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5月1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九日电)人口不断增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形成持续性压力,在此同时,作为中国主要口粮作物的水稻生产又受到日益严重干旱、缺水等自然条件影响,增产潜力受到明显制约,为粮食安全带来又一隐忧。
新华网引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的说明指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准的四分之一,未来二十年中国用水缺口可能逐步放大,而在有限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七成,水稻用水约占农业用水的六成。中国水资源条件根本无法支撑传统水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由于全球变暖等气候条件的变化,中国旱灾发生的频率和范围都加大,现有水稻生产规模也受到影响。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直言,干旱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春旱发生概率在北方稻区为六至八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四成以上;伏旱发生概率在西北稻区为六至七成,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四至五成;秋旱更是普遍发生。虽然南方稻区降水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局部性季节性旱灾造成水稻减产。缺水的西部地区甚至出现全年性干旱。
专家预计,至二零三零年中国稻谷年需求量可能达到两亿五千六百万至两亿七千两百万吨。而目前中国水稻年总产量才刚接近两亿吨。由此看来,未来三十年中国稻谷年产量必须达七千万吨才能维持中国粮食安全。
事实上,由于传统水稻发展受限,专家认为未来出路在于十多亿亩旱地和“望天田”的开发,而旱地种植的必须是抗旱性、耐旱性较强的稻谷品种,所以抗旱稻研究必须尽速纳入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之内,作为粮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以因应现实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