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30日讯】(BBC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方壶斋)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 说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了,美国人的生活满足感却下降了。 特别是青少年,尽管他们现在玩的声光电气的东西五花八门,他们还是觉得没事做,无聊。
空虚的精神世界
商家每年都推出花样翻新的电子游戏,还是满足不了填补年轻人精神空白的需要。大人们也是一样。
电视里现在充斥各种刺激的节目:可以大打出手的专门揭人隐私的脱口秀,表演吃活虫子的所谓勇敢者的节目,讲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万富翁的年轻绅士操纵一场众多女人互相角逐,力求成为他的情人的节目。
很多这样的节目,都出现在每天电视的黄金时间,说明其收视率不低,也说明相当的人精神生活贫乏,只能靠这种低级庸俗的刺激节目给自己一点新鲜感。
但是因为这些电子游戏,这些庸俗节目,根本不能给人有丰富营养的精神食粮,所以是越吃越饿,越多越觉得无聊,而越无聊就要求越多。这就好比是吸毒上了瘾。
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着那些成堆的电子游戏,每个都价格不菲,心想,这年头,谁敢生孩子!
日常生活的电子化
电子娱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花样繁多。与此可以相比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电子化。
电子化当然有不少的好处,比如银行系统可以让你随时随地管理你的账户,可以让你不必到邮局排队就付好你每月的账单。电子信和互联网使得通信不但成本低,而且快捷。小小的iPod,中文不知道叫什么,不妨叫做“万宝囊”吧,竟能容得下那么多首歌,简直就像那个装着魔鬼的瓶子。还有那个手机,不但能通话,还能照相。媒体警告人们,在银行的取款机取款的时候,要看看身后有没有人打手机,免得被人家拍了个人密码去。
每天看到电视广告里和报纸上介绍的这些五花八门的电子小物件,就不禁要惊讶如今的世界真精彩。
越先进,越累
但是精彩的同时,我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成堆的新的烦恼。电子技术本来应该使我们提高管理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从而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精神方面的创造和享受。
我记得好像在马克思主义的课本里对未来世界就是这么畅想的。可是今天,看看周围的人,我看不到几个悠闲的。电子技术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产出增加了,但是同时,并没有哪个老板说,好了,现在你们上半天班就可以了。公司里面看到的是不断的加班。
看到这种趋势,我猜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大概永远不会走在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要做的工作前头,而是被这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所驱使的。
技术进步产生的本身,就构成一种工作量,首先要求人去完成。此外,提高效率的技术的出现,使得赚钱的速度也增加了,而资本家赚钱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公司永远不会因为采用了高效率的技术而减轻雇员的工作量。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减少工作量去发明先进的技术,而发明先进技术本身却增加了工作量。所以我们是越先进,越累。
有的日常生活的技术,我们不需要去制造,所以不是我们的工作量,但是我们要用它们的时候,光是去理解那些技术说明就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很多人是天生的“技术恐惧症”患者,哪怕是最简单的技术操作的说明,都不愿意看。我就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想当然地以为我愿意看,知道我什么地方长着一张技术脸。其实我对技术,也有深深的内心恐惧,但是当别人找上门来,我就得硬着头皮去琢磨。要是自己琢磨会了就完了,也行,偏偏还得给别人讲解,那是最头疼的事情。
我过去在北京认识一位女士,单位给她配了车,她已经会开了,却开着车接我去给她翻译怎么开那辆车的英文说明。这真好比是骑着驴找驴。英文的使用说明,语言特别开嗦,整个儿把用户当成傻子。笔头翻译那些东西,文字多而信息少, 越翻越来气。
另外一种累
另外,先进的电子技术加上社会生活的商业化也给我们增添了另外一种累,那就是防不胜防的垃圾信件。
电子信箱里的垃圾信,主要是拜托网络技术的发达。你的电子邮箱地址(北京人喜欢管那叫“网址”)大部分时间是被偷窥去的,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你就成了接收垃圾信的信筒之一。
我的一个电子邮箱,现在已经完全被垃圾信占用了,而且主要是来自国内的各个厂家。害得我只好放弃用那个信箱。有的垃圾信非常可气,不看对象。比如我就收到过问我要不要增大乳房的信件。相信有的女士一定收到过相反内容的垃圾信。
