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09月28日讯】南宋时,江西有一个名士,自以为学识渊博,天下无敌。有一天,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于是,提笔给杨万里写了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登门拜访。
杨万里回信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您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亲口尝一尝滋味,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点。”
那个名士从未听说过配盐幽菽,又拉不下脸面去请教别人,满街到处乱找也没有找到,只好空手来到吉水。见到杨万里,寒喧几句之后,他便问:“您信中提到的配盐幽菽是不是卖的地方比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实在抱歉。”
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你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啊!”说着,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韵略》,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所谓的配盐幽菽,就是家家户户经常食用的豆豉啊!
名士看了,非常惭愧,这才恍然大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怪只怪自己平日读书太少,还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从此以后,他变得平和谦逊,再也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
“六爻”皆吉的谦卦
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的《周易》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其中六十三卦的“六爻”都有吉有凶,只有一卦的“六爻”全是吉,这一卦就是“谦卦”。
卦辞是:“谦:亨,君子有终。”意思是:君子保持谦卑,可以万事亨通,善始善终。
卦象是:一座大山,不是高耸在地平线上,而是深居于地平线下。
“像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
意思是: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征着谦卑。君子谦卑,多者能积聚更多,少者也能增益。无论多寡,都能从谦卑中受益。
《周易》中对谦卦的解释是:“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意思是:天、地、鬼神、人都善待谦卑的人,而不待见骄傲自满的人。谦卑的人,尊贵而光明,虽心处下,却高洁得难以逾越,可善始善终。
由《周易》的谦卦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卑乃上上之美德。
尧能谦卑 天下归心
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尧的谦卑最为后人称道。
《庄子‧让王》记载:尧治理天下万民,使海宇清平。他举贤任能,朝野上下,人才济济。但他仍认为自己不够贤能,唯恐埋没人才,常深入山野,寻查细访,求贤问道。他曾先后四次将天子位让于有道名士。
尧说:“天下者,公之者也,凡为公者,贤者为尊,乃行天下之大道也。某德薄才疏,深恐贻误苍生。”
贤士们见尧如此谦卑恭让,无不感佩地说:“忧民深切如斯,无怪臣民呼尧天也!”皆不受位而隐居。
尧还曾拜著名道士蒲伊为师,对他极为恭敬,执弟子之礼,北面而朝之求教。他后来禅位于德才兼备的舜。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尧舜之所以为圣人,就是谦虚到了至诚的境地……君子之道,就是要善于谦光照人,谦恭待人,后己先人。”
周公教子谦卑 成就礼仪之邦
汉初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姓姬,名旦,是中国西周初期的伟大政治家,因为他的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东北),所以被称为周公。他不但帮助武王灭掉商朝,而且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时,由他摄政,管理国家。
周公虽位高权重,公务繁忙,仍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为鲁国的国君。临行前,周公告诫他说:“你不要因为当了国君就骄傲起来而怠慢士人。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今王之叔,我在国家中地位是不低的,但是,我还是‘一沐三握发,一食三吐哺’,兢兢业业,谦卑待人,总担心因为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而失去天下的士人呢!”
“你到鲁国去,绝对不要因为是国君就看不起人啊!品德高尚而能恭敬者,必定兴旺发达;属地广大、富庶而能节俭者,必定四境安宁;官高位显而能谦逊待人者,必定愈受尊敬;兵多将强而不轻敌者,必能取胜;聪明智慧而又自以为愚者,必能不断进步;学识渊博而自知肤浅,虚心学习者,必定见识日增。这六者都是谦卑的表现。”
“所以《周易》中说,有一种品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身,这就是谦卑啊!”
伯禽到了鲁国后,谨遵父亲的教导,善待臣民,倾心治国,使鲁国君臣团结,上下一心,社会风气也很好。后来,鲁国被称为“礼仪之邦”。
孔子谦卑 成万世师表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素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自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学说,不仅影响中国几千年,而且广传中国周边国家,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太宗虚心纳谏 开创盛世
如果从秦始皇建帝号算起(公元前221年),至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止(公元1912年),中国有皇帝的历史有2100多年。期间,出了两个“千古一帝”:前一千年,是唐太宗;后一千年,是康熙。
唐太宗之所以被尊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以文治武功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司马光对唐太宗的评价是:“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自古以来,凡有大才者,常恃才傲物,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听不进反对意见。
唐太宗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虚心纳谏的英君明主。
贞观一代,谏臣济济,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魏徵了。从武德九年到贞观十七年(公元626年到643年),魏徵向唐太宗谏奏200多条,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等等等等,都被唐太宗采纳。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欲到南山巡幸游玩,一切准备就绪,结果未去。魏徵问道:“陛下为何不去了?”唐太宗笑答:“害怕爱卿责怪我,所以不去了。”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魏徵给唐太宗上《十渐不克终疏》,历数唐太宗的十条缺点。唐太宗不仅没有排拒,相反,“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还将奏疏写在屏风上,朝夕瞻仰,并令“录付史司”抄给史馆,载入史册。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去世时,唐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唐太宗虚心纳谏,朝堂上下,“忠者沥其心,智者尽其策,臣无隔情于上,君能遍照于下”。
谦卑何以成上上之美德?
我个人体会,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天佑神助谦卑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讲到“天”,比如:“人在做,天在看”,“人间私语,天闻如雷”,“人算不如天算”,“人欺天不欺”,“顺天则昌,逆天则亡”等,这个“天”是什么?就是神。
《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永远是人头顶上的那个“一”。
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都是信神敬神的。信神敬神的人认为,是神创造了宇宙、天、地、人、万事万物,是神掌管着宇宙、天、地、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人只有信神敬神,遵循神给人留下的道德规范生活,方可得天佑神助。
在神创造的茫茫天宇中,人是非常渺小的,人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人只有心怀谦卑,信神敬神,才能得到神启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第二,谦卑好处多多。
谦卑的人,懂得尊重人,待人彬彬有礼,皆谦谦君子也。
《礼记‧曲礼》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孟子说,“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心怀谦卑,才能无分别心地尊重相遇的人,得到贵人的指点、帮助、提携;才能不耻下问,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能和合上下,平衡左右,修内安外。
谦卑的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
个人的才智再高,也是有限的。即便如孔子这样的“至圣先人”,如唐太宗这样的“千古一帝”,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有其局限性,要做好人,成大事,必须集思广益。这样,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至关重要。唯有心怀谦卑者,才能从善如流。
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他常用的盆上刻了一句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理解,这个“新”包括品德的完善,知识的更新,事业的进步等。要做到这些“新”,必须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唯有心怀谦卑者,才能择善而从。
谦卑的人,不与人争。
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总是往低处流,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高下,水流的最低处,往往是众人不想呆的地方。上善之人,就有像水一样的品性。
谦卑之人,是可以像水一样,把自己摆在最低的那个位置的人,也就是能够彻底放下自我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名气多大,才智多高,功劳多大,都是不会与人争高下的。
不与人争者,必有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宽广胸怀。
老子还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那就是超凡脱俗,成就了至大、至刚、至善。
结语
《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古今中外,举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大成就者,无一不是怀谦卑之心,养谦卑之德,行谦卑之道,而获天佑神助者。
中共当政75年,不断鼓吹无神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狂傲至极,害人害己害子孙;到如今,已到了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地步。
在历史已进入“天灭中共”的特殊历史时刻,唯有回归传统道德,常怀谦卑之心,国能新,民能新,万物能新。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