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9日讯】院士原来不读书?不会吧。当今的院士,相当于从前的翰林、内阁大学士,人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可能不读书吧?再说,现在信息爆炸,所说的“书”怕是杂书、闲书、非专业书吧?这隔行如隔山,工程院士当然不一定非读解剖学书刊了。还有,是哪位院士不读书?应该指名道姓,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读者问得有理,敬请读完本文,便知哪位院士“不读”的是什么“书”了。
2003年七月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完工蓄水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就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的一些担忧和质疑,走访了三峡工程权威专家潘家铮院士。记者与潘院士的问与答,已被国内外许多媒体转载刊登[1]。文章署名作者是两位:本报记者卢跃刚及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可见是经过潘家铮院士审阅后,慎重地向全国及被其接轨的全球发布的。问答共五个,事关:1坝体质量,2预算变化,3库区水位,4上游淤积,5防洪库容。
笔者已于数日前[2],就潘家铮院士对记者的问题3(库区水位)的回答,提出了质疑。本文将就潘家铮院士对记者的问题4(上游淤积)的回答,与潘家铮院士商榷。
以下先转载对问题4(上游淤积)的问与答之原文于(1),也许某些读者愿意跳过去,先看(2)黄万里教授生前确有多篇负责的论文发表;(3)已故黄万里教授与现任院士潘家铮的“共同研讨”及(4)院士原来不读书?
(1)问题4的问与答之原文
记者:三峡泥沙淤积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一个大问题。由于长江上游环境破坏严重,虽然1998年大洪水后,上游各省退耕还林有所改善,但是长江即使在枯水季节也经常是“黄河”。您告诉我:“三峡库容393亿立方米,每年进入库区的泥沙5.3亿吨,卵石500万吨,99%以上是悬移质泥沙。三峡是个河道性水库,河道很窄,可以‘蓄清排浑’。开始的时候,肯定泥沙入库多,出库少,80至100年后将会冲淤平衡,有效库容至少90%。从这个角度看,三峡水库是长存的。”
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一、每年5至6亿吨的泥沙,不到100年,将会淤掉210亿的防洪库容;更有甚者,10年前,我采访黄万里先生,他以多年的研究断言,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他说,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关键的造床质是砾卵石,修坝后,原来年年排出夔门的砾卵石将排不出去,可能10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黄万里先生1953年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2001年8月以90高龄去世。他在1957年说,对于“造床质为泥沙”的黄河万不可在三门峡筑坝,不到两年,所有他预警的灾难——潼关淤积、西安水患、移民灾难等全部兑现,而且贻患至今。
我的问题是:以上两种观点涉及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从纯科学的角度看,反对派关于泥沙不到100年会淤满三峡水库的论断有道理吗?黄万里先生的预警是否杞人忧天?
潘家铮:长江每年三峡的泥沙,平均为5.3亿吨,绝大多数是悬移质,推移质(砾卵石)仅数百万吨,这是经过几十年的实测资料得到的结论,由此通过大量的分析、试验、验证,得出“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这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是泥沙专家组一致同意的结论。