现在电子邮件提供商都设有过滤垃圾信的功能。比较彻底的是hotmail,有最高级的,就是只允许你地址本上的人的信通过。Yahoo 没有做到这么严格。不过,如果给一个人自己的hotmail电邮地址,却没有对方的,那他发过来的信就被拒之门外了。
邮筒里的垃圾信,是因为你把地址给出去了才来的,一般来自跟你有生意往来的公司。你会发现你的银行并不满足你仅仅在他们那里存了钱,总是千方百计地向你推销别的服务,什么个人信用报告单啦,什么新的信用卡啦,什么人寿保险啦,什么事故保险啦, 等等。一般都是让你免费试一段时间,到时候可以取消。但是一般人谁忙起来, 都不容易记住取消掉,于是收账就开始了。
这些垃圾信的语言特别气人,都是雇用了受过专门训练的写手写的。这种专门训练,在大学英语系里叫做“技术写作”,完全是商业化社会的恶果。其基本宗旨,就是教人怎么巧言令色,玩弄语言游戏,诱骗读者上当。
比如那些推销服务的信,常常说,如果你到时候不取消的话,我们就要开始收费了,但是字面上可不这么说。字面上说的是:“如果你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并且希望继续的话,您每月的使用费将会非常方便地加到你的账户上。”这里的“方便”一词, 表面上是用户方便了,不用写支票,不用花钱买信封邮票,不用上街寄信。但是更方便的,恐怕是服务公司可以轻易地从你腰包里掏钱,哪怕服务会出现不好的时候。
商业垃圾信里还有一个印刷方面的损招,那就是好处用大字体写,保留的话用极小的字体写成脚注。这专门是为了赚取懒人,粗心人和眼睛不好使的人的钱的。
说起粗心和眼神不好,我在麦当劳花过一次冤枉钱。买了汉堡以后,看看零钱不多,就用银行卡付账。使用银行卡,我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收费的情况的,但是当我刷了卡,输入了密码,一眼瞥见收钱机的小屏幕上的钱比应该收的多。问服务员怎么回事。他说用卡收使用费,七毛五,等于四分之三个汉堡包。我说你刚才应该告诉我。他一指那个密码盘,说:“上面写着呢!”这下我也没话了,不过觉得麦当劳这个小钱赚得真是小气。
现在我屋里的桌子上,总是有一堆垃圾信,怎么处理也处理不完。 你也许会说扔了不就得了。非也。那些信上,都有地址,被别人捡了去,轻者被新的垃圾信公司所利用,重者被拿去伪造你的身份,到时候你就苦不堪言了。
准备旅行比旅行累
现在出门旅行,要是去一个生地方,为了预先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形,需要查找有关资料。那个地方的人文地理工农业出产的情况,不知道也罢了,但是吃住行的情况,是必须知道得越多越好。
首先,坐飞机去的话,现在网上让你找便宜机票的网站,就不只一家。各个航空公司也都有自己的网站。方便不是?可是每到一个网站,你都得把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来,用键盘敲进一个网上的表格里。往往是敲了半天,搜索出来的结果都不尽人意。这一通敲,就算白敲了。
过去打电话给旅行社,动动嘴皮子就行了,敲键盘是对方的事。现在很多人都为了尽可能多找便宜,都在自力更生地努力敲键盘,不知道这样常常是得不偿失。
要是去的地方是一个旅游胜地,那关于它的资料就更多了。你看书店里卖的那些旅游手册,一个国家就是一大厚本,跟圣经似的。信息多了,当然比没有信息好,但是太多了,一则读起来费很多时间。不读吧,人家书在那儿摆着,一副“你不读我,到时候抓瞎可没人管”的神气,让你放心不下。二则呢,往往容易给自己上了一个套儿。 怎么讲呢?比如要找便宜的旅馆,从手册上看到一家,不错,于是心里想着到了以后就奔那儿去了。如果事先订了房间,那么到时候找那个旅馆,倒也不算浪费时间。问题是如果没有订,却又相信只有那家才好,到时候去专门找它,就是一件累人的事。
旅馆还好说,别的地方,旅游书上介绍了,就在你脑子里生了根,让你想着到时候都去看看,否则就是白来一趟。这又是给自己上了一个套儿。那些旅游书还要告诫你去哪儿不安全,什么时候在外头不安全。门还没出呢,倒先怕了。这心理负担,也是一个累。
还是没有产生旅游业的时候旅行起来更轻松。交通部门不抢顾客,所以没有互相竞争, 也就没有那么多服务可选的。出门在外,到一个地方看什么,也是到了再说,向当地人打听,用不着预先做功课。住店呢,也用不着事先比较十多个旅店。如果事先有旅店的电话号码,打个电话问问,也比在网上阅读那些旅店的详细资料省事。至于安全问题,除非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否则总是安全的时候比不安全的时候多。
我们现在还是人吗?
电子技术的进步,把人变成了一堆数字,一堆用户称呼和一堆密码。
我自己有八个电子邮箱,四个免费网页,每个各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一个网上银行账户,一个银行卡,两个信用卡(虽然我只用一个),一个社会安全号码,一个车牌号,一个车辆身份号,一个汽车保险账户,一个医疗保险账户。如果要参加网上的什么俱乐部,阅读什么报纸,也都得成为用户,那又是一堆用户名和密码。
那些网上的免费电子邮箱和网页,是自找的麻烦。我当然可以简化成都用一个密码。这样做当然也有危险。至于那些和个人财政有关的密码,则是必不可少。
这些账户的用户名称和密码,如果都记在一个“密电码”上, 万一丢了就惨了。 如果分别记在几个地方,管理起来又很麻烦。
另外为了防止丢失以后被别人读了,就想到发挥母语优势,用汉字记数字。比如8802616 就写成“爸爸领儿溜一溜”。但是美国的汉人多,这样还不觉得保险,就发明独特的密码。比如把7181写成“党日军节”。有一次看到自己的老地址本上写着“吾妻溜走”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那说的是什么。
2004-12-26寄自美国(//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