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10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忠荣╱特稿〕两岸条例修法,朝野攻防最力、歧见最大的直航条款、中国配偶取得身份证时间等条文,行政部门面对在野党的强击猛攻,加上沈不住气而急欲完成修法,终于在关键条文让步,若让步的条文完成修法,其对台湾造成的弊害既深且钜。
现行两岸条例直航条文规定,中华民国船舶、航空器及其他运输工具,非经主管机关许可,不得航行至大陆地区;大陆运输工具亦然,其许可办法由交通部会同有关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两岸直航涉及国家安全及两岸互动,必须经双方协商才可能对具体内容有所规范,所以两岸条例自民国八十一年制定以来,对两岸直航就是采“许可制”,亦即由行政部门盱衡形势决定是否同意直航并拟定相关办法;同时为了怕行政部门太过躁进,又在第九十五条规定,两岸直接通航须经立院决议通过。
这些条文全是在国民党执政时通过的,而当时的国民党还为两岸交流定下了国统纲领的三阶段,两岸须摒除敌对状态、国际上互不排斥、相互尊重后,才能进入中程的互信合作阶段,也才能开放三通。
但是当国民党失去政权后,已逐渐忘记昔日对两岸关系的严谨设计,去年两岸条例修正草案送至立法院时,泛蓝阵营立委意图将许可制变更为“管理制”,而斯时行政部门均能义正辞严的坚守立场。
但斯时行政部门为了“行政院版”坚持直航条文维持现行规定的论述,在立院朝野协商时却禁不起在野党的冲撞,竟然同意在十八个月之内拟定两岸通航管理办法,如果这样的条文通过,而两岸协商根本八字还没一撇,那这样的管理办法订出来,岂不是形同具文?
虽然“协商版”还加上“届时如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未恢复协商或协商未获协议,经向立法院报告备查后,得延长之”,但执政党因国会席次受制于在野党,他日在立法院难保不会历史重演?
再者,中国配偶身份证取得时间问题,行政部门在提出修正草案版本时即再三强调,修法精神是“生活从宽,身份从严”,是以身份证取得时间由现行的八年延为十一年,这是为因应日渐增多的中国配偶所进行的身份控管,且须考量中国配偶近亲尔后来台依亲,势必对台湾已然节节上升的失业率雪上加霜。
尤其令人非议的是,部分立委平日放言高论,批判政府无法采取有效对策,以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但面对开放两岸三通、开放中国配偶来台的议题,立委却又无法坚守台湾优先的立场,凡此种种,如何面对广大的台湾选民?又怎样对言行不一自圆其说?
行政部门无法坚守自己的政策立场,在讨论两岸条例修正草案的关键点上一再退守,后遗症实在令人忧心。
至于表里不一的立委诸公,社会大众应予严格监督,要求立委们以记名表决的方式决定修法结果,不容政客说一套、做一套,做出满嘴爱惜台湾实则悖离台湾的荒诞行径。
翻修两岸条例 政党各有盘算
〔记者黄维助╱特稿〕被视为十年来最大变动幅度的两岸条例翻修工程,因台联党团急踩刹车而横生变数,对于亟欲通过两岸条例修正草案的执政党来说,最后的修法阻力是来自同属泛绿阵营的台联,实在是始料未及,连一向以冷静著称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也在与台联主席黄主文对话过程“动了气”。
检视两岸条例在立院的修法过程,其步伐可以“踉跄”二字来形容,八十九年十月送请第四届立院审议的修正草案,因届期不延续而作废;第五届立院组成,好不容易去年十一月初审通过,但因朝野歧见甚深,光是协商就迂回转进不知几回合。耽搁近一年后,昨晚协商其实只差“临门一脚”,若台联诉诸表决立场未见松动的话,则两岸条例此次修法能否克竟其功,实难逆料。
事实上,两岸条例协商之所以波折不断,除受总统大选效应影响外,即使同属泛蓝的国亲党团或泛绿阵营的民台党团,也各有盘算。
对执政党而言,此次修法是就“两岸协商机制”、“两岸人员往来”、“两岸经贸、文教交流”及“国安保障”等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尤其受限于扁政府执政以来两岸情势陷入僵局,若能透过两岸条例修法,增订复委托机制及放宽两岸经贸往来等规定,在行政部门掌握“控管权”的情况下,总统大选前扁政府即能藉由寻求对岸协商或释出两岸松绑等动作,借机抛除造成两岸僵局的责任。
而两岸人员往来因中国移民潮衍生的争议不断,若不翻修,将对台湾社会及治安形成新的冲击,站在执政部门的立场,是积极要让两岸条例修法过关。
至于国亲党团自始即是鹰、鸽两派进行角力。鹰派人士主张,由于连宋配选情看涨,泛蓝军大可等明年五月取回执政权后,再结合国会过半席次优势,翻修“蓝军版”的两岸条例,不必在总统选前送给扁政府“大礼”。
鸽派人士则认为,两岸条例修法涉及层面甚广,选举前可藉由民进党之力,合修一套“中性”的两岸条例,而昨天的协商折衷版就是依此概念酝酿而成的产物,即使直航与大陆配偶身份条款均由行政部门拥有控管权,但只要连宋胜选,就是“赢者全拿”的局面。
不过,台联对于部分条文的坚持,彰显其意识形态的用意甚明,更有借此动作捍卫基本票源的考量,一位台联立委不讳言,“不反对这些条文,回去会被批出卖台湾”;但此一发展反而形成泛绿阵营内讧之局,难怪蔡英文急得动气。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