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佳人传系列之十五

【佳人传】 作诗千首 持斋修道的汪端

作者:兰音
汪端因文字而扬名,也能在文字中顿悟、超脱,不愧是一位有大智慧的真才女。图为清 冷枚绘《神仙故事图册》之十(局部)。(公有领域)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清代诗坛有一位才女,长于书香之家,嫁入诗礼之族。她身边的亲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这个文学家族中,一颗光华熠熠的明珠。

她与诗歌,注定结下不解之缘。她留下文集十卷、诗作千篇,大概是历史上存诗最多的女子;她遍览明诗、辑成诗选,成为闺阁中罕见的独具诗学与史学眼光的诗评大家。

她就是汪端,一个为诗歌倾尽心血的传奇女子。

七岁善吟咏 才比谢道韫

汪端,字允庄,一字小韫,生于钱塘的一个仕宦家族。她的祖父汪宪和父亲汪瑜都是博学多闻、淡泊名利的风雅之士,他们无意在官场建功立业,早早归隐家园,琴书为伴,吟咏为乐。汪氏非大富大贵之家,其藏书楼——振绮堂,却以藏书之丰享誉江南,是培养汪氏子弟的最珍贵的宝库。

汪端幼年作诗“娟娟凉影侵衫子,寒玉梢头月正明”,营造出清冷明净的氛围。图为南宋 刘松年绘《真迹册》之一局部。(公有领域)

汪端的母亲梁应鋗同样出自名门,家族中亦是治国能臣、风流文士、娴雅才媛辈出。梁氏虽然在汪端六岁时早逝,生前却非常注重子女的教养。汪端尚在襁褓之中,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根据汪端的文集序言所载,梁氏亲自口授唐韵,婴儿时期的汪端,已能辨识四声。汪端能走路的时候,在庭院中玩耍,看到花蕾初绽,“对之凝笑,口絮絮若有所讽”(《自然好学斋诗钞》序)。

梁氏去世后,汪瑜一生未续娶,并亲自担起培养子女的责任。他不满足于一般闺秀的识文断字,为汪端延请塾师,让她像男孩子一样明经读史。教师严厉,经史艰深,即使是早慧的神童也难免感到枯燥。汪端更是“性好儿嬉”,课后便以燃草弄蚁为乐事,汪瑜见了也不忍过于苛责。

不过,汪端在诗赋方面的才华逐渐显露:一是过目不忘,读《海赋》《哀江南赋》两遍,就能熟练背诵,不漏一字;二是博览宋代以来各朝诗歌,七岁即赋诗。她的诗集,收录了16首十岁以前的诗歌,炼字用句已经颇为老练,不似出于稚龄孩童之手。

如《乌夜啼》:“乌心思反哺,绕树最依依。”用质朴深情的词句表达反哺的孝心。再如《为伯姊纫青题幽篁坐月画卷》:“娟娟凉影侵衫子,寒玉梢头月正明。”月影娟娟,凉气侵衫,营造出清冷明净的氛围。

东晋才女谢道韫,因一句“为若柳絮因风起”留下了咏絮才的典故。汪端在童年时期,也因吟咏春雪而传为美谈。“寒意迟初燕,春声静早鸦。”她以春燕迟来的细节,烘托初春料峭的寒意,诗思细腻灵巧。

微湿融鸳瓦,新泥殢钿车。”屋顶覆雪,错落的青瓦微微湿润;雪化于道,华丽的钿车在泥路上艰难行进。汪端以慧眼捕捉春雪中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富有雅趣,她也因此诗获得“小韫”的称号。

无忧无虑的闺阁时光,在汪端十六岁那年,因兄长、父亲的相继去世戛然而止。汪端的姨母梁德绳,把汪端接入家中抚养,直到她出嫁。幸运的是,姨母家也是颇有才情的家族,梁德绳通诗词,号称“闺中龙门”;丈夫是兵部员外郎许宗彦,同样是博古通今的文人雅士。

在姨母家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汪端的诗艺更为精进。她流连于盈架的书籍,每天醉心于诵读诗集,被家人戏称为“书痴”;她作诗以姨母为师,总是废寝忘食地修改诗作,直到满意为止;她也和姨父探讨历史,经常以独到的史学观点,在论辩中胜出。

