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府新闻高官称曾在压力下被调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6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海涛香港报导)前香港政府负责新闻广播的高级官员张敏仪星期四承认,她四年前被调离香港电台的决定是在某种压力下作出的安排。分析人士指出,前香港政府广播处长张敏仪曾一直受到亲北京人士的批评。
张敏仪在1999年十月、也就是在台湾当时的总统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不久调离香港电台,到日本担任香港驻日本经济贸易首席代表。当时,她对外说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但是,星期四她在香港电视上证实,当时的确是由于政治压力而调离香港电台的。
星期五,香港的南华早报、苹果日报、明报、信报、文汇报等许多报纸都刊登了相关了报导。
明报援引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发言人的话说,当年张敏仪调任日本是因为张敏仪是那个职位的最佳人选。
*亲北京派对张敏仪直言有意见*
张敏仪是资深媒体工作者。她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港英政府的香港电台,80年当选“十大杰出青年”,85年升为政府新闻处长,时年39岁,是港英政府历任中最年轻的新闻处长。张敏仪86年担任广播处长,97年香港回归后仍然担任特区政府公职官员–广播处长。
但是,李登辉1999年夏天提出两国论,台湾驻香港代表郑安国在香港电台参加讨论,希望解释两国论的正当性,遭到了支持北京和香港官员和一些知名人士的严厉批判,特首和政府发言人批评郑安国不应发表和身份不相符的言论。全国政协常委徐四民也批评香港电台的某些节目“阴阳怪气”,“攻击政府和特首”。
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李金铨说,亲北京派对张敏仪一直有看法,但反对张敏仪最力的就是徐四民。他说:“反对她最厉害的就是徐四民。他到政协开会,提出香港电台拿政府的钱,吃饱了饭没事干,早上骂晚上骂,一天从头骂到尾巴,但李瑞环说,这是特区政府,一国两制,我们不干预。这是1998年的事。”
李金铨教授也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教授。他说,早在回归之前,香港就有许多亲北京派对敢于直言的张敏仪有意见。回归后,特别是98年政协会议后,特首董建华了解到了北京政协会议的情况说,对张的批评和投诉很多,但要“慢慢来。”
*香港电台继承英国自由传统*
香港电台既然是拿政府的钱,为什么不替政府说话?李金铨教授说,这是有英国新闻媒体的传统在发挥影响。他说:“有BBC的传统啊,正如BBC批评布莱尔那样。香港电台最早的台长都是从BBC借调来的,所以已经养成了自由传统。”
李金铨说,在回归前,港英政府想把电台公司化,今后不会受到政府的影响,但是,中方不同意。北京认为,政府电台当然应该是喉舌;港英政府时期可以当喉舌,将来回归后也可以做喉舌。
*张敏仪:曾受多方面压力*
台湾代表郑安国1998年秋在香港电台有关两国论的发言在已经回归的香港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不久,在1999年10月,张敏仪低调离开香港到日本就任。
四年过去了,张敏仪第一次公开承认当年到日本就任是在压力下所做出的决定。张敏仪在电视上说,在郑安国到香港电台参加节目之前,有关方面已经给她打过招呼说:你已经在处长位置上干了13年了,也该换人做做了。
明报报导说,张敏仪在电视中谈到回归后电台方面受到的政治压力时说:“有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控诉、投诉。(政府)高层有时会说,是否不用做那么多,所谓反映民意、时事性节目,尤其是那些时事讽刺节目。”
*张敏仪:“走钢丝需勇气和技巧”*
作为一个在香港回归前后都担任过重要媒体职务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张敏仪比较了解回归前后的港府和媒体的关系。她认为,港英政府始终都接受“政府和传媒相互有制衡的作用”。至于回归之后,张敏仪说,回归前许多有关台湾问题的讨论都可以进行,但回归之后,这些讨论都看不到了。不过,张敏仪也承认,即使如此,现在香港自由自由度也是很高的。
谈到六四问题,香港报纸说,张敏仪至今没有解开心结。报导援引张敏仪的话说:“如果六四有平反的一天,可以说,全世界的心解也就都解开了。”
信报报导说,张敏仪认为,香港无可取代的优势是自由、人权和法治,循序渐进是合理,但不可以成为拖延的借口。
至于中国内地的民主选举,张敏仪说,中国政府不是反对选举,只是“比较喜欢预先知道选举结果。”
张敏仪说,她担任香港广播和新闻处长多年,已经“学会了不讲假话但只讲一半真话的艺术。”张敏仪说:“走钢丝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技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