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麻姑献寿:仙道文化与感恩礼仪的精彩融塑

作者:沉静
18世纪清朝佚名画家《麻姑献寿》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在泰国华人庙宇中,道教女仙麻姑广受尊崇,视为福寿美好的象征。(Shutterstock)

天上王母娘娘寿庆,以几千年一熟的蟠桃宴请群仙。这蟠桃特别神奇,人吃了身轻体健,福寿绵长,甚至还能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令人神往的蟠桃盛会成为国画、年画、玉雕、刺绣、缂丝、剔红、瓷器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寓意吉祥,广受欢迎。其中最喜闻乐见并走进千家万户的男女寿星是南极仙翁和麻姑。儿女们祝父母椿萱并茂,与白胡子、大脑门儿的仙翁相映成趣的美少女麻姑,实则比800岁的彭祖还要资深悠久呢!

中国古董祝寿瓷瓶,祥云朵朵,仙气飘飘,有白胡子老寿星、端着托盘的麻姑、仙童和小鹿。(Shutterstock)

沧海桑田

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了东汉时仙人王远(字方平)与妹妹麻姑降临蔡经家聚会的事。

麻姑是清丽淑婉的“好女子”,看似十八九岁,头顶挽髻,其余的秀发散垂腰间,她的花纹衣裳光彩耀目,但并非锦缎,无法形容,都是人世间所没有的。麻姑带来精美的膳食,室内外弥漫着各种奇花异果的香气。

兄妹俩已有五百多年没见面了,麻姑说:“自从成仙以来,我已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了。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浅了一半,难道东海又要变成陆地了?”王方平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将尘土飞扬了。”

这段令人震惊的著名对话,就是成语“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的典故来源,比喻世事万物巨大的变迁,大起大落,颠覆性的变化与转移。

沧海变桑田,要几千万年吧?三见海成田的麻姑芳龄成谜,难以估算,更奇妙的是她岁月不留痕、青春永驻的美好,羡煞天下女子!女仙的总首领西王母,即掌管长生不死药的王母娘娘,是“受命于洪荒未辟之初,炼形于混沌将剖之际”的大母神,而麻姑是西王母之下当之无愧的长寿女神,民间亲切地称之为寿仙娘娘。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游览江西抚州南城县的麻姑山,撰书了佳作名篇《麻姑仙坛记》。相传麻姑在山顶的古坛得道,“坛下南有池,中有红莲……东南有瀑布,淙下三百余尺。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颜真卿根据看到的一些螺蚌壳化石,推测此处或许从前是海洋,后来才变成陆地峰峦的。

18世纪清朝佚名画家《麻姑献寿》。(公有领域)

邪思妄念

蔡经是王方平的徒弟,学道多年,但凡心未泯。兄妹俩宇宙洪荒的高谈阔论,把蔡经听懵了,也看呆了。麻姑娇俏动人,纤长的手指如鸟爪般灵活柔韧,抓一把米撒到地上,瞬间就变成了丹砂。蔡经心想:要是麻姑的纤纤玉手能给我后背挠痒,那该多舒服啊!没想到这小心思马上被师父明察,方平喝斥:“麻姑是神仙,你怎敢邪思妄想?!”飞鞭抽打蔡经,旁人却看不到。宴饮照常欢快进行,直到方平、麻姑升天而去。

麻姑献寿

传说麻姑入山拾薪,她安闲恬静地坐在林间,“众鸟衔薪而至”。心善品高的美丽麻姑,连小鸟都乐于帮她!还有人说,麻姑是喝了茯苓汁后飘飘悠悠地腾空了。《闻奇录》称其“生时有道术,能履行水上。”意思是麻姑有特异功能,穿着木屐能在水面上行走。每逢饥荒灾年,麻姑会掷米成丹或掷米成珠来救助百姓。麻姑的传奇故事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正如葛洪所说,她是因积累很多功德而得道成寿仙的。

在《列仙全传》中,麻姑因帮助劳苦民工而被官兵追赶,跑到走投无路要跳崖之际,祥云上的王母娘娘拔下玉簪一扔,玉簪化成一座桥,得救的麻姑又在王母娘娘的指点下,乘清风白云飘到一座仙山上修炼去了。

(南宋)马和之《东海》,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上图)肩扛药锄的麻姑背后挂着串串葫芦、朵朵灵芝和满篮子的花草,清润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浓密丰盛的头发、纤纤素手和衣袂飘飘、气定神闲的姿影。

有麻姑采药的绿野仙踪,也有潜心酿酒的静谧时刻,低眉垂目、凝神专注地嗅闻着酒坛子徐徐散发的香气,那样隐逸超拔,感天动地的精诚所至……

三月初三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仙酒,飞赴瑶池拜谢王母的救度之恩。品尝着如此甘醇绵密、回味悠长的佳酿,王母娘娘频频颔首,大加赞赏,赐名为“寿酒”,众仙喝了也赞叹不已。于是就有了人神同喜、家喻户晓的经典吉祥画——麻姑献寿。画上的麻姑腾云驾雾,手托玉盘,盘中有酒壶、杯盏、蟠桃等,麻姑的主要贺礼是酒。“酒”与“久”谐音,以酒祝寿,寓意长长久久,福德安康。