我不知道“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10年就堵塞重庆港”、“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这些结论有什么观测资料、计算或试验成果为依据,在哪一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如果有,希望能拿出来共同研讨。如果没有,只是个别的猜想、顾虑、见解……我们就很难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黄万里先生早年反对三门峡建坝方案,他的正确意见未得到重视,后来还在政治上受到迫害,值得人们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说的就必然是真理。三门峡和三峡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且在三门峡工程以后,时间已过去近40年,泥沙科学和工程技术有了巨大的进展。黄先生是位水文专家,并不是河流动力学和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方面的专家。在泥沙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更应尊重真正的泥沙科学的权威和专家的意见。他们正是在总结了三门峡的教训后,辛勤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使我们的泥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而且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对此仍有疑虑的同志最好到有关部门查阅一下“汗牛充栋”的计算、试验、研究成果,再提出问题为好。
(2)黄万里教授生前确有多篇负责的论文发表
潘家铮院士说:“我不知道‘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10年就堵塞重庆港’、‘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这些结论有什么观测资料、计算或试验成果为依据,在哪一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如果有,希望能拿出来共同研讨。如果没有,只是个别的猜想、顾虑、见解……我们就很难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笔者郑重地向潘家铮院士指出,黄万里教授的那些结论是有观测资料和分析计算为依据的,并在他的多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3][4][5][6],其中的一篇“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3],十年前就刊登在中国的《水利发电学报》上,1993年第三期(总42期),自第107页至115页,论文近万字,含算式8个,数据表格3个,图4张。
开宗明义,黄万里教授在这篇论文[3]的开头写道:“本文用演绎法逐步分析长江宜昌以上河床演变的问题,以论证三峡高坝如卵砾量未弄清则断不可修。这是拦河坝可行性的首要问题:工程环境。其他四个问题是经济、技术、社会和军事,容另文讨论。”
黄万里教授在这篇论文[3]中,引用了大量观测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从不同的角度,推算出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卵石多年平均年输移量分别是0.87亿吨、0.92亿吨或1.21亿吨三种相当接近的关键数据结果。椐此,黄万里教授在这篇论文[3]的结尾写道:“单论卵石年输移量平均取一亿吨不为多,况且还有修坝后库尾悬移泥沙的淤积。再考虑到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 来石来沙,则其量将成倍加大,无法及时淘挖。在高坝建成、水库蓄水后,库内水深流缓,带动不了卵石泥沙流。当汛期全部卵石和部分泥沙将沉积在库尾壅水末端的重庆港,阻碍航道。逐年的沙石沉积将向上游漫延,抬高江津、河川等的河水位,使那里泛滥频繁…。考虑到大坝的造价和损失的严重,卵石问题如未弄清这坝是断不可修的”。
(3)已故黄万里教授与现任院士潘家铮的共同研讨
死者与活人共同研讨?听起来怪吓人的。岂不知这正是潘家铮院士的提议。在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潘家铮院士,你有没有在黄万里教授活着的时候登门请教过他的根据,他有什么观测资料、计算或试验成果为依据,有没有论文要发表?现在他辞世了,你却跟他要数据、要资料、要论文,还“希望能拿出来共同研讨”!
幸好黄万里教授留下了他的论文,可以“附体”活人,满足潘家铮院士“希望能拿出来共同研讨”的提议。以下便是这种共同研讨的问答,“潘问”代表基于本文(2)中潘家铮院士答问论点的提问,“黄答”代表已故黄万里教授基于他在《水利发电学报》论文[3],对“潘问”的回答。无论“潘问”还是“黄答”,都分别严格按照本文(2)中现任院士潘家铮,及论文[3]中已故黄万里教授的原文原义。望读者督查,仰人神同鉴。
潘问:我不知道黄万里教授在哪一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对“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10年就堵塞重庆港”、“汛期淹没江津、合川一带”这些结论?