十八岁那年,汪端嫁给门当户对的才子陈裴之,成为江南名流中的一对金童玉女。梁德绳亲自为汪端送嫁,在明湖设宴饯别,并赠诗勉励。她盛赞汪端的才学:“七岁裁小诗,往往有佳句”“论史多持平,颇合风雅趣。”

她更谆谆教诲:“尚须勤妇职,才名非所据。”女子出嫁,将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所以她希望汪端勿矜才名,而是恪守妇德,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贤妻良母。

也曾吟诗论艺,也曾为孝长斋

说起汪端的良缘,还要感谢两家长辈的撮合。汪端的夫家陈氏,更是享誉海内的文学家族,而且她的公公陈文述,是继袁枚之后的又一位倡导女性文学的大家。他广收弟子,非但陈家女眷,当地的才女名媛,也大多是他“碧城仙馆”门下的女弟子。

成婚六年,汪端和陈裴之依然保持着坐论诗文的习惯。图为南宋 刘松年绘《真迹册》之三局部。(公有领域)

这样一个鼓励女子成才的文士,几年前就听闻汪端的文名和德行,认为她与儿子陈裴之年相若、貌相似、才亦和,堪称天作之合,于是请人提亲。当时汪端刚满十五岁,汪瑜非常慎重地拜访陈家,“考察”未来女婿。

汪瑜素有知人之鉴,他看到陈裴之的《春藻堂初集》后,不禁赞叹:“此子天才英绝,后当独秀江东。”当场应允了这桩婚事。陈裴之,字孟楷,号小云,文名蜚声艺苑,也是陈家一位才学满腹的少年郎。他和汪端的结合,是琴瑟和鸣的相契,也是诗文往来的相知。

汪端是幸福的,从一个文学家族走进另一个文学家族,自身才华不仅没有因为婚嫁而埋没,反而拥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新婚不久,汪端的婆婆龚玉晨即命她,为心爱的《花海扁舟图》题诗。

新妇提笔,用清婉明丽的诗句描绘万树梅花的仙境:“恍疑三千白凤从天来,振羽缤纷集瑶圃。又疑罗浮仙子颜冰玉,一笑嫣然隔修竹。”她又含蓄表达隐逸志向及随侍婆婆的孝心:“生平亦抱烟霞癖,应许同游侍著书。”(《姑大人命题花海扁舟图》)

这对才子夫妇,也过着相敬如宾、联诗唱和的美满生活。陈裴之敬重、欣赏妻子的才华,两人经常对坐畅谈,商讨对方的诗稿。陈文述的《裴之事略》载:“闺房之中,各以诗稿就正,擘笺分韵,恒至夜分。”

成婚六年,汪端和陈裴之依然保持着坐论诗文的习惯。正月上旬的一个夜里,他们论说的气氛融洽而热烈,汪端忽然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两首律诗。她自言“明珠翠羽非吾好,善病工愁未是痴”,阐述作诗的偏好,不喜辞藻堆砌的华丽诗句,也不爱多愁善感的纤弱诗风。她陶醉于夫妻之间的文学交流,“花落琴床春展卷,香温箫局夜谈诗”,幸福之感不言自明。

正是闺阁教育和夫家支持,汪端成为高产的女诗人。自七岁吟咏到四十六岁临终之际的《口占告逝》,她的创作几乎贯穿一生,反映了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与心路。她的诗集《自然好学诗钞》,更像是一部用诗歌写就的自传。

风雅生活的另一面,却是才高福薄的命运,令汪端夫妇黯然神伤。陈裴之科考不第,志向难伸,又长年在外奔波,三十多岁客死他乡,成为汪端永远的伤痛。汪端虽生二子,却是长子弥月而夭、次子病弱多疾,汪端自己也郁郁寡欢,忧思成疾。

在汪端二十五岁那年,公公陈文述病重,数月难愈,甚至到了药石无灵、群医束手的程度。为此,陈裴之虔诚地向神明祷告,祈求药方;汪端更是发愿,为公公守斋祈福。四年来,她和陈裴之分室而居,每日持经诵读,夫妻二人的孝行与精诚,终于换来陈文述的康复。

诗选倾心血,晚年惟有修行好

这次斋戒,是汪端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不仅为汪端埋下修行的种子,还促使她完成了一件大事,即编辑《明三十家诗选》。

汪端曾和同为才女的好友吴藻,一同在环境幽美的虚白楼一同礼诵,并赋诗纪之。图为清冯箕绘《仕女四屏图》之三《浴罢依鬓》局部。(公有领域)

