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环球好评

对潘家铮就三峡工程库区水位问题答记者问的质疑

——请潘家铮院士公开回应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2月7日讯】今年七月三峡大坝二期工程完工蓄水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就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的一些担忧和质疑,走访了三峡工程权威专家潘家铮院士。记者与潘院士的问与答,已被国内外许多媒体转载刊登[1]。文章的作者是两位,记者卢跃刚与两院院士潘家铮,足见是经过潘家铮院士审阅后,慎重地向全国及被其接轨的全球发布的。问答共五个,事关:1坝体质量,2预算变化,3库区水位,4上游淤积,5防洪库容。

笔者认为,潘家铮院士对记者的问题3库区水位,实际上未做回答。在对该问题短短415字的答问中,潘家铮院士在关键处每每含糊躲闪,不回答当坝前蓄水175米时,长达500公里三峡库区的大部区段的水面,为什么平坦得如此出奇,却大谈“库尾回水曲线”如何如何。就是在“库尾回水曲线”的描述中,承认了“这条回水曲线根据不同洪水流量还有些变化,移民是按照某一洪水的回水曲线为准迁移的”,却不指出这“某一洪水的回水曲线”,是按照偏于安全一边,还是偏于少移民为准而制定的?是按照20年一遇的洪水,还是按照100年一遇的洪水为准?潘家铮院士更利用提问中的小缺陷,斥实际提问者“完全错误的概念”与“不懂水利”,因此“不值一驳”,达到回避作答的目的。

问题3滋事体大:洪水到,坝前蓄水达175米时,不仅长达500公里三峡库区大部区段的未迁居民,提心吊胆那177米的移民红线是否会被超过;就是毗邻“库尾回水曲线和上游天然水位相接处”的直辖市重庆,也安危可虑,怎地一个“稍稍高于175米”便可了得?

以下先转载对问题3的问答原文于(1),也许某些读者愿意跳过去,先看(2)研读潘家铮院士对库区水位的答问;及(3)请潘家铮院士回答正题。

(1)问题3问答原文

 记者:在三峡水库水面坡度的计算上,我看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移民组报告以及重庆市移民局给我提供的《三峡初步设计阶段干流各断面土地征用线和分期移民迁移线水位表》,当三峡水库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大坝上游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为: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75米;

秭归老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6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巴东县城:175米;距三峡大坝坝址72.5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巫山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24.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奉节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162.2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云阳老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23.7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万州: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281.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忠县: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370.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丰都县城:175.1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2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175.3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83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涪陵李渡镇:175.4米;距三峡大坝坝址493.9公里,移民迁移线177米;

按照这个数据,三峡水库的蓄水面基本是个平面,从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到涪陵李渡镇的493.9公里的距离内,只有0.4米的水位差。移民迁移海拔177米调查线,俗称“移民红线”,库区淹没移民数以此为基准。移民红线从距坝址514.4公里的涪陵石沱开始上调至177.2米,最末端距坝址579.6公里的弹子坝为186米。

但是,三峡建设总公司有关人士向新闻界发布和重庆市移民局给我提供的二期工程135米蓄水各地的水位分别是:

三斗坪三峡大坝坝址:135米;

秭归老县城:136.1米,水位上升1.1米;

巴东县城:137.7米,水位上升2.7米;

巫山县城:143.2米,水位上升8.2米;

奉节县城:146.7米,水位上升11.7米;

云阳老县城:148.4米,水位上升13.4米;

万州:150.1米,水位上升15.1米;

忠县:154.8米,水位上升19.8米;

丰都县城:157.8米,水位上升22.8米;

涪陵:166.1米,水位上升31.1米;

末端涪陵李渡镇:169.7米,水位上升34.7米。

按照这个数据,三峡水库水面整体为曲面:蓄水海拔135米时,从三斗坪到涪陵李渡镇的水位差达到了34.7米。如果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当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有人计算,每100公里水位上升7米,库尾的水位就要达到221.2米。177米移民迁移调查线不是被淹没了吗?如果移民红线被淹没,原来核定的113万移民数以及工厂、城市淹没,这样后靠的规划会不会有问题?三峡海拔175米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到底是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大坝上游水位大幅度抬升,移民红线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潘家铮:三峡水库蓄水到175米时,除175米高程以下为淹没区外,库尾还有一条回水曲线,稍稍高于175米,最后和上游天然水位相接。这条回水曲线根据不同洪水流量还有些变化,移民是按照某一洪水的回水曲线为准迁移的,这条回水曲线以及其下的应迁移民都经过认真计算、复核确定,至今没有什么变化。

