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 册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1月29日讯】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 册
纸 楷书
25.9 x 53.4公分

欧阳脩(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母亲重视教育,但因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便以荻草代替毛笔,在地上教他习字。由于他敏悟过人,又勤奋向学,不但诗文备受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成为一代名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书法家。

  欧阳脩善写楷书。苏东坡(1036-1101)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段话不但明白地指出欧阳脩的书法面貌,也同时赞誉了他的仪表风范,真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这件尺牍又称“上恩帖”,是欧阳脩晚年写给司马光的信札。这件作品,除了东坡先生所指出的:“字形结体宽扁、起笔露锋芒、且多渴笔”外,还可以见到横细直粗,以及撇笔枯长等笔画线条特点。全作的用笔精谨,点画之间,一丝不茍,充份反映他重视法度的性格,是他书法的最大特色。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庐陵人,享年六十六,四岁父亲见背,母郑氏教之,家甚贫,以荻画地学书,敏悟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举进士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1001-1047)游,与梅尧臣(1002-1060)为歌诗相唱和,庆历初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时杜衍(978-1057),韩琦(1008-1075),范仲淹(989-1052),富弼(1004-1083)相继罢去,修上疏极谏,出知涤州,徙州,颖洲,还为翰林学士,知无不言,与韩琦同心辅政。熙宁初,与王安石(1021-1086)不合,以太子少师致仕。修学识渊博,以文章冠天下,年二十有三以“玉不琢不成器赋”魁国子监,又提倡族谱,前世族谱皆无图,而谱图自公始。精擅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者,自谓“集古录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间。”(注1)卒谥文忠,著有《文忠集》、《六一词》、《毛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其集录金石于古,前所未有,乃自欧阳文忠公始。其文章政事固足使人景慕,其书法清丽亦独具特殊风格。至于各书家对其书法评论选录如下:
  黄庭坚(1045-1105)曰:“文忠公颇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但未雍容耳。”又云:“公书不极工,然喜论古今书,故晚年亦少进。”

  赵孟頫(1254-1322)曰:“公书居然见文章之气。”

  陈继儒(1558-1639)曰:“六一居士极好书,然书不能工,大都有不可学处。……”(注2)

  对宋朝掀起书法革命,追求自由下笔,打破晋书结体方正,力求书法艺术之意韵与个性,其影响之大真可谓波涛汹涌、声势壮阔,《书史会要》云:“尝论书家,谓蔡忠惠(1130-1200)以前皆有典型,及至米元章、黄鲁直诸人出来,便自欹斜放纵,世态衰下,其为人亦然。”(注3)而当时保守书家亦孜孜不倦竭力卫护传统书法之承传。周必大(1126-1204)在题〈李西台和马侯诗〉曰:“熙宁、元丰以后,学者争言道德性命之理,翰墨一艺,固在所忽,躐等陵节,岂惟笔法之绝乎。”(注4)

  至于欧阳修本人,对当时书法有何看法,在《欧阳文忠公集》他曰:“书之废莫废于今,书之盛莫盛于唐。”很显然,他对当时书法艺术是极度不满。而其书法是受谁影响?欧阳修在〈西试笔〉曰:“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名,自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谓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耶。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从邕书而得之耳。”(注5)由这段记载可知,欧阳修书受唐李邕影响。欧阳修又曰:“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世,余尝谓,法帖者,乃魏晋时人施于家人,朋友,其逸笔余兴,初非用意而自然可喜,后人乃弃百事而以学书为事业,至终老而穷年,疲弊精神而不以为苦者,是真可笑也,怀素之徒是矣。”(注6)欧阳修学识深厚,知识渊博,是大学问家,并非专业书家,其对毕生献身于书法艺术者作如此评论,自在意料之中。

  就整体来看,欧阳修大弟子苏东坡对其师尊书法之评介最为中肯,他曰:“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写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使后人观之,如见其丰颊晔如也。”(注7)这段话道尽了其师书法具备之特质,及其人之仪表风范。

  其实,欧阳修楷书像其他宋朝大书家一样,亦受颜真卿影响,笔墨苍劲,字体新丽,绝无“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陋习。(注8)他是以固守传统书法为职志,楷书写得最好,惟极少变化,而行书甚为罕见,草书,虽亦下过工夫,至今亦未见传世。(注9)

