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对岳飞的仅有认识只有四个字--精忠报国。
少年时,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就在中国语文书一篇佚名文章中开始建立起来。此文根据〔宋史‧岳飞传〕和〔南渡十将传〕的资料改写而成。做笔记时要写读后感,尽管对岳飞认识多了一点,然而八百年前的古人对一个十二岁少年来说好像并未激起栗动,记得当时写了一些典型的如何借鉴古人的话。
及至九四年在西安碑林看到〔岳飞书前后出师表〕拓印(但愿是真迹吧),心里真的起了波涛。
以前读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注一),只觉他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饮恨而终,并未有太大的触动。然当看到岳飞一笔即就的抑郁抒发,笔者的反应可能不亚于岳飞临书前的感触--“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诸葛亮)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注二)
以前只知岳飞会作词,从来不知他写得一手绝妙好字,真的字如其人。最初不到一百字,似行楷,稳重健朴,因为情绪力度还未凝聚。待力度储足,一步步推进,不觉何时变为行草,有大草,有小草。初时隐约如闻山雨欲来,雨落从远而近,由微至豪,自缓到急,直至万钧之力蓄势待发,一瞬之间倾排下来,到〔前表〕尾才稍作收拾。〔后表〕不到二十字就开始继承〔前表〕的势头,淋漓酣畅,大小错落,粗细相间,豪放而不失规矩,一气呵成到结尾。
整体速度极急,行气有不可稍停顿之势。一蘸墨后落笔淋漓丰润,但因行笔极速,常现“飞白”(注三),每写至墨焦而止。由润至焦,由盈至瘦,彷若西方音乐的节奏,大体重复而每小节变化万千。整体形象一致而有雷霆万钧之势,但每字一点一划并未被忽略,字字有力,字字运笔缓急有序,字字结构严谨绝不失其独立性。
这两篇字是从心而生,非作为铺排一篇作品而写。每字有其独一形象,但又互相呼应,整体配合。布局有如水墨山水画,画面上有相生相让的境界。饶富画趣,有主次,有虚实的对比,墨彩浓淡枯湿有致。试举几个形象活灵活现的字。先帝的“帝”字写成草书时,形象俨如帝皇坐朝的威严。“深入不毛”四字,极形象化,真的如到了荒凉之地。字型特细,笔画特幼,笔触如绘画的“折芦描”,用尖笔绘成细长的线条。写到以正气善战出名的将官“赵云阳群马玉”时,就突转粗壮,用中锋写得圆浑如苍老枝干,有若大篆笔触线条。
以劲健雄伟气势写毕二表一千二百多字后,写“跋”时,以不到一百字交待自己书二表的前因,字体就变为平静俊朗了。
岳飞不是书法家,而是介有节制(注四)精明勇猛的武将。“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历史书)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可见他不仅是武将,而是文武兼备。父亲问假使岳飞他日能为世所用,会否为国捐躯,为正义牺牲呢?岳飞答只要父亲允许他以身报国,什么他都愿意做。后来岳飞一段气势磅礡的抗金英雄悲壮史人所皆知,不在此赘述了。
诸葛亮事昏愚懦弱的刘禅,实令忠良死谏亦无耐。就这一点,岳飞极有同感,故见二表,下泪不眠,挥涕走笔。岳飞的“浩气忠魂”,活灵活现的跃然笔下。然而除了上有小人国君高宗赵构,朝内还有奸臣秦桧,真是“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注五)
且让笔者以〔满江红〕(注六)一词作结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一)三国魏蜀吴鼎立,三分天下。诸葛亮事蜀主刘备,备死。亮继事备子刘禅。禅愚懦不事进取,偏安一隅,坐以待亡。亮写前后〔出师表〕,以千言详述朝廷内政及向外攻略,以复兴汉室,但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二)摘自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的跋(后记)。岳飞路过南阳,进谒武侯祠,雨夜留宿。见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有所感触,借挥笔抒发。
(注三)“飞白”就是快速运笔的笔在纸上拖过,墨却没有全部沾在纸上,笔画中留有原来纸上的“白”。
(注四)岳飞“少豪饮,帝戒之 遂绝不饮。”〔宋史‧岳飞传〕
(注五)〔宋史‧岳飞传〕
(注六)学术界有人怀疑此词是后人托岳飞之名而写。
(香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