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恒温的,人体透过体温调节中枢四大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经由皮肤、毛细孔、血管和呼吸来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恒定。如果无法透过流汗来散热,以有效降低体温,就会中暑。
任何人都可能发生中暑,当出现疑似中暑的征兆时,如体温升高、皮肤干热变红、心跳加速,严重者会无法流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出现神智混乱、抽筋、昏迷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如松脱衣物,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等),饮用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并以最快的速度就医。
中医的观点来看,中暑又分为“阳暑”与“阴暑”,两者的致病机转与症状表现有些差异,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刮痧、按摩缓解中暑 阳暑、阴暑处理大不同
一、阳暑: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
长时间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高”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的人,例如工人、农夫等,即便流了很多汗,也无法排出身体多余的热,体温调节中枢因过度炎热而失调。
降低体温方法:
1.刮痧:可藉由刮痧排出体内热气。利用边缘光滑的刮痧板,涂上凡士林或润肤乳液,尽量刮背部/颈部肌肉丰厚处,不须太用力,有刮出痧即可散热。
2.穴位按摩:在颈后大椎穴、头部侧边的太阳穴处擦些清凉油,帮助散热,接着按压穴位。
大椎穴:低头时,颈部后面最高处;功效为退热、升阳、益气、补虚。
太阳穴:头颞部之凹陷处;功效为止头痛、眩晕。
二、阴暑:由静而得之,故名“阴暑”。
夏天长时间吹冷气,例如业务员,室内工作者等;吃太多冰品;或是在外头晒得太热后,没有先在门外歇会儿就进入冷气房,造成皮肤表面毛细孔、微血管快速收缩,体内有热气却流不出汗。
降低体温方法:
1.不建议刮痧:阴暑受热机转与阳属不同,所以不建议刮痧。
2.穴位按摩:胸闷、恶心时,可以按压内关穴;头晕、头痛时,可以按压风池穴。
内关穴:手掌横纹向内数三指幅处:功效为宽胸、止呕、和胃、降逆。
风池穴:后脑杓斜方肌上缘凹陷处;功效为清头目,利五官七窍。
夏季消暑生津 中医推荐1茶饮
食材:西洋参2钱、麦门冬3钱、五味子1钱、竹叶1钱、薄荷1钱。
料理方式:
1.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1000c.c.水烹煮,大火滚后,以文火续煮15分钟。
2.把药渣滤干净,置于室温放凉,即可饮用。
饮用说明:可装入保温杯携带外出,天气热时,少量多喝。单次饮用不要超过500ml,每1~2小时补充1次;饮用总量以体重×40ml计算(例如:60kg×40=2400ml)。
疗效:
- •西洋参:甘、微苦、寒,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 •麦门冬: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 •五味子:酸、甘、温,能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预防中暑 谨记三要诀
(台湾)国民健康署呼吁,民众应避免曝晒于高温之下,并牢记预防中暑三要诀:“多喝白开水、保持凉爽、提高警觉”,以避免发生致命的热中暑。
一、多喝白开水
1.依循国民健康署提出“喝白开水五要诀”:起床一杯水、用餐配杯水、外出要带水、好好喝的水(白开水中加入少许柠檬、各种新鲜水果,或加入茶叶泡制作冷泡茶),以及每天至少饮用1,500cc的白开水,不仅可维持体温恒定,并有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等功效。
2.不论活动程度,应该随时补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若个人因身体状况,医师嘱咐需少量饮水,应询问医师,天气酷热时,喝多少量为宜。
3.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较多水分。
4.不可补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饮料,以免身体流失更多水分。
5.避免喝太过冰冷的水,以免胃不舒服。
二、保持凉爽
1.穿着轻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
2.室内加装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关掉非必要的灯和电器设备,以免产生更多热量。
4.尽可能待在室内凉爽、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
5.不可将任何人留置在密闭、停泊的车内。
三、提高警觉
1.检查室内空调相关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2.室内摆放温度计,随时监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造成身体不适。
3.随时注意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安排户外运动,选择气温较低的日子。
4.如果必须外出,建议行走于阴凉处,并涂抹防晒霜,戴宽边帽、太阳眼镜。
5.若觉得轻微头痛、精神混乱、虚弱、昏厥,尽快至阴凉处休息。◎
(本文摘编自《》,马光医疗网提供)
推荐阅读
喝冷饮反而中暑?中医推荐2种消暑茶饮
夏季养生重养心 4款茶饮退火、祛湿、消除疲劳
常吃冷食、吹冷气不利养生 中医师授补救3法宝
责任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