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在音乐与家庭之间 奏出幸福的旋律

北港唐昭龙和太太蔡春媛,一起在北港文化中心担任志工。(唐昭龙提供)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09月01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在云林北港,唐昭龙不仅是音乐爱好者,更是一位懂得如何将音乐与家庭谐和相处的丈夫。他以细腻的情感与坚持,让音乐融入生活,并在艺术与日常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透过他的故事,我们看见了一位在婚姻、家庭和艺术中不断磨合、成长的平凡人,如何在每一个音符中,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唐昭龙很珍惜跟妈妈及家人相聚的时光。(唐昭龙提供)

婚姻中的音乐与家庭平衡

“婚姻啊,其实就是两个人慢慢磨合。”唐昭龙笑着说。“我本来就爱音乐,结婚初期还参加国乐团和南管团。每个礼拜差不多有两三天晚上都在练习,真的有点对不起我太太。”

唐昭龙全家福。(唐昭龙提供)

孩子出生后,太太经常对他抱怨:“你老是跑去练习,孩子都是我在带。”唐昭龙心里也有些无奈,心想:“我也没有其他爱好啊,就爱这些音乐,想去学一点东西。”但太太显然希望他能减少这些活动,一起来照顾小孩。

后来,唐昭龙选择专注在南管上。“国乐团有时候一周可能要加强练习三、四天,太太当然更不高兴了。刚好国乐团那时候改组,我就顺势专心在南管上。”

在北港南管社团团练中,用洞箫帮大家伴奏。(唐昭龙提供)

从国乐到南管的转折

唐昭龙感激地说:“真的很感谢我太太的辛苦,这段期间她把孩子带大,让我可以专心学音乐。”

唐昭龙回忆起自己对南管的兴趣,早在1991年他还没结婚时就已经开始了这段音乐之旅。“那时我刚从台北回到北港,刚好赶上妈祖庆典,连续几天的艺阁绕境,我当时在房间里午睡,突然听到国乐和南管的声音,心里一动,就赶紧跑出去看热闹。”

“那天我看到朝天宫的艺阁车上有国乐演奏,瞬间被吸引住了。”唐昭龙笑着说。“隔天我就跑去朝天宫,刚好碰到国乐团的团长张英德先生,跟他打听了有没有在招新生。结果一拍即合,我就这样加入了国乐团。”

北港音乐同好,不定期做公益演出。(唐昭龙提供)

随着国乐学习的深入,唐昭龙的音乐路上出现了另一个重要转折。“有一次我去建国国中帮孙澈老师的国乐代课,刚好遇到一间教室上着南管课程,当时没特别注意,没想到隔几天在老人会的活动上又听到南管的表演,心里想,哇,这洞箫吹得比我还厉害!”

国乐团孙澈老师。(唐昭龙提供)

“后来我就去找那位老师(蔡青源老师)学南管,这大概是在1995年左右。”唐昭龙回忆道。

“我学乐器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欣赏层次。”唐昭龙说,“比如我会拉小提琴,所以听别人拉时,我不仅会说好听,还能分析里面的指法变化,乐句处理等。是因为我也有练过那样的乐器。”

前排拿麦克风的是蔡青源老师。(唐昭龙提供)

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一开始,我只是关心北港的艺文活动,没想到因为接触到南管和艺阁,整个人就被吸进去了!”唐昭龙笑着说。“这么好的东西,当然要好好保存下来啊。”

唐昭龙回忆,当时他决定把对音乐的热爱与北港文化结合,于是开了部落格,专门分享南管和北港文化的点点滴滴。“起初只是想记录自己学音乐的过程,没想到竟然引来了一些北港文化爱好者,他们不但给我更多资讯,还一起探讨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叶圭安老师,莅临解说及示范教学。(唐昭龙提供)

随着对南管的深入了解,唐昭龙渐渐明白为什么北港的南管这么兴盛。“早期北港可是个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有朝天宫这个商业活动的核心,随着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文化也逐渐提升,南管这种优雅的音乐,自然就在这里扎了根。”

北港田园艺廊展出开幕会上,为活动作暖场。 (唐昭龙提供)

让南管融入生活

“我在推广南管时,常常说:‘以演出代替练习’。”唐昭龙分享道。“因为团员们来这里学习的心态各不相同,有些人是认真学南管的,有些人可能是来交朋友、联谊的。但不管怎样,平常练习时大概只有十个人,可是一到演出,就会有二十个人来,大家都更积极!”

