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专栏文集

胡平: 吾五五悟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30日讯】吾五五悟,意思是我五十五岁(生日)的感悟。

五四时期,有人主张汉字完全拼音化。反对者说,汉字中同音字太多,一改成拼音,别人就读不懂了。有人写了一篇“石氏嗜食狮”的游戏文章,用拼音写,全成了SHI SHI SHI SHI SHI,谁也读不懂。我这里的“吾五五悟”,写成拼音是WU WU WU WU,也算一个例子(顺便一提,由同音字组成的句子,我以为最好的是这一句:“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记得五年前过五十岁生日,我注意观察自己,看自己的心境有没有什么变化,结果没发现有什么变化。这两年开始发现变化了。有年过半百的感觉了。成年人对自己年龄的感觉,总要比实际慢半拍。

年满五十五,感慨良多,这里只谈谈人对年龄的感觉。

我以为,当今世界,大概每个上了点年纪的人对自己的年龄都有强烈的滞后感:四十岁的人不觉得自己已经四十岁,五十岁的人不觉得自己已经五十岁,八十岁的人不觉得自己已经八十岁。因为在我们早年形成的印象中,四十岁、五十岁或八十岁的人要比现在的我们显老得多。

我相信这是真的。就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由于医学的突飞猛进,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大幅的增长;因此,现在的我们确实要比过去世代的同龄人显得年轻,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你没见联合国也在把青年和中年的年限朝后推吗?这是有道理的。

八十年代,谌容写过一篇小说,名字是“减去十年”。它道出了历经文革的许多人的一种共同感觉。十年浩劫,对许多人而言都意味着十年的荒废,十年的中断,十年的停顿。现在,大家都急于从十年前的断裂处重新开始,于是就有了减去十年的共同心理。当时的人们,普遍地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要年青,或者反过来说,感觉自己没有实际年龄那么老。

这种感觉在我们老三届身上尤其显着。我们被别人称为老三届,我们彼此也以老三届自居。这就是说,在整整十年之后,社会却依然用十年前的身份来界定我们。所谓一个人的身份或曰认同(identity),照基尔.约翰逊(JillJohnson)的俏皮说法就是,“根据别人说你到底是什么你可以说你自己是什么”。“老三届”这个称呼跟了我们十来年,它使得我们好像被定格在中学阶段,从而使得我们的心理年龄滞后一大节。

老同学阔别重逢,常常感慨岁月飞驰,怎么就朝老里走了?不过我以为,其他同龄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有的小学同学,小学毕业就没再念书,参加工作,踏入社会,先当学徒,三年出师,然后自己也带起徒弟,带了一拨又一拨,被人唤作老师傅,耳朵都听起了茧。他们通常结婚也比我们早得多,早早就含饴弄孙,安度余年。他们对自己是老年人这一点大概早就习惯了。

人生分若干阶段,有如一年分成四季。不同阶段的变换有如季节的变换,提醒我们岁月的流逝。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温差小,四季如春;晴天多,天天天蓝。一位朋友从四季分明的纽约移居旧金山,发现日子过得比原来快;后来找到原因,原来就是缺少季节变换的提醒。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人生的某一阶段被超出常规地拖长,人们对岁月流逝的感觉就会滞后。长期单身,结了婚但长期没孩子,都会产生这种效果。

我还发现,移居海外也会使人对年龄有滞后感。因为我们远离了我们成长的环境,远离了熟悉的人群,生活缺少了参照系,我们对岁月流逝的反应就迟钝了。别人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是看到别人在老从而感觉到自己在老。桓温看到当年亲手种的树长大,忍不住说:“树犹如此!”痛感岁月不饶人。海外当然也有别人,有景物,但对我们没那么亲近,在勾起我们联想时欠缺力度。

有句老话:“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撇开其神话意味不谈,它难道不是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在与世隔绝,也就是缺少参照系的情况下,容易对岁月的流逝反应迟缓吗?

大体上说,对年龄有滞后感是好事,心理上感觉年轻还不好么?但也不尽然。如果你猛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比一向感觉的更要老时,难免不顿感哀凉,悲从中来。

我先前写过一些关于年龄、岁月的话,不妨抄录几段:

* 说“岁月如梭”、“岁月如流”都不够准确,因为岁月不是匀速运动。岁月是加速运动,如高山滚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只觉得时间越过越快。

* 一个人精神衰老的标志是:你觉得一切都不再新鲜。

* 我们总以为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其实它早已在逐渐消逝。

* 人上了年纪的一个重要感触是,你发现你原来只是听说过的事情全在你周围的人们中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 身体老不算老,心理老才算老。

* 心理不老不是不老,身体不老才是不老。

* 保持心理年轻的秘诀是:不要有长期固定的工作,不要在一个地方住得太久;如果可能的话,不要结婚;如果结了婚,不要有孩子。

* 人生最大的失败不在于你没有得到你想得到的,而在于你没有去做你想做的。

* 在我看来,幸福的一生就是一直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最后,再写两句:

吾五十,吾儿十五;吾五五,吾女五(我五十岁时,我儿子十五岁;我五十五岁时,我女儿五岁)。巧不巧?又是五五五。

2002年8月于纽约

──转自《新世纪》(//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