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8月10日讯】自七月一日香港五十万人和平大游行之后,国际舆论就一直相当重视香港政情发展以及北京的反应,尤其是美国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对香港动态的报道和分析。中共处理香港问题的方式,不仅将决定香港政情的下一步发展,并将直接影响北京的国际形象,以及一国两制对台湾的统战宣传效果,并可能影响大陆的政局和社会变化。
世界三大势力批评23条立法
对于香港的二十三条立法,美国政府早就公开批评,白宫发言人说,香港的“新法律”将损害当地的自由和自治。港人七一大游行后,美国政府、英国政府、欧盟等三个西方最有势力的国家和组织都公开批评二十三条立法限制香港人民的权利。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七月十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专论《香港的大街上》(The Streets of Hong Kong),要求北京政府尊重民意。这是美国高层官员首次就香港时局发表文章。
美国媒体齐轰二十三条
比美英政府和欧盟反应更强烈的是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的主流媒体,几乎是齐轰二十三条。港人“七一”大游行之后,美国主要大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以及《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华盛顿时报》等,都给予大篇幅报道。全部报道调子都倾向同情和支持香港市民,批评董建华政府。其后的三个星期中,美国主要大报上几乎每天都有对香港政情的报道和分析。这种密集、重视程度,同情和支持的语调与气氛等,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门事件以来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罕见的。
《华尔街日报》立场最强硬
在美国各大报中,《华尔街日报》的态度最强烈,支持港人的立场最坚定。该报亚洲版七月一日率先就香港政情发表了社论《香港的衰败》(The Decline of Hong Kong),明确指出,香港的掌权者试图通过牺牲本地的权利和利益来向北京输诚,引起人民愤怒。
第二天《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再次就香港政情发表专题社论《向北京发出的信息》(A Message for Beijing),高度评价香港市民七一大游行,并感叹说,任何一个城市如果有百分之八的人上街游行示威,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件。这么多香港人走向街头抗议,是向北京领导人发出清晰的信号,香港人不接受中共剥夺人民权利的统治方式。
七月八日、七月十八日,《华尔街日报》美国版一再就香港政情发表专题社论,而且措辞更加强硬,指出香港的民意是要求董下台,董建华如果真的对香港负责,就应该辞职。
美国三大左报激烈批董
和右翼《华尔街日报》政治立场向来对立的美国三大左派报纸《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香港问题上,却表现出同样强硬的态度。《洛杉矶时报》七月十八日就香港政情发表的社论题目和《华尔街日报》一样,也是《香港特首必须下台》(Hong Kong’s Chief Must Go),指出,如果北京领导人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待香港,并认真考虑自己的利益,就应该撤换董建华。因为全世界媒体都在盯着香港政情发展,台湾的独立运动在潜流涌动,北京需要找个比董建华好一点的特首,来使“一国两制”更有吸引力。
相比《华尔街日报》,美国主要左派大报《纽约时报》对香港政情发展虽然在新闻报道上也相当密集,但在言论上比较薄弱。直到七月十七日,该报首次就香港政情发表社论《香港的动荡日子》(Heady Days in Hong Kong),指出,香港的大游行传递出人民要求民主的呼声,北京领导人应该采取明智的办法来处理,如果采取镇压的方式,只能付出像当年天安门事件后那样高昂的代价。该报社论仍期待北京的新领导人能够冷静、智慧地对待香港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被视为中间偏左的《华盛顿邮报》,在香港政局问题上,虽然对董建华政府的批评调子没有像《华尔街日报》那样激烈,但比《纽约时报》强硬。该报七月十八日发表了《香港的下一步》(Next Step in Hong Kong)的社论,指出,香港的下一步相当关键,北京采取什么措施,对胡锦涛是个“考验”。胡锦涛不会愿意看到来自香港的这个考验,因他主要想稳住刚获得的权力。但不管怎样,胡锦涛做出怎样的决定,不仅影响香港的下一步,也影响到胡温政府的形象,以及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政府对他们的看法,因此北京领导人应该慎重考虑。
新闻价值+道义良知
美国主流媒体所以这样重视香港政情,并口径一致地支持香港市民,批评董建华政府,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董建华政府推动的国家安全法,完全无法被强调法治和自由人权的美国媒体及舆论接受。在根本价值观上,美国媒体都倾向保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基本人权的立场和理念,因而出现这种左、右翼同步同声支持港人的舆论现象。
