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2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 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昨天闭幕,节庆主轴“国际钢雕户外创作营”的作品,也多数都在昨天顺利完成,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有的着重在表现钢铁焊雕功力,有的则以极简风格呈现人与钢铁对话的结果,所有作品同时呈现在驳二特区广场上,展现了主题所设定的“飙焊‧跨界”特色。
“一开始看到钢铁的厚度不如预期时,确实有些失望。”艺术家卢宪孚回顾参与创作营的心情起伏时表示,由装置艺术跨界创作钢雕艺术,与钢铁接触对话的过程,是一次极特殊的经验。
卢宪孚的作品《回:旋云易波漩》原定把一条折出回旋形状的钢铁嵌进方形的铁框架里,利用钢铁压缩在方框里的张力,让人攀爬其中,测试钢铁的坚轫度。但在挑选钢铁材料时,卢宪孚发现预算只足够使用厚六釐米的钢铁,不足以支撑在方框中的力量,而且他所需要的回旋造形也无法一体成形,短短的一个星期当中,他由失望到陷入苦思、在努力达成初衷的过程里,有时被迫妥协,最后完成如草图一般的作品,他说,“不臻完美,却是一次与钢铁对话的真实记录。”
创作营期间,卢宪孚多在想办法解决问题,较少在创作区里出现,相反地,德籍大卫‧李‧汤姆森以及日本的高田悟,则是“到场率”最高的艺术家,原来就是钢雕艺术领域里的高手,他们与钢铁有着极“亲密”的关系,创作营期间,只见他们天亮就现身,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在漫天喷溅的火星中把废铁焊雕成艺术。
大卫‧李‧汤姆森的作品《一个文化、结构与认知的桥梁》,是一件颇复杂的物件组合,由阶梯、弧线、直条支架及各式造形的底座透过精密的计算组成,他说,他的作品“也许是一个在叙述‘桥’两边的表现形式”,专注在建构一个不特定的形式,让参与的观众自作评断,“就像是一首歌的由来──是发自于内心与心灵的‘眼’。”
高田悟的《高雄-绘画雕塑》以钢铁及水泥组成,在最初公布草图时就备受注目,因为他企图以钢铁雕塑出一个复杂且具类似“圆规”功能的造形,在最后一天放置到半干的水泥底座上,再画出弧形,而在作品完成之前,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会是怎样的弧线,最终的呈现也在昨天由现场参观者一起见证。
其他如原住民艺术家古勒勒的作品,展现“福尔摩沙”的意象;梁任宏的《巴斯卡在高雄》,让每位参观者都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刘柏村在驳二广场上种了“铁树”….等,各以不同型式为钢铁“造形”。
中国艺术家展望则因为签证问题来不及加入创作营,成为十位艺术家唯一缺席者。
(记者张忠义╱摄影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