现在蓄水仅到135米,离坝近一点的地方,水位上升得多一些,距离愈远,影响愈小,甚至没有影响。例如末端涪陵李渡镇水位169.7米,这是李渡镇的天然水位,三峡蓄不蓄水都是这个水位,怎么能称之为“水位上升34.7米”,仿佛由于三峡大坝蓄水到135米,就使李渡镇的水位上升了34.7米,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还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有人计算出蓄水达到175米时,库尾水位要达到221.2米的高程”,这种说法,就不值一驳了,这个计算的人一定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人。

真正影响库尾水位的因素,还是在冲淤平衡后,由于库尾淤积引起水位上升,这问题在论证时已反复研究过了。

(2)研读潘家铮院士对库区水位的答问

潘家铮院士415字的答问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在分析“库尾水位”。第一个自然段共135字,有两个句号,第一个句号前说道:“库尾还有一条回水曲线”,有多高,和谁相接;第二个句号前两次写到,“这条回水曲线…”,“这条回水曲线…至今没有什么变化”。两个“这条回水曲线”当然指的前句的“库尾还有一条回水曲线”。第二个自然段共230字,从第二行起,便是“末端涪陵李渡镇”,然后“李渡镇…”,又“李渡镇…”,直至最后批评:“库尾水位要达到221.2米的高程”的人是“不值一驳”,“一定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人”。第三个自然段只有50个字,用“库尾”词两次。

潘家铮院士如此浓墨重彩的“库尾”,到底占三峡库区全长多大比例?只占不到七分之一。

计算如下。首先“库尾”定义为:水力坡度突然增大的库区上游尾端部分。注意,水力坡度是水面海拔高度对库长的导数,沿库长逐点变化。这里可以用分段水力坡度近似,对从三斗坪到李渡镇所分的10段,将每段两端落差除以该段段长,如此按(1)中官方公布的第二组(135米组)数据,得以下十个分段水力坡度(单位:米/公里):

0.029,0.046,0.106,0.092,0.027,0.030,0.053,0.051,0.154,0.330

(例如第二段,从秭归老县城到巴东县城落差2.7米-1.1米=1.6米,

除以该段长72.5公里-37.6公里=34.9公里,

得第二段水力坡度1.6/34.9=0.046米/公里。)

我们发现,前8段水力坡度虽然不小,但远小于突然增大的上游尾端第9、10两段之坡度,这里出现翘尾巴的第9、10两段便是“库尾”。第9、10两段从丰都到李渡镇,493.9公里-429公里=64.9公里。三峡库区全长从三斗坪到涪陵李渡镇是493.9公里。最后算出“库尾”占三峡库区全长64.9/493.9=13%,不到七分之一。

潘家铮院士弃占三峡库区全长87%的“库前”及“库中”不谈,浓墨重彩短短的“库尾”,至少在客观上达到了两个效果(笔者不同意动机效果统一论):效果一,便于针对实际提问者在库尾处的用词不当,大做文章,逼其出局。效果二,避免了人们对坝前蓄水达到175米时,“库前”及“库中”429公里长度上几乎没有水位上升,这一要害问题的质疑。

实际提问者[2]九密一疏,在“库尾”处确有“尾巴”可揪。在第二组数据中,他列出了11个位置处的水位,又列出各处相对于坝址处的10个落差值,并冠以“水位上升”。谁知这第十个“水位上升”,在库尾尖上的涪陵李渡镇的“水位上升”,被潘家铮院士批评道:“这是李渡镇的天然水位,三峡蓄不蓄水都是这个水位,怎么能称之为‘水位上升34.7米’,仿佛由于三峡大坝蓄水到135米,就使李渡镇的水位上升了34.7米,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潘家铮院士乘胜追击,借此避开了人们对蓄水达到175米时,“库前”及“库中”几乎没有水位上升的质疑:“还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有人计算出蓄水达到175米时,库尾水位要达到221.2米的高程’,这种说法,就不值一驳了,这个计算的人一定是不懂水利工程的人。”

要说这“错误的概念”,我也能抓潘院士一个,潘院士说:“末端涪陵李渡镇水位169.7米,这是李渡镇的天然水位,三峡蓄不蓄水都是这个水位”。如果笔者问:当三峡蓄水到169.8米时,李渡镇水位按潘院士的说法,也仍应该是其“天然水位”,即169.7米,那长江水岂不要倒流了?潘院士这个“完全错误的概念”,不仅“不值一驳”,简直“一定是不懂一般常识”了。

