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论语》说(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者:薛驰
在儒家看来,“学”是人生第一要义,但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思。(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78
【字号】    
   标签: tags: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十五》)

【注释】

罔:迷惘、谬妄、无知。

:《论语》中“殆”有二义,一为疑,如“多见阙殆”;一为危险,如“今之从政者殆而”、“郑声淫,佞人殆”。

【讨论】

孔子是论“学”第一人。《论语》全书“学”字出现六十多处,“思”字出现三十多处(相比之下,“习”字仅三见),本章则谈“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大概是最会“学”的人,但也有过教训。例如,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篇)

孔子还说:人啊,即使好仁、知、信、直、勇、刚,但如果不好学,也容易出问题(阳货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最有意思的是,与子路最初相见时,孔子劝学,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来,哪用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再拜,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儒家眼里,“学”是人生第一要义,但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思。

《论语》中讲“思”的地方很多。例如,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篇)

而《礼记‧中庸》甚至提出了一个“学”的完整过程(“行”也涵盖在“学”之中,学行合一、知行合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关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居正根据程朱理学的观点解读道:“天下的道理,散在万事,而统会于吾心。惟其散于万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工夫,而后能实有诸己,这叫作学。惟其会于一心,故必加沉潜反复,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后能穷其精微,这叫作思。这两件缺一不可。若徒知务学,而不思索其义,则理不明于心,其所学者,不过卤莽之粗迹,终于昏昧而已,所以说学而不思则罔。若徒知思索,而不用力于学,则功不究其实,其所思者不过想像之虚见,终于危殆而已,所以说思而不学则殆。”

而在今日,我们尤须对“学”字广义理解,把做事当作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教育界有此经验之谈:写三年教案,不一定是个好老师;如写三年教学反思,则一定是个优秀的教师。以当今世界之繁杂、生活之匆匆,我们更加需要“学”而有“思”。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为政篇,首章以“为政以德”定基,次章则讲“思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于去邪归正,故举《诗》要当一句以言之。孔门立学,无论学什么,都在人心上下功夫,归于己心之德。为政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载物,坦坦荡荡。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