在北港运动公园的音乐同好不少。(唐昭龙提供)

唐昭龙笑着说:“你参加一次演出,胜过三次练习!练习时没什么压力,但一上台演出,就会有无形中的压力,让你更专注。有人会说,‘我紧张得吃不下去!’这就是演出的效果。”

他回忆起过去在振兴戏院的表演:“那里没有舞台和观众的隔阂,观众们在下面泡茶,我们就在上面演奏,气氛非常自然。这样的表演方式,真正做到了让艺术融入生活。来北港的人,看到这样的表演,会觉得不错,慢慢地就被吸引了。”

有时候会安排在北港振兴戏院表演。(唐昭龙提供)

从票价到音响 一切都是艺术

“当年新象艺术中心要订票价时,负责人(许博允先生)总会先问问我的意见,”唐昭龙笑着说。“我们会在不同位置听音响效果,好的音效当然票价也要好好考量一下。”

唐昭龙对音响的兴趣还让他结识了不少音响界的朋友。“北港其实有不少音响发烧友,大家对音响的感觉都不一样,真是个有趣的圈子。”

北港洞箫会的成员。(唐昭龙提供)

说到音乐,唐昭龙的热情更是溢于言表。“我收集了大约一百多种乐器,可以说是小型的音乐博物馆了,特别是南管的乐器就有十几样。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够成立一个音乐博物馆,不仅让人们可以看到乐器,还能够亲自体验演奏,让艺术真正落实在生活中。”

唐昭龙收藏超过百种的乐器。(唐昭龙提供)

北港牛墟 艺术交流的另类舞台

我的美术老师——蔡荣熙老师跟我说【牛墟有台手风琴,很不错,问我要不要去看看。】

“我当时很好奇,牛墟居然有卖乐器?”唐昭龙笑着说,“结果去的时候那台手风琴已经卖掉了,但我还是发现有卖二胡、笛子之类的乐器,觉得很新奇,后来就自己常去逛了。”

我的美术老师——蔡荣熙老师跟我说,牛墟有卖乐器。(唐昭龙提供)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昭龙在牛墟结识了不少卖乐器的摊主,“到最后他们还特地为我保留一些好货呢!”他笑道,“无形中,我发现牛墟卖乐器的摊位越来越多,大家知道有人会来买,就开始供应更多乐器。”

唐昭龙还分享了他在牛墟结交朋友的经历,“我跟卖古玩的朋友们做朋友,听他们讲解那些古董,感觉比参观故宫还过瘾呢!在故宫你只能看,不能摸,但在牛墟,大家会让你拿起来把玩,还会解释给你听,这是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唐昭龙还分享了他在牛墟结交朋友的经历。(唐昭龙提供)

在牛墟的经历让唐昭龙深刻体会到,艺术应该融入生活,“我不是以买卖的心态去牛墟,而是结交朋友,与他们建立信任。当艺术真正融入生活,像牛墟这样的地方,也能变成一个艺术交流的舞台及美育欣赏的教室。”

唐昭龙最后总结道:“艺术不应该只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让它真正发光发热。”

北港音乐同好,经常聚会切磋,提升音乐上的技术。(唐昭龙提供)

志工经验带来的艺术成长

“当志工啊,真的是收获满满!”唐昭龙笑着说。“在北港文化中心,我们志工主要负责展览馆和表演厅两个场域。”

在担任志工后,唐昭龙学会了布展和撤展的技巧。“很多人觉得这些工作繁琐,但我反而觉得这是个接触创作者的好机会。特别是在艺术展开幕的茶会上,不仅能和艺术家交流,还能听到他们的创作理念。这样一来,我也能更好地解说给参观者听。”这些经历也让他学习及运用在北港文化中心志工的工作上。

在北港活动中心担任志工,增加不少见闻。(唐昭龙提供)

至于表演厅,唐昭龙的热情更是不言而喻。“我大学时期就爱听音乐会,每年大概听五十场左右,几乎一周一场。”他笑着说,“很多人问我哪来的时间及金钱?其实大部分都是免费场次,像东吴大学音乐系的毕业展演,我几乎场场不落!”

就读东吴大学时社团活动。(唐昭龙提供)

唐昭龙回忆起在东吴大学时的音乐启蒙。“当时我发现学校(东吴大学城区部)对面有个洪健全视听图书馆,那里有免费的MTV包厢,播放古典音乐,像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奏之类的。我大四才发现这个宝地,从那时起,我就迷上了古典音乐。”

他还提到,自己听的音乐甚至比专科的音乐系学生还多。“那些学弟学妹专注于练习自己的主修乐器,反而少了接触其他乐器和音乐风格的机会。而我因为听得多,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很多音乐知识,学弟学妹们都说我‘好厉害’。”

唐昭龙发现学校(东吴大学城区部)对面有个洪健全视听图书馆。(唐昭龙提供)

唐昭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音乐、家庭,还是对艺术的热爱,最终都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他的生命里,音乐不仅是兴趣,更是与家人和社区连结的桥梁。透过他细腻的经营,音乐和艺术不再仅仅是表演舞台上的光芒,更成为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份融合中,他不仅找到了自我的满足,也找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只要用心,艺术真的可以融入生活,让每一个日常都充满韵律和感动。

唐昭龙观光工厂下班后,经常在北港担任导览志工,解说北港人文历史。(唐昭龙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