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药食同源】

艾草配豆馅  千年的妙药

文/白玉熙

艾草,自古就是一味汉方药草。赤小豆与艾草做成的“艾草粿”,正是清明时节或寒气和湿气过重的季节,最好的保健妙药。(赖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人气: 16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每年阳春三月(公历四月)的清明时节,正逢日本赏樱、冲绳祭祖,届时,艾叶做的糯米团子(艾叶粿,台湾称“草仔粿”),就会走入千家万户,它不仅化作一抹新绿的春色,与樱花相映成趣,还能去除寒湿病邪,调和人体阴阳机制,为人们带来吉祥与安康。

艾草配豆馅  千年的妙药

这种团子,尽管各地材料各异,品类繁多,主要多由艾叶、糯米、大米和小豆馅做成。据日本平安时代编撰的《和名类聚抄》,它源自唐朝传入的“唐菓子”。当时主要用来祭神。因此,这种食物,至少拥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如今,多数人赞美它翠绿的色泽、艾草的香气、软糯的口感,视作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当然,不少华人还发现了它与唐代寒食节或清明节祭祖的渊源,却忽视了它的健康功效。

艾叶团子,它有个非常可贵的特点,就是守护了唐代团子的养生功效——暖肾养肝、健脾除湿、补血养颜、清心安神。即使是古代寒食节禁止用火,只能吃入生冷的食物,有艾叶团子护身,也不容易伤及肠胃,避免出现腹痛、腹泻、腰腿畏寒、四肢沉重、焦躁易怒等不适的症状。

它的材料搭配,不管表面形式如何变化,但甘美的小豆馅或涂在表面,或包在里头,始终不离不弃,千年不变,看似难以理解,仿佛不知变通,口味单调,殊不知,赤小豆与艾草相辅相成,正是清明时节,或者寒气和湿气过重的季节,最好的保健妙药。

从古人用艾草寻找水源  看其药理

艾草,自古就是一味汉方药草,其好处数不胜数,几乎所有今天人们罹患的现代病,都在它的调理范围。然而人们却不知其关键的药理到底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艾草能将看不见的人体能量——气,以及有形的血和水,这三大循环系统激活,让它们畅通无阻,阴阳调和,从而恢复人体脏腑的机能。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行军打仗,或困于荒野,急于寻找水源时,会利用艾草来找到地下的水源。只要在地上挖个小坑,将采集来的艾草放进去,进行燃烧,然后观察周围,哪里有烟气和水汽冒出,就是地下的水源之处,挖下去,就能冒出泉水,解救危难。

其实,就是利用了艾草能进入地下水道系统,为水注入阳气,使得寒凉的地下水有了推动力,能气化成更微观的水汽,从地下蒸腾出地面的现象。也是为何中医会用艾草放在人体一些跟水相关的穴位上来做灸的治疗,能让人冒汗的原因。不少罹患水肿和外感风寒的病患,因“出汗”而将人体寒气和废水驱逐出,从而得到改善或痊愈。

古老的中医医学认为“人体是小宇宙”,人体也有一个五行运转的循环体系,与五脏经络对应。而人体的肾脏,中医归为水脏,负责人体所有水液的供应和排泄,但水汽性寒,“寒水”如果缺少热能的推动,自然下走,难以上行,如果遇上湿气很重的季节,人体腰部会感觉畏寒、疼痛,四肢沉重难举,而上部的心肺头面,因水汽寒凉而无法上行,必然肝气燥,心火大,燥热难耐,易怒失眠,浑身不畅。

所以,肾部最忌讳缺少阳气(中医叫做“肾阳之气”)。艾草的火力进入肾部经脉,就能将阴寒的下部之水转变为人体细胞可以利用的更加微观的水粒子(中医术语叫作“气化”)。把“寒水汽化”后,“肾阳之气”就能不断上行,变为“温水养肝”(肝气,五行属木)。肝气负责疏通血脉,打通五行气机,将气、血、水运送到所有细胞里,自然恢复人体机能,百病皆消。此为古代艾草养生和治病的原理。

大家都知道,古人喜欢在湿度重的季节佩戴香草,认为这样能驱邪避灾,原因就在于药草浓郁香气的本身就是微观的能量物质,可进入人体经脉这套五行气机,让人恢复正气,抵御病邪。所以艾叶的香气,自动为人恢复正气,赶走病邪,真的能为人带来吉祥安康。

赤小豆自上而下降心火 排湿气 健脾胃

艾草从下(肾部)往上,驱水上行,滋润肝气(五行认为“水生木”),疏通气血,打通五行机制,而赤小豆(又名红饭豆、饭豆,是豆科植物,外形与红豆相似,稍微细长),运行路线则刚好相反。

赤小豆色红属火,与心脉五行一致,可入心脉补气血,这样一来,可助艾草疏通气血的同时,还能驱逐废水下走,变成尿液排走(中医术语叫“利尿除湿”),以免人体湿气过重而腹泻、腹痛、肠道发炎,脾胃失职。

脾胃,五行属土,与湿气相通,最为忌讳“湿气过重”,赤小豆就能把脾胃的湿气转化为尿液排走,恢复脾胃机能。这个也叫“气化”(就是人体五行能量运转变化的意思)。

也就是说,艾草负责运水上行,补足肾部阳气,给阴水注入动力,疏通气血,打通经脉,赤小豆负责将湿气、废水和心脉多余的燥火往下带,利用排尿的方式下行而导出体外。这样一来,寒水上行,心火下降,阴阳调和,正常运转,处于动态平衡,人体五行机制便自动调和五脏,恢复机能。艾草、赤小豆两者可谓最完美的搭配。

古人通过“调和阴阳”来消病、养生的智慧,超出现代医学的层次,岂能随意更改。

甲辰年湿气横行  肾寒脾弱  肝火过旺

今年2024,按传统黄历,是甲辰年。

根据中医最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所述,“甲辰年”大自然土气太过,湿气过重,春季寒湿流行,雨雾偏多,而脾胃(五行属土)必然与自然界的湿气相通感应:当阳气受阻,消化之力则变弱。这时候,脾胃虚弱,吃生冷食物容易腹痛、泻肚的人,要特别注意除寒湿之气,保护脾胃。

同时,因“土克水”,土气太过,就会克制肾部机能,肾部必然寒凉,导致四肢沉重,春季必然肝火上浮,薰烤心、肺、头、面,引发各种炎症,不得安宁。

为了克制过度的土气(也就是湿气的横行),到了春季木气生发强盛的季节,自然界必然引发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实际就是自然界五行能量机制在调节的现象。

木气要克制土气(湿气),要复原、平衡原先的机制,因此,人体五行机制必然与自然界相通,出现同样的现象:身体肝气(五行属木)强硬火大,如得不到肾水的温养,人会变得十分燥怒,也就很容易焦虑、失眠,口、眼不适。

这时,适当食用艾草制作的糯米团子,导正肝、肾、脾、胃系统失衡的状态,正合时宜。

禁忌

糯米虽然能补气血,但难消化,脾胃虚弱的人,不可大量摄食,同时,阴虚内热体质的人,本身缺乏水分,要注意补水,否则,多吃艾草容易上火内热,令人焦躁。若觉得不适合自己的体质,少吃为妙。

建议同时食用大米与山药、萝卜(日本叫长芋)煮成的稀粥,这些白色食物强肺(五行属金)补气,清除火气的同时,可滋补肾精、肾水(金生水),改善水分不足、阳气偏盛所引发的内热。

因青团(艾草粿)的做法比较麻烦,感兴趣的,可以参照网上各类视频节目来制作。@◇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周侃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