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五) 绝句
(//www.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月8日讯】 有了前面的准备,我们现在就来探讨由四句构成的小诗 ─ 绝句的结构。我们前面曾把格律“诗”定义为“歌”的一种简化形式,揭示了“诗歌”的真实内涵。因此,为了找到“诗”应该有的声律结构,我们不妨从“歌”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歌的每一乐句有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应着诗句的平声和仄声字的交替应用。以五言诗为例,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字都变换一次平仄,就只有两种可能的句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要用这两种句式来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所有读音为“平平”或者“仄仄”的双音词都不能用,并且这种句式也和我们前面谈到的“句读”方法不吻合,而句读却是诗句节奏的来源。为了与句读相合,我们就只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两种句式与2-2-1 读法相对应,还有“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与2-1-2 读法相对应。但后两种句法在平仄的配置上都是四比一,很不巫;为了保持更巫的平仄配置并且同时与2-1-2 读法相对应,就只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至此,我们已经完全通过“诗-歌”对比而找到了格律诗仅有的四种合理的平仄句式。对于七言诗,只要在前面加上两个平或者仄的双音字并保持平仄相间的原则就行了。这四种句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如果我们只看关键位置(即第二、四、六个位置)上的字,它们就总是平仄相间的,正好满足了我们希望的方式。为了方便,我们根据一句诗开头两字的平仄规定而把它叫作“平起”句或“仄起”句,又根据其最后一字的平仄规定而把它叫做“平收”句或者“仄收”句。
结论1. 五、七言格律诗只有下面的四种平仄句式:
五言: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写诗时,我们通常希望第二句和第一句不雷同,因为那样会给人重复的感觉(除非作者有意要表现某种重复感)。因此当第一句选定上述四种句式中任何一种时,比如“平平仄仄平”,第二句就只能是“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仄仄平平”(因为“平平平仄仄”与之雷同),但无论哪种情况,第一和第二两句都是相“对”的;古人把这样相对的两句诗称为一“联”,每一联诗句在语义上也是一个完整的单位(所以通常是每两句一个句号)。在格律诗定形以前的齐梁诗体中,人们就是这样反复运用“对”的方法把一联一联的诗句放到一起就算合格了;但后来人们发现在两联之间如果反过来用“粘”的办法把它们“粘合”起来,其声韵效果又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在定型以后的格律诗里,每一联内部要求相对,联与联之间要求相粘(即上一联的尾句和下一联的首句是相粘的)。但由于联与联之间用对和粘只是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即使在格律诗定型以后,两联之间用对的四句小诗仍然被认为是合格的。对于多于四句的诗,就严格要求联间用粘,避免给人散漫不收的感觉。
结论2. 格律诗的句数总是双数,每相邻两句构成一联;每联内部要求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要求平仄相粘;四句的小诗联间相对的算作特殊情况。
四乐句的歌曲中第二、四两乐句的尾音总是落在该曲所用调式的主音或者主音的五度和声上,有时第一乐句的尾音也满足这一条件,这样使得全曲有一个中心,给人以稳定、和谐的感觉。而诗的韵脚刚好和乐句主音(及其五度和声)相似。如果两句诗的最后一字是同韵字(按照我们上一讲的定义),我们就说这两句诗是互相押韵的,或者说它们中每一句都是入韵的;每一句入韵诗的最后一字就叫一个韵脚。韵脚是平声字的叫做“押平(声)韵”,是仄声字的叫“押仄(声)韵”,这一点与歌曲中“大调”和“小调”的选择类似。一般说来,平韵高昂响亮、仄韵低徊婉转。在唐以前的诗歌中,押平韵仄韵的都有,而且同一首诗中也可能兼有平仄两种韵(叫做“平仄通押”),甚至可以从一个韵变到另一个韵去(叫做“转韵”)。但在格律诗中一般都只押平韵,不许平仄通押和转韵,特别是四句的小诗,总共才两、三个韵脚,无论通押还是转韵都会明显地破坏全诗的音乐感。我们下面的结论是只对绝句诗来说的,不像结论1。和结论2。那样对其它诗体也适用。
结论3. 绝句诗的第二、四两句必须入韵,第一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一般情况只押平声韵。
有了以上的三条结论,我们就可以着手来定出绝句全部可能的平仄和押韵的格式。为了方便,我们按第一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句入韵:由于韵脚必须是平声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只有两个可能:“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根据以上三结论,我们就必然得到下面的两种相应的格式。
五言第一式: 平平仄仄平 (韵脚) (第一句平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仄仄平平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五言第二式: 仄仄仄平平 (韵脚) (第一句仄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平平平仄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第一句不入韵:由于最后一字是仄声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只有两个可能:“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根据以上三结论,我们就必然得到下面的两种相应的格式。
五言第三式: 平平平仄仄 (第一句平起、仄收)
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仄仄平平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五言第四式: 仄仄平平仄 (第一句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平平平仄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对于七言绝句,我们只要在每句前面加上“平平”或“仄仄”就行了:
七言第一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平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七言第二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仄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七言第三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句平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仄仄平平平仄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七言第四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一句仄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因为不入韵,又要与上一句相粘)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因为必须押平韵,又要与上一句相对)
注意:无论五言或七言,第一、三两式只有第一句不同;第二、四两式也只有第一句不同。
由于格律诗的句子只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每选其中之一作为第一句时,根据上述三条结论,全诗四句也就完全确定了,因此格律诗的整体结构就只有上述的四种基本格式。
例子:根据下述小诗的平仄和押韵,判断它们是否是绝句诗。
1.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平仄结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韵脚)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绝句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TD>
除了第二、三两句的第三字外,与所附“绝句平仄格式”吻合,但因“一、三、五不论”,因此其平仄满足绝句要求;“闲(xian)”与“山(shan)”同韵,都是平声,因此原诗是一首绝句。(第三句中“看”读阴平)
2. 答人(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平仄结构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平 (韵脚)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平仄格式(只对不粘)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如果不考虑第一、三两字,原诗与只对不粘的绝句平仄格式吻合;“眠(mian)”与“年(nian)”同韵,都是平声,因此原诗是特殊的绝句。
3.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平仄结构
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此诗第一联不相对而相粘,因此不满足绝句要求,不是绝句。
4.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平仄结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绝句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先注意第三句中“夕”读仄声,“斜”读音(xia),再根据上面两例中的方法,可以判断原诗是标准的绝句。
练习:仿照上面例子中的作法,判断下面的小诗是否是绝句。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长干曲四首(二)(崔颢)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一次练习的参考答案: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2。 送梁六自洞庭山(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第一首里,秦(qin)、津(jin)、人(ren)、邻(lin)、巾(jin)五字同韵(根据两条规则和第一注),它们都读平声;第二首里,秋(qiu)、悠(you)二字同韵(根据两条规则和第一注),它们都读平声。但浮(fu)读古音是浮(fou),因此按古音也是同韵的,也读平声。
【正见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