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17日讯】中国不乏好嗓子的歌唱者,但从十多亿人口的角度看,它的数目微乎其微。经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这与中国人的讲话习惯和音乐教育,饮食内容中存在的缺陷很有关系。
第一。讲话习惯对歌唱具有非同小可的影响,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是体力小于脑力,食物愈趋精细,人们的肌肉弹张能力变得低下。讲话时,非把松懈的喉肌捏紧,呼吸提到锁骨上才行。多年习惯下来,形成一种强制的不自然的嗓音,再好的嗓音也会变得噪音多乐音少。更可悲的卡拉是0k介入千家万户,它表面上掩饰了捏紧嗓音的无能,实质上,对人体本质的摧毁是无情的,因此,也埋葬了无数年轻人的歌唱才华。有这样一件事记忆犹新,我曾经听过一位颇有音乐天赋的15岁男孩歌唱,他的嗓音具有甜,美,纯的魅力,18岁再听他唱时,嗓子已沙哑毫无光彩,声带检查已长小结,他自述三年来一直跟着卡拉ok机歌唱。我帮助他练习了半年,起色不大,只好劝他改学其它专业。
讲话习惯中地方口音也影响歌唱。专业工作者均知道,影响吐字和音域扩展的原因之一是舌根音。地方口音其舌根音的浓重遍及全中国。不防注意一下,电视小品中演员在学说地方口音时,主要是压缩舌根,而歌唱艺术则相反,必须舒展拉长舌根,否则歌唱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削弱。
舌根音的产生与母音发音位置极有关系。意大利语的舌根音少的原因,是舌根部位在发母音时比其它语系(英,拉丁,日耳曼,西班牙,法)窄的多并上下拉长。意大利人发舌底音”a”极容易准确。舌根部位加长声带易拉紧,闭合有力,声音结实明亮,而汉语的地方口音,大部分在发母音时舌根部位的牵拉声带能力弱。舌体缩短、僵硬而产生舌根音,不利于歌唱。几乎所有地方口音,都有舌头不灵活的共性。它是歌唱的克星,制服它比较难。有一位男中音,嗓音条件很好,但是浓重的贵州地方喉音,始终阻碍着他在歌唱上的提高。他刻苦学习标准话,我也用各种办法试图帮助他摆脱这个阻碍,遗憾的是始终未能逾越,改变20多年的说话习惯是比较难的。
讲话习惯的改变,须从幼年就要开始建立用横膈膜讲话和呼吸的习惯。牙关要开起自如,舌头灵活地学说标准普通话,这是个良性循环的好习惯,它会逐渐使讲话发音具有歌唱性,节奏,韵味,深度等素养也可得到培养和提高。
我有几个在天津长大的学生就很少有舌根音,他们发音习惯中”啊”母音多,语调中先是轻的平声,中间是强的去声,最后在尾部是用弱的平声或去声来结束的情况较多。如”你干—吗—去?”就很典型。这些发音习惯对舌头的松弛、喉咙的打开和增强声带的闭合能力极有利。天津人好嗓子多与发音习惯有很大关系。传说意大利修鞋匠都是歌唱家,虽然有些夸张,至少说明这个民族的歌唱性讲话习惯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第二,关于音乐教育对歌唱的影响。凡是儿童时期学过钢琴和其它乐器的人,演唱时对作品的理解及再创作能力均强,成才系数大,而缺少这方面培养的人相对来说就会遇到一些困难。有的人嗓音、节奏、听力均是第一流的,但往往到一定水平,再提高很困难了,既使能演唱一些高难度作品,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影响,很大一个原因是缺乏这个童子功。
曾经有三个同时人学的学生,其中两个人,入学前分别学过三年以上的琵琶和手风琴,另外一个人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其嗓音条件、歌唱能力均在前两人之上,学习期间他们都很刻苦用功,但毕业时,前两人各门功课全是90分以上,而后者学习成绩均不理想。前者能演唱大量高难作品,后者水平一般。
第三,饮食内容。这里不准备涉及饮食对人体肌肉的营养学,只试从歌唱功能角度探讨。人在吃食物的过程中需要口、咽腔肌肉的协调动作来完成。口、咽腔肌肉又是歌唱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吃与唱有着内在联系。举两个实例,我曾经要求一位喜食素菜和米食的女高音改吃肉和面食,三个月后,其声音的音质和力度明显进步,耐力也加强。另外一位草原上长大的女中音,入学时体格健状、肌肉丰满、嗓音结实有力。后来追求体态苗条,改变喜食大量肉食的习惯而进素食。不久,声音摇晃、颤抖、空暗。肉食和面食除可以增强体质、有益健康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们在客观上协调歌唱工作。因为进食时的切碎、咀嚼、吞咽动作可以锻练牙齿的咬合、牙关的开启和口咽腔内所有肌肉自由活动的能力,尤其是咽肌的收缩,使咽腔的粗细、长短随之变化,增强的咽壁坚度,对咽部共鸣起到调节作用,而食物中最能体现这个能力的是肉食(尤其是牛肉和馒头)。面食的体积、肉食的韧性使进食时的动作加大并有弹力。同时由于这个动作的力度与幅度大,使吸气量和排气量增加、呼吸肌肉伸缩频率加快,促使腰肌、胸肌发达。肉及面食产生的气体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腹内脏器功能得到锻练,这对控制呼吸运行能力的获得极有益处。长食面食、肉食有助于歌唱。像中国新疆、东北、内蒙等地区的歌唱者、大部分胸廓宽厚,腰肌、腹肌、横隔膜的伸缩力强。音质结实宏亮。这与他们喜食大量的肉食和面食是分不开的。
饮食中的水质对歌唱器官极有影响。像川贵地区的演唱者大部分喉管软,会厌半卷或全卷的,使呼吸道粘膜湿润,同时长期饮用地下水或山水,其水中软化物质赋于喉头的软骨膜好的弹性,它使有限运动范围扩展,歌唱咽管容易形成,音域可加宽。
我认为以米、蔬菜为主,食肉少或不食肉、饮用水质差的歌唱者缺乏上述优势,他们往往肌肉无力,胸廓小,音色暗,音域窄,气力不足,耐力差。多食肉类,不但可以锻练肌肉伸缩力,也可以提高歌唱时所消耗的能量。肌肉质量差,力量不足,易使血中二氧化碳降低,出现头晕无力现象,若长期如此,会导致声带疾患。不少同行着书强调进行体育锻练,以促进歌唱工作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它与歌唱没有必然联系。歌唱本身就是一项激烈运动。协调地把全身肌肉调动起来是歌唱者独特的锻练方式。歌唱艺术在这个运动中产生,而肌肉本体质量是歌唱运动的根本保证。
这里应强调的是,绝不是食肉和面食就会有好嗓子,更不能代替歌唱训练,它是我在长期声乐教学中发现、研究、实践而总结的一条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却很重要的声乐专业内容。
四十年的演唱和教学,我认为抓声乐建设,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具有兼文化(歌词)、素养(节奏、听辨音、韵律)、身体(肌肉)、智力(音乐想像力)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但前面谈到的几个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又会使这个功能残缺不全,无法全面显示效果。认真研究攻克这个大课题,会从另一个侧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不可量的贡献。
仅一家之谈,一孔之见,供同行参考指正。
作者简介:
韩素秋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曾在中央乐团工作,后从教于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有多年教学经验。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