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群浩╱中县报导〕静宜大学天主教神父蔡恪恕教授,顶着德国波昂大学语音学博士头衔,来台定居十余年,戮力抢救原住民濒临失传语言,他一手编纂邹族字典、文法书,更编印九年一贯母语教材,真正深入原住民文化,让濒临灭绝的南岛语言延续活力,也将台湾原语之美推向国际!
在学生眼中,外型圆滚滚的蔡神父不但具有喜感,且毫无古板暮气,是请益就教的最佳对象,目前他担任静宜大学英文系专任副教授,传授语言学、南岛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外语教学、比较宗教、神学等课程,每周也固定在国立东华大学开课,周末则到山区研究记录,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蔡恪恕出生于匈牙利,拥有奥地利国籍,曾经在欧盟各国进修,最后在德国波昂大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足迹横跨欧亚洲,甚有语言天赋的他,精通中、英、法、德、拉丁、俄国、希腊、希伯来、波兰、犹太阿拉米、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多种语言,与各国人士沟通毫无阻碍。
去年梵蒂冈教育部长访问静宜时,他便负责翻译,会议过程圆满,获得学校激赏,而他一手催生华文中心,担任主任长达十年,迄今仍让不少国际交换学生津津乐道,也打响静宜在国际学术上的声誉。
谈及当初来台因缘,蔡恪恕表示,民国七十六年时,卅岁正值壮年的他仍在东欧研究,当时辅仁大学外语学院院长DR.EDVARGO透过教会引荐,邀请他来台湾教书,科目正是他最擅长的语言学,他二话不说,立刻搭机来到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
蔡恪恕透露一段小插曲,原来他母亲的友人也曾经造访台湾,并赞扬台湾种种好处,但是他搞不懂台湾与中国的区别,一直将两者混为一谈,直到抵台后,才发现原来台湾和中国是一边一国,还说“台湾自由多了”。
在辅大执教过程中,蔡恪恕充分体会台湾语言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现共有廿余种语言、四十八种方言,且各个方言都具有各自特色,是全世界罕见的现象。
院长曾告诉他,台湾原住民语言是南岛语系发源地,语言学家的责任应该着重发掘并保存濒临失传语言,并指出,台湾学者多以研究国语、台语为主,外语则强调英语、日语,根本忘了原来的母语,唯有翔实记录语言在人类演进历史,才能理解语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
从此,蔡恪恕一脚踏进原住民的母语世界,默默耕耘迄今已经十六年,他常常骑着机车翻山越岭,有时则是徒步走上好几个小时进入部落,原住民已经把他当作家人看待,每次到山区做研究,总会获得热情款待,根本不当他是外国人。
不过享受甜蜜的果实前,得先辛勤地耕种。蔡恪恕当年选定邹族为研究对象,“邹”(Tsou)在邹族的语意上是“人”的意思,邹族原本占据中南部广大地区,之后范围逐渐缩小,目前主要分布在嘉义县阿里山山脉一带,少数则聚集在高雄、南投二县山区,人口大约五、六千人。
蔡恪恕指出,日据时代,日本人曾经对邹族语言进行调查,认为北邹与南邹使用语言相同,但事实上,两者文法、造句南辕北辙,根本无法交集沟通,在语言学分类上应该属于两种语言才对。
蔡恪恕先在阿里山部落研究北邹语(即阿里山邹语),与部落长老充分沟通后,利用录音机录下长老的“话”,再以罗马拼音的方式,一字一句拼出写下,央请懂得中文与原住民语的族人,逐字逐句复诵念给长老听,语音无误,再请长老解释字句含意,准确无误,才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比对成功部分分门别类加以记录。
孤独研究路寂寞艰辛
由于先前没有任何相关文献史料,在孤独研究的路途上,蔡恪恕走得寂寞与艰辛,往往因为每个人说法、音调不一致,或者对文法不了解,记录一句话就得耗上大半天,其中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像的。
经过长期的搜罗,蔡恪恕总算将阿里山邹语记录成册,内容还包括民间故事等,接着他将研究重心转往高雄县三民乡与桃源乡南邹,前者使用卡那卡那富语,后者为沙阿鲁阿语。
他依照相同研究方式,将记录资料汇整成册,统计共收集了将近三万个字汇,并发表廿多篇国际论文,许多论文被知名学术期刊引用,让台湾语言之美传送到国际各个角落。
蔡恪恕指出,邹语的文法句型与中文明显不同,简单来说,中文普遍采用“主词+动词+受词”的句型,但邹语却是动词在前,受词在中,主词最后,且原住民的字汇发展很成熟,如“水”便有三种表达方式,显见越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先民的称呼也就越多元。
虽然记录研究过程十分辛苦,不过,蔡恪恕却也在与原住民相处的过程中,体验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如他曾经“享用”过猴子肉、蛇肉,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而形容说那是“形状像手的牛小排”;晚上睡觉时得“与蛇共眠”,甚至还得担心野猫抢走他的食粮。
原住民捍卫山林印象深
然而,蔡恪恕也学习到原住民开阔的心胸、乐于分享的处世哲学,每次当他离开部落,总会收到一箱又一箱原住民自己栽种的水果,他知道“那是朋友之间最隆重的谢礼”,而原住民捍卫山林、重视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观念,更让他印象深刻。
蔡恪恕目前已经将收集的资料,分析编纂成邹族第一部文法书与字典(卡那卡那富语与沙阿鲁阿语),内容堪称钜细靡遗,并与教育部推动九年一贯教育结合,由当地部落青年担任乡土语言教师,以字典、文法书为教材,教导部落的下一代学习母语,挽救濒临失传的珍贵语言。
回顾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蔡恪恕指出,国内原住民语言的失落原因,除了政府当初推动国语政策,扼杀不同语言生存空间外,原住民外流问题严重,部落之间同化的速度也快得惊人,往往具有人数优势的大部落,会掩盖小部落的文化及语言传统。
他表示,时间一久,语言便自然而然消失,年轻的孩子不愿学习母语,担心被贴上落后的标签,老一辈则缺乏与外界沟通管道,以致经验无法传承,都是目前部落存在的严重问题。
蔡恪恕的成就获得学界高度重视,国立东华大学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便邀请他担任专任老师,班上学生都是原住民,显见学术机构已然察觉保存母语薪火已经迫在眉睫,再不做以后一定会后悔,蔡恪恕谦虚地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许多前辈都曾努力研究,但希望所有原住民都能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尊严、有自信地说出原住民语言。
外籍神父兴建教堂、办学帮助台湾人,蔡恪恕则以本身的专业,点燃原住民的语言传承道路,诚如他自己所言,台湾已经成为他的家,他永远以台湾为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