黄答:首先,“10年就堵塞重庆港”,断章取义。记者提问的原文是“可能10年内就堵塞重庆港”。须知我应用的是总体统计法,属于统计学概率论,不是确定论的力学分析法。断掉“可能”二字,相去天壤云泥。更改他人论点,亦非负责的态度。
我在《水利发电学报》1993年第三期上的论文,“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3]中,写到:“这个通过宜昌的多年平均长江卵石年输移量1亿吨并非年年均匀滚动着的,比它大的出现机遇是50%。若论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输移量将成倍增加,且可以在某年汛期一两次暴洪下出现,沉积在库尾,堵塞重庆港。”这就是我负责的论文中的负责的论点。
潘问:长江每年三峡的泥沙,平均为5.3亿吨,绝大多数是悬移质,推移质(砾卵石)仅数百万吨,这是经过几十年的实测资料得到的结论,由此通过大量的分析、试验、验证,得出“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这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是泥沙专家组一致同意的结论。
黄答:1992年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提供的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75.8万吨),反而小于都江堰工程处提供的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200万吨),宜昌长江流域综合金沙江和四大流域,集水面积达一百万平方公里之钜,比岷江在都江堰的约大50倍,今其综合的卵石输移量却反而小,似乎很难理解。都江堰以上岷江流域的卵石移动,因为那里的水浅,汛期只有3至4米深,尚能在目睹下测到。…而长江在重庆和宜昌水深达30至40米以上,汛期卵石移动实际上无法测到,所谓…75.8万吨都是中小水时所测的江底表层的卵石所推演出来的,完全不可靠”。
十一年后的今天,院士您又把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75.8万吨改为“推移质(砾卵石)仅数百万吨”,不知这“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泥沙专家组一致同意的”,“经过几十年的实测资料得到的结论”:“数百万吨”,是200万吨呢,还是900万吨?要知道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是200万吨,宜昌长江流域综合金沙江和四大流域集水面积比岷江在都江堰的约大50倍,今其综合的卵石输移量虽被院士您改为相同(200万吨)或最多才大三倍半(900万吨),仍然难以理解。
潘问:我不知道“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的结论有什么观测资料、计算或试验成果为依据。
黄答:十年前我的论文“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3],正好回答了您今天的问题。
在这篇论文中,我引用了大量观测资料,包括: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提供的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卵石推移量;都江堰工程处提供的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的都江堰的年卵石推移量;黄万里1938年在涪江任涪江航道测量队队长时的涪江年卵石推移量;《长江葛洲坝泥沙研究汇编》中宜昌黄柏河口年卵石推移量;成都勘测设计院方宗岱文中提供的大渡河龚嘴水库淤积量资料;以及长江三峡以上流域20个测站的年平均产沙量;等等。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我在这篇论文中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文中写到:“既如上述,在宜昌重庆无法实测或实验出长江卵石的输移率,则惟有利用其上游小流域实测到的资料间接推算…”。于是我引用“可加性物理量的统计可加性”,根据“都江堰以上岷江这一23,000平方公里流域里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实测平均卵石输移量”,推算出宜昌的从一百万平方公里流域出来的长江卵石多年平均年输移量是0.87亿吨。我又用小流域实测的悬沙与河床卵石年输移量的比例关系于宜昌测到的悬沙年输移量,间接推算出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卵石多年平均年输移量是0.92或1.21亿吨。
潘问:黄先生是位水文专家,并不是河流动力学和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方面的专家。在泥沙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更应尊重真正的泥沙科学的权威和专家的意见。
黄答:无论是何门学科,河流动力学、泥沙运动学,还是水文学,甚至导弹弹道学,….等等,任何一门能单独证明修建三峡高坝在所属领域的可行性,还不足以证明修建三峡高坝的整体可行性。但是,任何一门学科能够证明修建三峡高坝在所属领域的不可行性,则修建三峡高坝的整体可行性将被否决。
潘问:我们的泥沙科学的权威和专家们正是在总结了三门峡的教训后,辛勤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使我们的泥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而且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实际工程问题,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对此仍有疑虑的同志最好到有关部门查阅一下“汗牛充栋”的计算、试验、研究成果,再提出问题为好。
黄答:对于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同意“卵石下移缓慢,但数量有限”,而引为根据的南科院模型实验,我在论文“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3]指出,该模型实验无根据,理由有二:(1)“既然无法实测到长江通过重庆或宜昌的河床卵石输移率,在没有原始实测资料下就不可能做动床模型实验…”;(2)“当今动床模型实验模拟律根本没有成立”。不知潘院士所说“我们的泥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是否是指我们已成功导出并证明动床模型实验模拟律,或者已经成功建立了固液二相流力学基本方程。如果尚未建立动床模型实验模拟律或二相流力学基本方程,所说的“汗牛充栋”的计算、试验、研究成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么?