  此幅“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乃是写与司马光之应酬信,此时司马光正以端明殿学士分司西京,两人相惜相赏,经常互通音讯。此手迹除充分表现其独有尖笔特质,干墨习惯,字体方阔外,通幅字体疏朗,行笔谨饬,书中落笔惯用出锋,收笔亦无顿挫,笔画粗细变化甚大,直画较横画为粗,撇笔刻意表现纤细,字中笔画全无牵丝带络,上下字与字间亦不连属,毫无行气可言。其早年与晚年笔力虽见进步,而字体与笔法极少变化。这是书法家少有的现象。

  欧阳修是宋代之大学问家,南阳李贤评欧阳修学识曰:“好古博雅,无如公者,昔司马迁作《史记》,先儒以为博雅不足,至于欧阳氏修五代史,后世无得而议之,信非博雅之足,不能也。”(注10)很显然,欧阳先生学问高深,才情横溢,其实不以其书便能留名千古,吾辈慕其人而不可见,则思闻其言,慕其言而不可闻,则思见其书,吾等于此昔贤钜公,相望将近千载,风采仪表已不得见,今得其法书而瞻阅之,岂不大慰乎。

(郑瑶锡)

注1:参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十四,收录于《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页328。

注2: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一(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页333。

注3: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第八一四册,页52。

注4:周必大,《益公题跋》,收录于杨家骆编,《艺术丛编》(台北:世界书局,1967),第一集第二十二册,页85。

注5: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七(台北:正中书局,1958),第一册,页360。

注6:欧阳修,〈题唐僧怀素法帖〉,《集古录》卷八,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六八一册,页109。

注7:苏轼,〈跋欧阳修文忠公书〉,《东坡题跋》卷四,收录于杨家骆编,《艺术丛编》,第一集第二十九册,页80。

注8: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四七,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七册,页6。

注9:参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同注l,页1007。

注10:国立故宫博物院编,《石渠宝笈三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69),第三册,页1040。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34-236。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盖德克解释,户外写生有一个挑战,就是看到的风景有太多的细节令人不知从何下手。摩尔教他如何将场景分解为简单的图形来找到绘画的焦点,然后学习场景构图的明暗变化(value,即明度)。刚开始的时候,盖德克限制盖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来调色,用明暗来描绘形体。
  • 德拉克洛瓦热衷于描绘异国带有充沛情感的场景,以此凸显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张力。这些元素充分体现在他对大型猫科动物(特别是狮子和老虎)的描绘上。在他整个职涯中,他都在观察这些猫科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然后运用各种媒材捕捉猫科动物威风凛凛的一面。由此创作出知名的艺术作品也都成为他的杰作。
  • 几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厘清关于荷马的真相:是否真有这样一个人?如果有,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于他的创作?他的神话故事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这些诗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积,仍是有待商榷的问题,但大家都达成共识:这些诗最初是在希腊文字广泛发展之前,于公元前7、8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候创作出来并口耳相传的。
  • 至今马铃薯与黑面包仍是东欧人的主食。事实上到了18世纪末,马铃薯已成为“富人和穷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备菜肴”。马铃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于许多不同菜肴的特质而越来越受欢迎,到今天仍是德国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员——阿戈斯蒂诺(Agostino)和安尼巴莱(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卢多维科(Ludovico)共同创立了第一所强调写生的重要艺术学院:启程者学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来复兴古典传统,以矫正样式主义(Mannerism,又译:风格主义、矫饰主义)对艺术界的不良影响。他们重新提倡写生,并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而非单纯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尔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义时期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光亮派画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尔德在建筑、波涛汹涌的海洋与航海相关细节的表现上独树一帜。
  • 《牧人来拜》为卡拉瓦乔的大型作品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观众洞见这一场景,这是其他画家从未做到的。
  • 《野外景观》(A Wild Scene),托马斯‧科尔于1831至1832年间创作。油彩、画布,130公分×194公分。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收藏。(公有领域)
    艺术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年出生于英格兰东北的工业区,年轻时移民美国。他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桀傲不驯的荒野国家。于是,他以精湛的光线处理、构图和空中透视,捕捉了美国荒野的壮丽景致。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现代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作是:“美的标准”。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无论各民族习惯和文化怎样差异,人们到了布格罗的作品面前,赞叹的语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样的。时代在前进,对“美”的感受却是不变的。人类心中有一种永恒的“美”的标准,通过艺术作品而产生共鸣。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