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毕业与就业之间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6月12日讯】凤凰花开,蝉鸣唧唧,又是骊歌初动,学子毕业离校的季节。时值经济景气低迷,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难免感受就业压力,我们不由得想起张邱东松先生在1946、1949年创作的两首台湾歌谣:

第一首“收酒矸”是1980年代初期苏芮所唱“酒矸通卖无”一曲的原始版本。歌词描述十几岁的少年无力升学,每天必须一早出门,挨家挨户“叫买”破铜、烂铁、酒瓶等,全力协助家计,风雨无阻

第二首“烧肉粽”是郭金发先生的代表名曲,同样叙述清寒子弟坚忍奋斗的故事。曲中的年轻人虽获父母疼爱,得以就学多年,但一毕业就面临失业,既筹不出经营生意的本钱,又不甘沈沦、堕落,只好暂时卖肉粽维生;尽管每天走得两脚发软,也丝毫不敢怠惰。

这是非常本土、有草根味的社会写实歌谣。回顾1940、50年代,台湾贫富悬殊、百业待兴,一般家长难有固定职业,生活经常朝不虑夕,能让儿女接受六年国民教育已属万幸,根本无力进一步栽培。加以公立初、高中有限,国民学校毕业生要闯越升中学的窄门,可真是谈何容易。

于是,大多数年轻人别无选择地提前步入社会,自求多福、独力更生,也谱出了无数感人的就业沧桑曲。除了上举两首之外,后续诸如:“快乐的炭矿夫”、“孤女的愿望”、“流浪到台北”等,也都是传世的写实名曲。

相较之下,台湾新生代学子的境遇实在大不相同。今天,多数孩子仿佛都有“富爸爸”,不必牵挂家庭生计;又升学管道多元、畅通,只要有心,就可以一路读到不想读。结果,就业年龄一再延后,大学生“延毕”固已蔚为风潮,硕士学历居家待业、准备进修者也大有人在。

值得思考的是,早年台湾的艰苦环境,锻炼出一批社会中坚,开创了经济奇迹。如今,长期的安逸生活,会不会斲伤孩子的潜能,影响他们的未来呢?

(//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