至于潘院士的要求:“对此仍有疑虑的同志最好到有关部门查阅一下“汗牛充栋”的计算、试验、研究成果,再提出问题为好”。我认为这一要求提法本末倒置,潘院士作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兼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是人民的雇员,是拿纳税人薪水的“掌柜经理”,有责任深入浅出地让仍有疑虑的“东家”立刻明白复杂“账目”的来龙去脉。怎么好命令“东家”先去把“汗牛充栋”的账目看清楚了,“再提出问题为好”?莫说“东家”来了,就是总“掌柜经理”温家宝来了,潘院士敢要他先去把“汗牛充栋”的账目看清楚了,“再提出问题为好”?
(4)院士原来不读书?
读者到此已经明白,这里的“院士”指的不是别人,正是两院院士潘家铮,作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兼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不读的“书”,竟是中国的《水利发电学报》!对黄万里教授的“三峡淤积的危害不是泥沙而是砾卵石”等论点,是潘家铮院士在“三峡工程答疑录” [1]上正式向全国全球宣布:“我不知道…在哪一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
即使潘家铮院士宣布了他“不读书”,这里仍然有两种可能存在:一,宣布“不读书”是真,真的是“未读书”;二,宣布“不读书”是假,真的是“读了书”。
如若是第一种,顶多属不学无术,荒废业务,大话媒体,露真糊涂。面皮上撑不住的“院士”,自请辞职,以谢天下了事。但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即宣布“不读书” 是假,而真的是“读了书”。你想,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兼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怎么会对三峡工程反对派的意见熟视无睹?而且是登载在本科目全国最重要的学术报刊上的论文!淤积是三峡工程质量的枝节问题吗?非也。余音袅袅,按潘家铮院士本人答记者[1]第三问的最后一段所说的:“真正影响库尾水位的因素,还是在冲淤平衡后,由于库尾淤积引起水位上升,…”。
潘家铮院士肯定是博士生指导教授,您的学生在写博士论文之前,您不是反复指导他们,一定要扫描全球与论题有关文献吗?“三峡工程答疑录” [1]上第一句便是:“近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成功蓄水。对此,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一些担忧和质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三峡工程权威专家潘家铮院士。潘家铮先生一贯主张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反对意见和社会的忧虑,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认真坦率的回答”。潘家铮院士,您再日理万机,对这等比博士论文重要万倍的三峡工程答疑,您的秘书,不替您扫描一下全球与三峡工程有关文献吗?就算您的秘书渎职,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对“三峡工程答疑录”也不讨论吗?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们也个个不读《水利发电学报》?
毕竟“三峡工程答疑录”是以潘家铮院士的名义发表的,如果潘家铮院士真的读过黄万里教授的有大量观测资料和分析计算为依据的,刊登在中国的《水利发电学报》上的论文,“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3],但在面对全国全球的媒体上公开宣布: “我不知道…在哪一篇负责的论文中发表过”,这是否构成“谎言惑众故意误导”罪?潘家铮院士,将来在法庭上,您能封住那些知情人的口吗?
请注意,本文的题目是个问句:院士原来不读书?敬请潘家铮院士做一个选择题:A.“读书”;B.“不读书”。
2003 年 1 月 18 日
参考文献
[1] 卢跃刚、潘家铮,“三峡工程答疑录”,《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2日,
//www.cyol.com/zqb/gb/zqb/2003-07/02/content_689858.htm
[2] 黄观鸿,“请潘家铮院士公开回应——对三峡工程库区水位问题答记者问的质疑”,
《天涯社区-关天茶社》,2003 年 12 月 4 日,//www.tianyaclub.com/index.asp
[3] 黄万里,“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 ,《水利发电学报》,1993年第三期
(总第42期),107页至115页。
[4] 黄万里,“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续)” ,《水利发电学报》,1995年第一期 (总第48期),86页至97页。
[5] 黄万里,“论长江三峡大坝修建的前提”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第一期
(总第3期),9页至18页。
[6] 黄万里,“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解” ,《政协北京市委员提案——三峡高
坝祸国殃民,请决策停修,请安排公开争辩》之附文,1992年4月9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