她在年少时,就读遍明人诗集,很多诗集她读过一遍就弃置一旁,只留下高青邱(高启)、吴梅村(吴伟业)的集子。随后,她又弃了吴梅村之集,独尊高青邱之集。父亲汪瑜问其原因,汪端答:“梅村浓而无骨,不若青邱淡而有品。”(《孝慧汪宜人传》)

清淡而有风骨,是汪端推崇的诗歌品格,高启作为身遭厄运的一代大儒,也让汪端追慕、叹惋不已。然而明清以来的诗坛,并不重视高启的品格与诗作,成为汪端心中一大憾事。抱着“誓翻五百年诗坛冤案”的壮志,汪端开始亲自编选明人诗集。

她晨书暝写,历五六年寒暑方完成。这段时间,汪端甚至患失眠症,可见倾注心血之多。《明三十家诗选》分初、二集,正选加附集共收录刘基、高启、李东阳、李梦阳等一百人的作品。每位诗人都有小传、前人品评、作者点评、主要诗作等内容。

汪端选诗的标准独树一帜而且十分严格,主张“清者诗之神”“真者诗之骨”,并注重知人论世,对诗人品行事迹的褒贬扬抑融入评传中,可见明代贤奸治乱之迹。

才女群体中,吟咏花月者不乏其人,但是像汪端选编诗集、影响主流诗坛的女子,则是凤毛麟角了。因而这部诗选备受时人赞誉,“所论磅礴千古,眼光如月”(《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而诸家之本无色矣”(《孝慧汪宜人传》)。

不独诗歌、诗评,汪端还创作小说《元明逸史》八十卷,展现出在文学、史学领域的卓越才华。遗憾的是,汪端却在晚年亲自焚毁这部长篇小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陈家素有奉佛修道的家风,许多家庭成员皈依宗教,持斋修行。汪端在陈家耳濡目染,也在遭遇丧子、亡夫、病痛等一系列沉重打击后,走入了修行法门,希望寻求灵魂的真正解脱。

年来悟得安心法,习静无如病里闲。”(《初冬病中作》)从此,汪端潜心道法,专注于礼忏诵经。她并未中断创作,但是她开始减少文字写作,反思平生罪过。

她曾和同为才女的好友吴藻,一同在环境幽美的虚白楼一同礼诵,并赋诗纪之。“鹊炉香篆翠氤氲,水阁风清梵响闻。”高阁临风照水,清旷殊绝,最宜静心修习,汪端和好友全神贯注地诵经,感受到修行人独有的纯净与神圣。“他日女真仙院去,妙经心印讽斜曛。”(《虚白楼赋诗记事》)她由衷地希望女伴他日飞升,早早脱离尘世的苦难,反映了两人修道之诚以及情谊之深。

当时社会,流行“才名相妨”的观点。因而在人们心中,才子、才女大多薄命。在佛教中,“绮语”列为四口业之一,主要指闺门、爱欲等词藻浮华绮靡的“杂秽语”。世人若沉湎其中,便会折损福德,生出祸患。

汪端是诗歌大家,又是修行中人,对这些理念有更深切的感触。正是“苦耽佳句成何事,镜里流光鹤发添”,她认为自己沉醉于文字,非但没有排遣愁苦心情,反而更加憔悴。整理书稿时,汪端依照修行所悟的标准,焚毁了不适合留存于世的部分。

那部《元明逸史》,同样被付之一炬。“累身文采须勤忏,好诵金经侍鸽王。”(《悼鹦鹉》)汪端放下了对诗文的执著,能够心无旁骛地清修、礼忏。她的内心,似乎因为修行而越发宁静平和。《名媛诗话》评价汪端的诗集,末卷有“飘飘出尘之致”。

人间罗绮原如梦,天上神仙不忌才。”(《虎邱吊刘碧鬟墓》)汪端仿佛大梦初醒,看透世情,在“一生惟有修行好”的感悟中,度过余生。她因文字而扬名,也能在文字中顿悟、超脱,不愧是一位有大智慧的真才女。

参考资料:《自然好学斋诗集》《孝慧汪宜人传》《香畹楼忆语》等。

点阅【佳人传】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推荐阅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山东才女王照圆,不仅是郝懿行治学生涯上的贤内助,自己也留下了补注古文的专业著作。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