麻姑献寿图多用于庆贺女寿,而青春美丽、健康长寿的麻姑聪慧灵巧又恭敬亲和,所到之处福泽惠众生,她本身就富含着天下女性所有的梦想。麻姑献寿就是把最好的寿礼献给敬爱的女性尊长——生命中的恩人贵人,在人间就是母亲、奶奶、姥姥、婆婆、恩师等等,《麻姑献寿》的画轴、粉彩瓷盘当然是祝福佳品,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们还会刺绣、剪纸呢!她们捏揉花鸟鱼等面塑,擀出筋道又可口的长寿面条,蒸出白里透红的大寿桃,全家老少喜盈盈的,举杯祝酒,感恩的真心诚意胜过千言万语……

在很多人心中,仙名远扬的江西南城麻姑酒是最好的祝寿之酒。“采用麻姑米、麻姑泉、麻姑山芙蓉峰首乌、灵芝”等酿制,麻姑米就是山下耕种的银珠糯米,香醇柔润。《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载:“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粬有群药。”麻姑山的神功泉清纯甘冽,“相传谓诸仙丹气所钟”,“嘉于凡水数倍”。清脑提神、滋补益寿的麻姑酒自唐代以来就是进献给皇家的贡酒,清朝光绪年间远销南洋各国。到了民国初年,麻姑酒依然是抢手货。

麻姑酒仙名远扬,自唐宋以来就是进献给皇室的贡酒。图为仿唐墓壁画的剪纸,高髻长裙、手捧酒杯的唐代宫女形象栩栩如生。(Shutterstock)

仙道文化与寿孝礼俗

麻姑往返于天地间,在中土神州留下了很多遗迹,如山东牟平崑嵛山、安徽宣城、湖北麻城、四川青城山、湖南衡山等,但影响大、声誉高的还是江西麻姑山。颜真卿在《麻姑仙坛记》中提到道士邓紫阳(向唐玄宗)奏立麻姑庙的经过,还有女道士黎琼仙等人的修炼奇迹,不禁慨叹:若不是此地气场特异,山水明亮灵秀,如何能汇集美好、光照后代、如此兴盛呢?!

麻姑庙供奉的麻姑神像慈眉善目,端庄丰盈,一手托仙桃寿酒,一手呈掷米赐福状……开启了自唐以来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延续千余年的祈禳斋醮活动,洞天福地的麻姑山成为南方一带的道教中心,文人墨客、宰辅重臣纷至沓来,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晏殊、杨万里、文天祥、赵孟頫、徐霞客、曾国藩……写下了大量诗文,秀美仙逸的麻姑山丰厚的文化积淀,也吸引了更多的民众前来朝拜和瞻仰,观鲁公碑《仙坛记》,其书道合一、返璞归真的文字,不仅是临摹研习的楷书范本,也是颜真卿缔结仙缘的明证。

道教女仙麻姑,又称麻姑元君、虚寂冲应真人。此为明代洪应明(号还初道人)《仙佛奇踪》中的插图,麻姑方额广颐,面容饱满,朴素端正又淡定明达。(公有领域)

摘选古诗中麻姑的仙姿和著名典故,以飨读者。

(唐)刘禹锡《麻姑山》: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

 

李白《古有所思》:
我思仙人,乃在东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节选自(唐)刘希夷《白头吟》: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节选自(宋)陆游《夜大雪歌》:
沧海桑田几变迁,深深海底好扬鞭。

 

节选自(明)李贽《和韵》之八:
人生短暂,朝如青丝暮成雪。世事无常,成败兴替转头空。

 

敬神慕仙是古人非常普遍真实的心态,除了山林中的专业修炼者外,在文人和医师群体中修道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成为传播仙道文化(包括修身养性、食疗养生、医药知识等)的桥梁,承上启下,贡献良多。

向往神仙境界的同时,古人也注重修德惜福,尽心尽责做好本分,很珍惜与父母、亲朋好友相处的有限时光。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的传统源远流长。天上蟠桃会,人间祝寿宴。寡母在泪光中端详着儿子的贺礼──云霞中手持灵芝的飞天粉彩碗。老爷爷拉着小孙子的手,讲述青花瓷瓶上八仙祝寿的故事。大德必寿,天仙当立一千三百善,寿与仙相连,还有什么比得上超越凡俗局限的神仙更长久的美好呢?这是最诚挚的祝福。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特别是康熙、乾隆两帝举办的“千叟宴”,大清尊老敬贤的风气浓郁,祝寿题材的工艺品十分畅销,麻姑献寿图也丰富多样,有虔恭静穆的高古版,也有袅娜的清秀佳人版,还有民俗年画风格的喜庆版。

此为民俗年画风格的(麻姑仙童)献寿图,吉祥喜庆,深受平民百姓欢迎。(Shutterstock)

(如上图)在一片彩云上,麻姑肩搭着挂花篮(或酒葫芦)的竹枝怡然徐行,小仙童背着一个硕大的寿桃连蹦带跳地往前冲。麻姑好像在问:孩子,累不累呀?仙童扭头回答:一点儿都不!这是一幅让人看着亲切喜庆、嘴角含笑的画,有一种小媳妇带孩子回娘家的感觉。上通仙意,下接地气,是广受平民百姓欢迎、喜闻乐见的吉祥画。

参考资料:
(东晋)葛洪《神仙传‧王远》
(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明)邬鸣雷、陆键修、 左宗郢《麻姑山丹霞洞天志》
殷伟、殷斐然《中国寿文化》
【民俗物件】寿文化之“道教麻姑信仰”(梅联华)
道教女仙麻姑考(胡长春)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