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情绪界限 让你变得更勇敢
编者按:要怎么做,才能摆脱情绪勒索,不再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能总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委屈求全。那么,要怎么做,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选择?看看专家如何说。
我为我的情绪与行为负责,但不为你的––建立情绪界限的重要
当我们看清楚情绪勒索的互动模式,以及身处在这样的关系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之后,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才能不再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再总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要怎么做,才能摆脱情绪勒索的关系?
除了觉察自己的内心小剧场,了解那些“习惯性的罪恶感”怎么影响我们,还有呢?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答案是:建立属于你的情绪界限。
什么是“情绪界限”?界限,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范围”。“情绪界限”,则是延续“界限”的意义,鼓励我们在情绪上,与他人拉出一个距离,找出我们自己不能被侵犯的“范围”。
当我们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情绪界限”,会发生什么事呢?
长期推动情绪教育的曹中玮教授,在其著作《当下,与情绪相遇》一书提到,当我们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情绪界限”,我们会很容易把他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或是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我们分不清这个情绪究竟是谁的责任。
当你建立了自己的情绪界限,其实也就是代表: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
在前文的第二部分,谈到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时,我已经谈到关于“替自己的情绪负责任,但不替他人情绪负责任”的重要性。
或许,有些人可能会好奇:“但是,如果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才让我觉得难过、生气,那不就是对方‘造成’我的情绪,怎么被引发的情绪,还是我要自己负责呢?对方对我的伤害,难道都不算什么吗?”
我很喜欢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概念。
假设,今天你不小心踩了对方一脚,对方很痛,他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
他虽然很痛,但可能会在你道歉的时候,笑笑说没关系,还问你有没有跌伤。或是,他可能反应很大的说:“很痛耶!走路看路好不好!”但是抱怨几句,也就算了。
更甚者,对方可能随身带刀,然后,他拿刀砍了你。被抓进警察局,警察问:“你为什么砍人?你随身携带刀,是有预谋的吗?”对方信誓旦旦的说:“才不是,我也没有上街乱砍人啊,是因为他踩我脚,很痛耶!所以我才拿刀砍他。”
如果你因为踩了别人一脚,别人的情绪反应可能有这么多种,但是,难道他们的情绪反应,都是你要负责的吗?
我相信,你一定会觉得:“拿刀砍也太严重了吧……”但对于某些人而言,所有的侵犯行为,甚至是他主观认定的侵犯行为,都会引起如此大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当对方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又要我们负责时,其实有时,这种互动就会变成“情绪勒索”,尤其是当我们没有清楚的情绪界限。
也就是说,所谓“建立情绪界限”,指的是:我们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如果我做了伤害对方的事,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的,这个行为,是我需要负责的。
比如上面举的例子:我踩了别人一脚,让别人会痛,甚至可能会受伤,我需要道歉,甚至可能需要付医药费,送对方去治疗。
这是我为了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如果对方要拿刀砍我,这是他自己的情绪,他自己的责任。因为同样的行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而我不可能为每一个情绪反应负责,因为那些情绪反应,有时候,甚至不一定是根源于我的这个行为,而可能是他过往没有处理完的情绪,在这次事件中一次爆发。
这就是“我为我的情绪负责,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情绪界限的重要概念。
当我们建立了属于我们的“情绪界限”,这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在情绪上可以与他人保有一定的距离,不至于因为他人“过多”或“过当”的情绪与要求,使得让我们的情绪界限被侵犯,就能使我们不至于时常因他人过多的情绪干涉、影响我们,或是迫使我们忽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当我们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情绪界限,这使得我们可以变得更勇敢,更清楚自己的感觉,以及与他人的互动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为自己发声,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可以尊重自我的需求。
当然,这个“情绪界限”,是有弹性,而非僵化的。有时我们可以让界限靠近我们一点,愿意多替对方着想;有时,当我们比较没有能量的时候,我们选择多照顾自己一些,那么情绪界限,或许就会往外一些。
重点是:情绪界限的建立,没有“应该或不应该”,而是“选择”。
我们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在当下,在每一次互动中。这些选择,出于我个人的意愿表现,而非因为社会的价值观,而非因为我内心的害怕或恐惧。
当我能够建立起我自己的情绪界限,并且能对外宣告,这也代表我愿意尊重我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而我也相信,我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是应该被别人尊重的。
如此,我将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选择。(网站专文)
(本文摘编自《》,宝瓶文化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