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产地,并且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制瓷名家。
年希尧
原任清淮安板闸关督理。雍正四年,清政府又派他兼管景德镇御器厂窑务。此后的十年间官窑所产瓷器,一般称为年窑。年窑“选料奉造,极其清雅,……琢器多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景德镇陶录》)。这段时间釉色的发明也很多,以胭脂水釉最著名。其胎骨极薄而里釉甚白,被外釉一映照,便呈粉红色。此外,“年希尧为九江监督时,烧窑多仿尊雷古式,其色青,名“雨过天晴”(徐康:《前尘梦影录》)。
唐英
字俊公,关东沈阳人,生于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卒于乾隆廿一年(公元1756年)。他从十六岁开始,就在清宫养心殿供职,过了廿多年的宫廷待从生活。四十二岁那年(雍正元年),被授于内府员外郎之职;雍正六年八月,他带着这个头衔奉命到景德镇佐理陶务,担任驻御器厂协理官。他“历监粤海关,淮安关;乾隆初,调九江复监督窑务”(《清史稿:唐英传》)。应该说唐英督陶之始,实际上就是“唐窑”的诞生;但由于这时名义上还是年希尧兼管窑务,所以整个雍正年间的御窑仍然“年窑”。一般习惯上所称的“唐窑”,则是指乾隆初年至廿一年这个期间的御窑瓷器。
在景德镇历代的督陶官中,唐英的成绩最大的。他对窑务不是一般性的过问和涉猎,而是深入实际,悉心研究,“讲究陶法”,“躬自指挥”(《唐英传》),终于使自己成了制瓷名家。他在《陶人心语》一书中,生动地叙述了自已如何由外行变为内行的经过,他说自己“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经过前后廿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如《景德镇陶录》对他评价的那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有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则白壤,而坯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古铜瓷器考》关于“唐窑”记载说:“其规范,则定、汝、官、哥、宣、成、嘉靖、佛郎之好样,萃于一窑;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宜而施;其器,则规之,万之,廉之,挫之;或崇或卑,或侈或弇;或素或彩,或堆可锥;又有瓜瓠,花果像生之作;……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他不但是个实干家,而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写了许多有关陶瓷的专著。他在《陶成纪事碑》中,把宋、元、明、清的各种著名的釉彩,作了全面总结。又在《陶治图说》中,“各附详说,备载工作次第”。这两部陶瓷工艺专著,到现在仍有重要的科学的和史料的价值。
(资料来源:世华网)(//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