其次,在港人七一大游行之前,虽然美国大报也有对二十三条立法的报道和评论,但没有构成密集而有影响力的新闻。港人“七一”大游行是个转折点,这么大的群体(占香港人口百分之八)上街抗议游行,既使美国媒体震惊,也给了新闻媒体报道的机会;同时也给了西方知识界对香港被中共收回的过去六年中地位下降、自由被限制、经济衰退、以及萨斯处理不当蔓延到其他国家的不满,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机会。
其三,香港大游行之后,政局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例如,由于香港自由党主席田北俊倒戈,导致董建华政府无法获得立法会多数票通过国安法,只好无限期推迟。这种政局变化,为西方媒体提供了继续报道、重视的新闻价值。
美国两大报齐喊换“特首”
其四,七一大游行之后,随后又有五万人包围立法会示威,要求取消二十三条,董建华下台,民选特首;然后又有二万人集会。这种多次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标志着香港政情将继续演变,具有更多变数的可能,它为媒体继续报道、重视香港政情变化提供了机会。
其五,从美国右翼媒体《华尔街日报》七月开始的不到三个星期之中,就对香港政情发表了四篇社论来看,美国右翼保守派对香港政情的演变,更加重视。《华尔街日报》的立场,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布殊保守派政府的看法。
其六,《华尔街日报》和《洛杉矶时报》在七月十八日不约而同地对香港政情发表社论,并同时都使用“董建华应该下台”的标题,可以看出美国一右一左、一东一西(岸)两大报,在对待香港问题上立场完全一致,并警告北京不得镇压香港民意,否则将付出像处理天安门事件时那样的巨大代价。虽然《纽约时报》社论的调子没有上述两大报那样用词激烈,但基本立场也相当接近。这一迹象显示,美国主流舆论对香港政情发展不约而同立场一致,均持越来越强烈批评董建华政府、支持香港民众、警告北京不得乱来的态度。
美国政府盯着胡锦涛
虽然布殊政府为了其全球反恐的战略目标,近来相当重视和北京发展关系,尤其是北韩扬言发展核武之际,华盛顿更期望北京在朝鲜半岛核武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促成北韩和美中日南韩举行“五方会谈”,但如果北京对香港的民意采取高压措施,势必会严重影响目前华盛顿和北京都致力维护的良好关系。毕竟香港不是北京,中共采取对付天安门事件那样的方式,是美国等西方社会完全不可接受的。
在港人七一大游行之后,北京的态度始终不是十分明朗,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是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式,如果对港人采取强势镇压方式,担心矛盾空前激化,并将进一步导致台湾人民不相信一国两制的承诺。但如果让步,让香港有更多的民主,北京领导人又担心这种民主之风刮到中国内地,造成大陆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现在北京有两个决策中心,一个是幕后的江泽民及其党羽;另一个是胡锦涛、温家宝等前台的较温和官员。很可能在如何处理香港问题上两派有分歧,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才导致迟迟不做出对香港问题的决策。
最后北京的选择方式,将标志胡锦涛、温家宝等温和派官员到底在中共高层具有多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将是衡量中共高层权力斗争和政策走向的晴雨表。
如果北京顺从香港民意,撤换董建华,启用比较为港人接受的官员接替“特首”职务的话,对于稳定香港政局会有一定帮助,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美国等西方媒体对香港当局的批评。但如果北京坚持挺董,至少会影响布殊政府对胡锦涛、温家宝新政的看法,会进一步不信任胡锦涛,认为他不仅缺少真正的权力,而且不属于开明派。胡锦涛已接受布殊总统在八大工业国高峰会上发出的邀请,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美国,胡锦涛处理香港问题的方式和作风,都将影响他在美国朝野中的形象,并潜在地影响美中关系。
香港人民的进一步抗争
不管北京如何处理香港问题,仅就二十三条立法的强硬行动看,就可证明所谓一国两制完全是假的。香港五十万人上街示威抗议董建华政府,其实就是对中共的一国两制承诺投不信任票。正如《华尔街日报》社论所说,港人的大示威显示,人们认为北京的承诺是骗人的。
香港的政情发展已成为北京的一个烫手山芋,相当棘手。由于香港的特殊地缘政治地位,给了香港人特别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港人通过五十万人和平抗议令立法会无法通过国安法,以及美国等西方媒体一面倒的舆论支持而获得了空前的信心。由此意味着香港人民进一步的抗争。
香港人民抗争的诉求,从抵制二十三条立法、要求董建华下台开始,最终目标是特首直选,在香港实行真正的民主,有一人一票选择自己的领导人,选择政治制度,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个权利不管北京的共产党政权是不是给予,香港人民都只能用抗争来争取。在这种抗争中,香港人民将赢得全世界的尊敬,并将最终赢得自己的权利。
2003年8月争鸣杂志(//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