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论语》说(40):人而不仁,如礼何?

作者:薛驰
《论语》编次以“仁”为中心。(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三》)

【讨论】

鲁国季氏、三家,以大夫而用天子礼仪,是僭越,破坏礼的。在前两章的痛斥、讽刺之后,本章既可视为孔子继续质问僭礼乐者,亦可视为孔子对礼的一个概括性阐释:“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也就是说,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礼记‧儒行》也讲:“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礼乐所以饰仁,故惟仁者能行礼乐。”以此而论,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绝不能起到“礼主敬、乐主和”的作用,不过是满足于骄傲之心、耳目之娱罢了,对其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愚昧至此,可惜呀!

到了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孔子要救世,怎么救?只能从归正人心着手。怎么归正人心?首先厘清礼乐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仁是什么?从某个方面讲,就是真心真意、全心全意。这是孔门教学的真髓。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谓得此三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仁”怎么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礼乐了。仁心蕴蓄于内,礼乐表达于外,相应相和,正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

如果仁心俱在,礼虽随时而变,如夏、商、周相继,亦皆为礼乐文明也。反过来讲,没有仁心,虽礼乐犹在,亦不过虚文也,并且不能长存,而终灭绝。

本章为八佾篇第三章,也是点睛之笔,把全篇推到最高潮,并与第二篇(为政篇)相沟通。在为政篇,孔子讲“为政以德”,并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推崇礼乐治国。

然春秋以降,礼坏乐崩,回到周礼的时代已无可能,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高蹈兴“仁”,给人心确立一个基准,让礼乐虽随时演变而不失其内核,无论人存人亡政举政息都有其镜鉴,用心良苦也。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在说话方面趾高气扬的人夸夸其谈,在行动方面趾高气扬的人自我炫耀。从脸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会做的就说会做,不会的就说不会,这是做事的准则。
  • 子张之问干禄,可以说是孔子教学的要点之一。孔子这段话有三个要点。首先,要多闻多见,即博学;其次,要阙疑阙殆,即审慎、精择;再次,要慎言慎行,即守之约。如此,言寡尤,行寡悔,禄将不求而自至。
  • 孔子尊贤容众,并不主张除恶务尽。事实上,善恶相对,是人世常态,世界上不可能全是君子而没有小人、恶人,对小人、恶人也要给条活路。孔子建议举用正直之人,置之于邪枉人之上,则邪枉之人也能化为直,而不是说废置邪枉之人。
  • 对于本章,明代大政治家张居正如是说:“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己。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其实呢,孔子是要季康子以身作则、以上帅下、率先垂范。
  • 儒家对孝的重视,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说“本朝以孝治天下”。甚至西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孝”字,其它王朝皇帝的谥号也多有“孝”字。所以,中国正统之政,重点是讲“教化”、“王化”,而非暴力统治,皇帝是“作之君、作之师”,官员是“父母官”,家国同构。从家庭到朝廷,孝是主导性的伦理。
  • 钱穆对本章的解说,则非常高妙。他说:人类社会,有法律契约,有道德礼俗,所以为指导与约束者纵甚备,然使相互间无信心,一切人事仍将无法推进。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而又使有活动之余地,正如车之有𫐐𫐄。
  • 孔子百世可知,其依据就在于中华文化,在于道统。汉代董仲舒说了个非常著名的话“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注意,孔子这里说的“继周”,有特定的含义,是指继承周礼、周的文化。只要行在中华文化的轨道上,有“因”有“损益”,“虽百世可知也”。
  • 本章前句是评一不当做而做的事,后句是评一当做而不做的事。有人认为,从意义上讲,应当各自为一章。但既然作为一章,编者应有苦心。就“为政”而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无论“不为”还是“必为”,都上循天理,内怀仁心,而勇于担当。
  • 本次中华文明,从黄帝开始,到夏商西周,是为礼乐文明。所谓“六代乐舞”,一般指黄帝《云门》、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商汤《大濩》,以及周武王《大武》。又分为文舞和武舞。前四代,因禅让得天下,故称文舞,表演者手持乐器与雉鸡尾羽;后两代,因靠武力夺天下,故称武舞,表演者手持干戚。
  • 鲁国文化最盛,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还有一个独特的意义。大家知道,一朝文化精华俱在宫廷。然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文化亦遭浩劫。幸而有鲁,许多文化精华得以保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