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龙文鞭影》学典故:韦述杞梓 卢植楷模
《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wéi shù qǐ zǐ ,lú zhí kǎi mó 。
韦述杞梓,卢植楷模。
ㄨㄟˊ ㄕㄨˋ ㄑㄧˇ ㄗˇ,ㄌㄨˊ ㄓˊ ㄎㄞˇ ㄇㄛˊ。
韦述杞梓,卢植楷模。
【注释】
(1)韦述:唐朝京兆人,为著名史学家。著有《开元谱》、《两京新记》等书。
(2)杞梓:指杞、梓两种良木美材,用以比喻杰出优秀的人才。
(3)卢植:字子干,东汉涿郡涿县人。为当时著名的大臣、大儒。刘备曾经从师于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语译】
韦述兄弟都是杰出的人才,卢植为读书人的楷模。
【人物故事】
韦述
韦述,唐朝人,为人纯厚,淡泊名利,颇受当时人的推崇。幼时便阅毕家中二千卷的藏书。考中进士时他年纪尚轻,身材不高,外表看来有些丑陋。考功员外郎宋之问问他说:“韦学士童年时都做什么事呢?”韦述回答说:“我生性喜欢书,撰写的唐春秋三十篇,很遗憾尚未完成,著书是唯一的使命。”宋之问说:“本想求得茂才,果真得到如司马迁、班固般的人才。”
韦述掌典图书四十余年,担任史官二十年,校勘书籍,补遗续缺,完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他的著作十分丰富,韦述很喜欢谱学,对百家姓氏的渊源派别十分了解,于是撰写《开元谱》二十篇。还著有《两京新记》,详细记载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安禄山之乱时,韦述抱《国史》藏于南山。韦述有弟五人:迪、逍、回、巡、逌(yóu,ㄧㄡˊ)。韦述和韦逌同为学士,与韦迪并为礼官。玄宗时官至宰相的张说曾对人说:“韦家兄弟,是人之杞梓。”(《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五十七》)
卢植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个性刚毅耿直,怀有济世之志。他学识渊博,能通古今,为当时大儒。年轻时他与郑玄一同师事马融,马融为明德皇后的堂侄,家境富裕,左右多列美姬,常歌舞于堂前,卢植随马融听讲多年,从不曾斜眼偷看,马融因此十分敬重他。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之乱起,灵帝派遣精兵镇压,卢植率领北军五校士兵负责防御北方;卢植连连大破黄巾主帅张角,斩获万余人,张角败逃至广宗,卢植筑围拦挡、掘壕沟、造云梯,即将攻下广宗。灵帝派小黄门左丰督察军情。左丰权倾朝野,有人劝卢植贿赂他,卢植不肯。左丰怀恨在心,回京后便向灵帝说:“广宗的逆贼容易破,但卢植坚守不战,畏敌不前。”灵帝震怒,用囚车押回卢植,即将处死,皇甫嵩上表奏卢植有功无罪,卢植复为尚书。灵帝崩,董卓谋议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朝中文武百官无人敢直言,只有卢植勇敢表达反对,与董卓对抗。后来卢植隐居在上谷。曹操曾说:“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后汉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