌台诗案”被谪贬,而住在黄州。当时的他虽然挂了“黄州团练副史”的虚衔,却奉命“不得签书公事”,所以整天过的是闲居的日子。这篇生活中随手写来的短文正描绘出他当时的心境。文内是这样写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正换了衣服准备睡觉了,忽然看到皎洁的月光,悄悄的从窗户流进来了。对着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睡觉呢?于是,欣欣然想出去走走。但想到没有能跟我分享乐趣的人,所以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这时怀民也还没睡,我们就一起到中庭散步。
整个庭院月光如水,空灵明澈,看起来水中好像还有藻荇等水草纵横交错,摇曳晃动,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斑驳的影子呢!
哪一天晚上没有月色?而什么地方没有竹、柏呢?但是却很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文中说道:“念无与为乐者”,其实是良辰美景,不愿独享。而“怀民亦未寝”,这“亦未寝”三个字,用得实在大有妙趣。好友相交,妙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必预约,也不必解释,月色如水,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自然而然就“相与步于中庭”了。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闲人”两个字。普通的人想当还当不上呢!这得修多久才修得来的啊!“无所事事,无事可干”,这只是一般闲人,不足为道。必须得有“如积水空明”般明澈的心境,毫无挂碍的心思,才是真正的自由闲人哪!要做到的话,那可不是世间一般的功夫啊!这短短的八十五个字中,表达出了朋友相知的喜悦,也描绘出东坡因为内心的寂静淡远,而感到整个天地间都像水底一样的清明了,这真是一篇淡而有味的好文章啊! @
(新唐人电视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