如此互相抓“错误的概念”,视国计民生大事之商榷,为散打搏击,还怎么讨论正题呢?现在人人法制观念提高,百姓既守法纳税,也知道政府官员有义务回答纳税人的质疑。作为三峡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副组长、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的潘家铮院士,理应耐心解释,为不懂水利工程的人深入浅出地讲情道理,回答正题。

(3)请潘家铮院士回答正题

何谓正题?必需正面回答的核心要害问题。

请重读记者长问(1)中最后一段的四个问句:“按照这个数据,三峡水库水面整体为曲面:蓄水海拔135米时,从三斗坪到涪陵李渡镇的水位差达到了34.7米。如果按照这样的平均水力坡度和水位落差,当蓄水达到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时,有人计算,每100公里水位上升7米,库尾的水位就要达到221.2米。177米移民迁移调查线不是被淹没了吗?如果移民红线被淹没,原来核定的113万移民数以及工厂、城市淹没,这样后靠的规划会不会有问题?三峡海拔175米蓄水,大坝上游水位到底是多少,是怎么算出来的?如果大坝上游水位大幅度抬升,移民红线是否要做相应调整?”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上述提问的核心要害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既然三峡蓄水135米时库区水力坡度这么大,何以蓄水175米时的水力坡度会这么小?

让我们估计一下三峡蓄水135米时库区水力坡度有多大。因库尾坡度骤增,其长度又小,不妨看“库前”及“库中”的水力坡度有多大(这是偏保守的估计)。查(2)中算出的10个分段坡度值,从三斗坪到丰都县城的前8段的水力坡度,围绕着每一百公里上升5米(0.05米/公里)波动。也可以用前8段总长429公里除前8段总落差22.8米,得“库前”及“库中”的水力坡度为0.053米/公里,还是每一百公里上升5米左右。

让我们再估计一下三峡蓄水175米时库区水力坡度有多大。为便于比较,仍然估计总长429公里的前8段库区的水力坡度,按(1)中官方给的第一组数据,丰都县城对坝前三斗坪的落差只有175.1米-175米=0.1米。总长429公里除落差0.1米,每一百公里仅上升0.023米(比鞋底子还薄),真真是“高峡出平湖”了。神女当然无恙,可湖边的百姓怕怕呀!请百姓放心,现在有潘家铮院士出来替我们做主,拍胸脯担保177米湖平无恙,说:“都经过认真计算、复核确定,至今没有什么变化。”

不幸,有人发现,三峡工程论证泥沙组组长林秉南认为[3],三峡水库水面存在坡度,平均水力坡降为万分之零点七,即每一百公里上升7米。泥沙组干嘛非要水坡呢?因为如果三峡水库的水面是个平面,或水力坡度不够大,就无法实现排沙,泥沙淤积,上游水位就要抬高,今天渭河受黄河三门峡之害,怕将来便会在长江三峡上游出现。大家知道,在三门峡大坝修成之前的自然河流状态下,三斗坪至重庆的水力坡度是万分之二,即每一百公里上升20米。那时长江仗喏大水力坡度,乘汛期水势,也才勉强达到冲淤平衡,年终结账庆幸没有泥沙淤积。每一个中学生都懂,推动沙砾的功(力乘距离)来自水力坡度势能差。难道潘家铮院士认为,每一百公里水面落差不到一鞋底子的水力坡度,能把429公里曲折细长的水库中的泥沙冲刷下去吗?

湖平则少移民,三峡可行性易于通过,但如何“蓄清排浑”,以避免上游淤高泛滥?水斜才能排淤,但177米移民红线突破,移民再添百万,重庆或亦泡汤?有联为证,

为少移民,移民组断定湖平,矛锐利。

求多排沙,泥沙队论证水斜,盾固坚。

横批:院士两难。

笔者在这里郑重地请潘家铮院士公开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这代表着相当多纳税人的质疑和社会上广泛的忧虑。潘家铮院士可以在互联网上、报刊上或者科技刊物上予以回应。笔者也要通过信件及其他途径,知会潘家铮院士,笔者要求回应。也恭请广大读者有便知会潘家铮院士。两个月以后,万一不见回应,笔者将在互联网上宣布对不予回应的回应。

参考文献

[1]卢跃刚、潘家铮,“三峡工程答疑录”,《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2日,

//www.cyol.com/zqb/gb/zqb/2003-07/02/content_689858.htm

[2]王维洛,“红线的崩溃——三峡工程移民迁移线的错误和严重后果”,《华夏文摘快递》2002年3月31日。

[3]︰林秉南,《工程泥沙》,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年,第25-28页。

2003年12月4日(//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